對,這個體式就是「山式」,沒想到吧,今天來聊聊山式。
「山式,梵文Tada意思是山;Sama是直線、直立、不動的意思;Sthiti就是站立不動、穩定。也就是說,這個體位法要像山一樣屹立不動。這是基本的站立姿勢。
步驟與技巧:
1.雙腳併攏站立,腳跟碰腳跟,腳大拇指碰腳大拇指。前腳掌平放地上,所有的腳趾頭伸直放地上。
2.膝蓋靠緊,膝蓋骨向上提,集中臀部,大腿後側肌肉拉緊。
3.收腹,挺胸,脊椎向上伸展,頸部拉直。
4.不要把身體的重量只單放在腳跟或腳趾頭,而是要均勻分布。
5.[山式]的理想姿勢是雙臂往上伸展過頭頂。不過為了方便,也可以把雙臂放在身體兩側。
功效:
大家並不關注站姿的正確方法。…
即使雙腳張開的時候,也最好是腳跟和腳趾於中央成平行線,不要有角度。藉由這種方法,能集中臀部、收腹、挺胸,就會感覺身體輕盈,精神靈敏。假如在站立時,身體重量都集中在腳跟,就會感到重心的變化;臀部下垂、腹部突出、身體後傾、脊椎很緊,結果是讓人立刻感覺很累,大腦也變得遲鈍。因此,掌握正確的站姿很重要。」
肌肉在山式的運用
腳底支撐的頂點
山式亂談
站姿的準備動作只要掌握上面所提的重點,基本上是可以不用花很多時間進入,比較困難的地方可能是在於停留,時間越久,心思飄走,把握的重點一一模糊散去,山形慢慢垮掉,嗯,要一直維持在這體式的警覺性是難度所在,像盤腿靜坐,是要舒適的坐著,但沒有多久,心思已經不在當下。
就像頭倒立的練習,進入的過程,回想一開始課堂上老師教導的內容,你應該會很專心的注意每個細節,因為要連結身體的部位較多,也較複雜,就怕因為分心而讓自己,輕則翻過去,重則導致受傷,所以你會很專注在一開始的練習過程;但最後進入停留後,沒有辦法維持太久,原因或許是初學,不能停留過久,如果不是,就有可能是分心了。
觀察一旦認為自己學會某種技能,而沒有再進一步的精進微調,雖說沒有放棄,那可能就是停滯在原地,沒有前進。沒有進步的原因很多,例如撞牆期很長,無法跨越某個階段;突然沒有動力、失去熱情;身體受傷,暫時要養傷;沒有持續的練習…。
困難的體位法會讓人想要忍不住要一再挑戰的原因之一,人的天性應該是有挑戰卓越的基因埋藏在身體里,但難以維持長久似乎也是基因,對於自己有此類的矛盾,想要找到一條出路,看來還是基因…
往往忽略了那些看似簡單,但可不斷精進的體式,山式是最典型的。山式在身體練習時可作為休息的慰藉;如此穩定的山式可當作你的倚靠,而你可以是自己或別人的倚靠。
平常上班時久坐,會儘量固定一段時間提醒自己離開座位動動身體,所以簡化了一個羽量級的練習,基本上還是山式的原則,腳底四個點一樣要扎進地面,雙腳內緣保持平行約略骨盆寬度,腳底四個點往下踩時,由小腿開始可以稍微往內旋,腳掌內側維持平行,腳尖朝前,但是不要扭轉膝蓋,以免磨損膝蓋,這股力量往中間集中來到大腿根部,骨盆凹陷處會變平整,然後縮腹,上提胸部,配合呼吸練習,放鬆和進入山式,反覆練習;變化可以加進上半身身體轉側和稍微側彎,藉以打開久坐的胸骨和脊椎骨骼間隙,身體可以消除疲乏,頭腦恢復清醒。
如果時間還可以,臉部可以追加獅子式,放鬆頭皮和臉部肌肉,效果更好。
站穩雙腳,看見眼前那座山了嗎?山等著你去探索,雖然有艱辛和挑戰,但許多樂趣應該也會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