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學近在咫尺!
根據節前發布的消息,廈門地區學校復學進度如下:
5月7日起高職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畢業年級和其他有重要科研任務的學生返校復學;5月8日,中職學校畢業年級統一返校復學,畢業實習(頂崗實習)同步啟動;5月20日起高校、中職學校可根據畢業年級復學情況並結合疫情防控形勢,安排非畢業年級錯峰返校復學。
5月11日統一安排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和小學六年級返校復學。
5月18日統一安排小學3-5年級返校復學。
小學一二年級和幼兒園復學時間,由省教育廳另行研究確定。
具體是這樣的:
5月7日起,在1路,21路,22路,52路,901路,949路,953路,692路,790路,898路等10條銜接廈門火車站、廈門北站與主要高校的重點線路開行「學校保障車」,投入車輛20台,服務於各大專院校畢業年級複課師生返校;
5月11日中小學(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小學六年級)復學當天起,在50條常規公交線路上的上下學時間段加密班次,開行「學校保障車」,早晚各運行2班,共計投入100台車輛。參加「學校保障車」任務車輛,車頭位置擺放「學校保障車」小前牌,同時「學校保障車」班次實現掌上公交APP可查詢,方便師生識別乘坐。
(備註:5月7日和5月11日起運行的「學校保障車」,將根據師生返校的需要運行一段時間,每天將根據實際客流情況安排發車時間,具體時間安排可通過廈門公交app和掌上公交app查詢。)
5月11日,321路(六中東渡和廈禾校區保障線)在原有上午班次基礎上加開下午2個班次。
5月8日,恢復914,917,949,957四條線路停靠廈門工學院南門站,方便該校複課師生出行。
5月9日,恢復361路,保障同安職業技術學院複課。
這幾天,有關戴口罩上體育課的新聞刷屏。復學後,廈門如何上體育課?
市教育局剛剛出台《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通知》,提出疫情防控期間上體育課的十條意見。可以肯定的是,戶外運動時,在相互間保持安全間隔距離的基礎上可以不戴口罩。此外,中考體育考試也可不戴口罩。
《通知》總共提出十條建議
我們解讀您可能最關心的幾條
正確使用口罩:根據《福建省高等學校和中職學校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準備工作評估導則》《福建省2020年春季學期中小學全面復學準備工作評估導則》要求,師生隨身備用口罩,在封閉、人員密集或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應佩戴口罩。戶外運動時,在相互間保持安全間隔距離的基礎上,可以不戴口罩。運動前正確存放口罩,運動完畢,待呼吸調整平穩、洗手後及時佩戴口罩。參加體育中考時,在嚴格按照疫情期間防控方案要求實施的情況下,考生在考試項目實施過程中可不戴口罩。
也就是說,戶外運動(上體育課等),在保持安全距離的基礎上,可以不戴口罩。
更重要的是,體育中考,也可以不戴口罩。
那麼,多少才算安全距離?請看第二條。
保持安全距離: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時,不密集站隊,學生之間間隔距離做到最大化,不面對面站立。整體行進時可採取一路縱隊,確需並排行進時,左右間隔需在1米以上,和前面同學以及後面同學之間距離都在1米以上,教師在指導學生時距離不少於2米。
體育課要保持安全距離,和前後左右同學距離間隔1米以上。
避免直接接觸:課堂教學不提倡學生面對面站立式教學的方式,避免面對面說話,避免進行身體直接對抗性和接觸性的體育活動,避免安排手觸地、扶牆或欄杆等教學內容。不宜採用互動或其他不利於疫情防控的鍛鍊項目和方法,以發展心肺功能的有氧徒手運動和自主單人完成的練習動作為主。體育教師要把握好上課形式的合理組織,多安排能獨立完成的練習方式,如羽毛球、桌球等隔網練習項目,或者慢跑、太極拳、體操等以單人、獨立、自主的練習項目。
控制運動強度:要在評估基礎上確定教學起點。複課初期,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宜保持在中、小範圍,內容難度安排要循序增減,合理控制運動負荷,避免急進、急退、急停,以及大運動量和高運動強度的運動。要以技能教學為主,輔以適量的身體練習,運動後及時做好放鬆練習。
《意見》特彆強調體育課的運動不能過急,強度不能過大。
堅持預防為主:學校人員原則上不聚集,儘量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體育課,不得開展全校、全年段聚集性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場地(所)、器材、教具器材使用前後,須按防控要求進行消毒,儘量不交換使用。體育器材管理人員要在課前和課後做好使用和消毒記錄。
可以上體育課,但是,不要開運動會;運動器材使用前後要消毒。
合理安排場地:體育課要安排在室外的運動場所,或通風通氣的架空層,合理安排時間,錯峰組織體育課,指導學生科學鍛鍊,避免同一時間、同一區域上體育課的班級過多而引起聚集。
體育課也要錯峰。
注重因材施教:學校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制定「一校一案」,科學制定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體育與健康課教學計劃、方案。根據學生自身實際情況量身定做相應練習內容與方法,設計分層練習,課堂教學做到有針對性,教會學生科學的鍛鍊方法,以發展心肺功能的有氧徒手運動和單人自主完成的練習動作為主,練習密度達到體育與健康課標的要求,注重實際效果。各校應結合本學期的特殊情況,調整和完善體育素質綜合評價,增強科學性和有效性。
體育課也要分層,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練習。
加強健康教育:學校要充分利用雨天和極炎熱天氣等不適合戶外活動的課時,安排進行健康知識教育,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教育內容融入其中,提示學生在課前課後勤洗手,衣物穿著透氣舒適,適量飲水有補充。天氣炎熱時也要注意預防感冒,不能因為一時貪涼,過度吹風,過度飲用冷水。
大熱天,可以不要上體育課。
做好應急處置:在體育教學或體育活動過程中,如發現學生髮熱≥37.3,或者身體有異常情況(發熱、乏力、乾咳及胸悶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須按照學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應急處置要求及時做好處理。如學生感覺身體異常,出現不適不舒服等情況,請停止體育活動,並根據實際情況做好送醫就診等應急處置。
做好教學銜接:學生返校復學後,要進一步鞏固居家鍛鍊成效,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制定符合學生身心健康的獨立身體鍛鍊計劃,開學後也要酌量布置體育家庭作業。通過家校互動、居家鍛鍊指導,居家鍛鍊展示等活動,保持居家鍛鍊常態化、親子鍛鍊常態化。
不僅在學校要鍛鍊,家裡也要鍛鍊。
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密切關注廈門招考微信公眾號吧!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佘崢 編輯:蔣含 審核:蔡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