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Bar」醉倒大唐的那壺酒,你可願嘗

2019-07-26     將進酒Bar


文/九公子的影

長安,是朱唇輕啟,有餘韻綿長的尾調。平仄的安穩,藏著盛世的從容。一世長安,是願景,更是自信。

大唐就在那裡,萬方來朝。

長安的詩人們就在那裡,或癲或狂,或悲或喜,牽動了千年的情緒。

他們以酒研墨,酒入豪腸,筆間迸發的,是酒意。

重碧酒,盛於唐,酒香穿街過巷,收集了太多奇景。穿越千年,一品五糧液,帶你夢回大唐。

當你醉倒在長安的中央,有詩待和,有歌待應。

男兒重意氣 何用錢刀為

杜甫是有執念的人,不然不會死守文人那一套,被大唐官場驅逐出局,直到自己連茅草屋都沒得住的時候,還念叨著要大庇天下寒士。

杜甫一生仰慕李白。可統共倆人就見過三面,當真一眼萬年?也是執念。

公元744年夏天,洛陽,初見。

簫鼓喧闐[tián],一醉方休。32歲屢試不第的杜甫邂逅了43歲被賜金放還的李白。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杜甫眼中的李白,與傳說中並無相差:仙風道骨,企羨登真。他看到了李白的狂傲不羈,可也只看到了狂傲不羈。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尚有血性的杜甫,語氣譏諷。這不是他心中的李白。

同年秋,二人相約游梁宋。同行的是「莫愁前路無知己」的高適。秋波落泗水,舉杯歡歌,對影三人。分別後,各自訪道求仙。

公元745年,東魯,李白從任城趕去赴約。

系馬高樓,琴詩酒伴。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尋深山隱士,拜道外李邕。

不久兩人分手,杜甫西返長安,李白東遊吳越。此後飛蓬各自遠,再未相見。

十年後,漁陽鼙[pí]鼓動地來,安史之亂,驚破長安。

經歷過朝野動亂、有志難伸、政治傾軋後的杜甫,忽然就明白了當年的李白。

狂傲不羈是表象,悲感至極方以豪語出之。

此時杜甫遠遊四方,明白了李白,也明白了自己。

他寫入夢的李白,是「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的失意人。

不是那個花萼相輝樓里贊太真的寵臣。

他憶李白,是「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不是那個舉杯邀明月的狂放仙人。

大曆五年,在李白辭世八年後,杜甫手握酒壺,在臨近岳陽的扁舟上去世。

長安城小,但壺中自有天長。

無論去與住 俱是夢中人

王勃能喝酒,完全屬於遺傳。

他叔公是王績。是那個寫「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的王績。王績整天帶著人種黍釀酒,研究制曲工藝,為酒立傳寫書。

王勃一筆好文,也是遺傳使然。

他叔公11歲寫《野望》,他哥哥王度20歲中進士。他自己,15歲寫信給宰相,針砭時弊。

明明是怎麼打都不會爛的一副牌,被王勃組合出「殺人犯」,扔了出來。

唐咸亨年間,虢州(今河南)。王勃任參軍。

官奴曹達偷竊主人財物,被發現後,逃命至此,懇求王勃收留。王勃心軟,留下曹達,還日日親自送飯。

乘興踏月,西入酒家。

醉酒的王勃,喜歡琢磨事兒。

世間尚有王法,唐律明言私藏逃犯足以當斬。

想明白的王勃,提起籃子,送飯去了。

曹達抱住他,一口一個恩公地叫著。叫著叫著,就沒聲了……

事發,王勃下獄。

所幸逢唐高宗新改年號,大赦天下。可出來後才知道,父親王福疇受此牽連,已流放交趾(今越南北部)。

因他生禍,六旬老父顛沛流離,遠離樂土。王勃立即啟程,南下探父。

公元675年,重陽節。王勃行至洪州城(今江西南昌)。洪州都督閻伯嶼正在滕王閣大擺宴席,群賢同樂。

友人知曉王勃到此,竭力邀請。滕王閣上,登高望遠,借酒抒意,上好的重碧佳釀,王勃痛飲一杯又一杯。

「小婿不才,願為在座各位誦文助興。」都督客套著。

眾人瞭然,此場宴會是閻都督為提高女婿吳子章的文壇名聲所舉,便都竭力配合。

待吳子章磕磕巴巴把準備多時的文章背完,現場掌聲雷動。

「佳節勝景,可有貴賓願作文一比?」都督也就順口一提。

「可否讓小生一試?」人群中,少年長身玉立。

隨手扔去紙筆,都督氣得轉到隔間。

不識時務的小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王勃邊念邊寫。

都督閉目,「老套對子,不過爾爾。」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用典尚可。」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

都督起身,快步走到王勃身邊,他要親眼見證史上最好的駢文橫空出世。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

王勃筆尖飛旋,此時萬物屏息,字字珠璣如良璞墜地,聲震碧霄。

文畢,眾人尚在驚愕。不知誰問了一句,敢求先生大名?

「絳州王子安。」大笑遠去,空餘背影。

史載唐高宗讀罷此文,「一驚三嘆」。

遂問近臣:「王勃在哪?速調回京,必要重用!」

臣答:「王勃於南海溺水,年方二十六歲……」

重碧酒美,可再也伴不了才子入睡。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鼓足勇氣,歸隱多年、逍遙世外的孟浩然終於決定入仕。

然而久不聞世事,自是名落孫山。

心情煩悶,整日拉著賀知章和王維詩酒取樂。

經此一挫,溫室老花孟浩然覺得還是閒著好,又動了歸隱的心思。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在皇宮太樂署任職的王維覺得孟浩然實在無聊,便帶他溜進宮喝酒。

偷摸拿出私藏的重碧釀,兩人飄飄欲仙之時,門外忽然高吼:聖人駕到……

李隆基見到孟浩然,倒也沒計較,笑著讓他吟誦新作聽聽。

天賜入仕良機。

高興傻了的孟浩然真的吟起了熱騰騰的新作。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李隆基拍案而起。

「你自己沒考中科舉,還怪我咯?」

孟浩然呆立原地,無可辯駁。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麼好的句子不吟,非要出此怨念之語,回家吧,故人就不疏了!」

李隆基轉身離去,宣告孟浩然仕途死刑。

三年後,離開長安,雲遊散心的孟浩然得遇襄州刺史韓朝宗。

徹夜痛飲,互訴衷腸後,韓朝宗決意拼盡全力,助孟浩然入仕。

同入長安,韓朝宗四處奔走,更多次面聖,直言孟浩然乃滄海遺珠,願祈垂憐。

李隆基終於答應再見一面。

到了約定的時間,未見孟浩然。韓朝宗的手下找到他時,他正與一眾詩人飲酒作樂,好不開心。

「告訴韓大人,我喝酒了,不去了,別等我了。」

孟浩然大手一揮。

開元二十八年,回家吃喝玩樂的孟浩然偶遇「七絕聖手」王昌齡。

必要好酒好肉,大醉一場。

此時52歲的孟浩然毒瘡初愈,不能喝酒,不能吃魚。

可席間一有刁鮮美味,二有各色佳釀。從不自控的孟浩然一時貪嘴,致舊傷復發,久別人世。

天地愛才,這些光輝熠熠的詩人,被迫切入懷。

老去的不止是他們,還有大唐盛世。

陋室空堂,當年笏[hù]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長安城遍地都是詩人,長安城酒家無眠。有酒和詩,才能長醉不醒,永夢盛唐。

詩人們漸行漸遠,風流終被雨打風吹去。穿越千年風霜,五糧液送你一盅大唐味。

他們喝不完的酒,你是否願意一品?

酒後吐真言

長安城遍地都是詩人,詩酒風流賦華章,愛喝酒的大詩人你知道哪幾位?

寫留言,跟大家聊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M_gLmwB8g2yegNDW-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