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鄉村振興大講堂,「鄉村振興」「好味連台」,知名鄉友說

2019-10-13     東台時空

  10月11日下午,第二期東台鄉村振興大講堂如約而至,主講嘉賓主辦方迎來了國內知名營銷專家、澳門國青商學院副院長袁清。

  剛剛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辦的「鄉村振興戰略論壇」上與農業農村部韓俊副部長有過交流的袁清,從「『鄉村振興』與『兩個一百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切題,聯繫「中國經濟發展邏輯的『生產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以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為邏輯,深度解讀「好味連台』的「哲學思辨」與「史學維度」。 袁院長兩個半小時的精彩演講,不時博得現場近400名與會代表的陣陣掌聲。

  「鄉村振興」,對於東台來講,它的意義非凡,袁清開宗明義,演講中他首先說,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是東台農業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促進農業政策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唱響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的新樂章。

  對家鄉東台以「百萬噸糧食、百萬噸西瓜、百萬噸蔬菜和百萬頭生豬」的4個產值超25億元的特大主導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抓手。 袁清大為讚許。東台提出,在「三倉西瓜」、「五烈稻米」、「富安繭絲綢」、「沈灶青椒」、「弶港甜葉菊」特色農業產業園「五朵金花」基礎上, 構建八大特色產業體系,培育園區的集群思維,推進「科技+品牌+融合」。

  袁清建議,強化擬入「國民品牌」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行業媒體、自媒體的「圈層傳播」,融入新劍商學院為其建設的「飛地孵化基地」, 摒棄園區或有的「物理維度」和「技術孤島」,厚植產業集聚的「全要素生產力」。探求園區「經濟廣泛性」,在「全要素生產力」和滬北東台新的「增長極」邏輯下,將技術創新、產業組織、人力資本、制度等納入產業集聚範疇,實現從「地理鄰近」轉化為「組織鄰近」,突出了內生增長,涵養以系統推進為要義的集群。

  「東台『好味連台』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新聞發布會」10日召開。何為「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公共品牌」與品類的「多元一體」關係,「好味連台」的「潤品耕心」的人文內涵,農產品在增長極邏輯下的溢出效應,現化農業增值鏈分解理論倒逼的品牌建設,「好味連台」的品牌精神和品牌哲學……。袁清的演講娓娓道來。

  「東台『好味連台』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新聞發布會」10日南京舉行。上圖中,右起:農民日報主編沈建華、東台市長王旭東、江蘇省委農辦副主任楊天水、新華日報副總編黃建偉、東台市委常委金學宏、澳門國青商學院副院長袁清。

  袁清說,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是農產品品牌和地理標誌產品的價值主張,它以厚植產品質量安全的強勢背書,培育消費者的「消費心智」,涵養人文品牌的新形象。「好味連台」作為東台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易記、易傳播,朗朗上口,內涵豐富,叩擊共情,掘進區隔。

  作為東台籍的營銷專家,袁清對家鄉工、農業的發展如數家珍。袁清道,近幾年來東台正以「融入長三角,建設新東台」的戰略,積極開拓包括農業產業藍海、厚植生態底色,加快建設江蘇沿海現代化城市,緊扣「上海先進位造業協作基地」「上海菜籃子基地」「上海生態大公園」的定位,主動承接上海產業。

  「創世遺濕地的農業品牌,情懷耕種的倡導者,人文營銷的典範」。這是袁清對「好味連台」建議的品牌遠景。好味連台」有著區域條件和品牌拓展的內在邏輯,袁清以為,「好味連台」,「台」為空間,「味」顯價值。支撐「味」的價值在「世遺濕地、種子遴選、情懷耕種、監管機制、追溯體系、土壤修復、農技配套、培肥地力、科學支撐」。「好味連台」 是在東台「大力發展『智能+創新』的先進位造業、『高效+品牌』的現代農業、『品質+多元』的新興服務業」戰略空間中,培植農業在新增長極的「溢出效應」。

  「好味連台」 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有著「潤品耕心」的隱喻。袁清說,「潤品」 ,既有世界遺產濕地所調節徑流氣侯、改善水質的浸潤,又有東台農產品品牌倫理的表達,代表著追求農產品商業成功的態度。與水相融,濕地相伴。兼具綿柔、剛勁之力。道德與仁愛、哲學與精神、文明與美學、創新與公益,互為動因。「濕地水之潤」,水的堅韌、寬容、深邃、柔和、純凈、百折不回。



  而「耕心」,袁清闡釋道, 心田、內心、良心、責任、情懷。心藏善的種子,田地中隨緣滋長出的一定是五穀。它表達東台農產品心繫社會大眾的信念,與情相融,飽含赤誠初心、感恩之義。「耕心」。詮釋東台農產品的的價值觀念。價值與善因,韞德與品格,精種與助銷,工匠與匠心,相得益彰。 「心田深之耕」,潛心滌慮,踐諾守信,讓渡價值,博物情懷。

  回答「農產品區域公共公共品牌」與「五朵金花」等品類是什麼樣的關係。袁清精鍊解讀為「『多元一體』的關係」,東台農業的「五朵金花」(三倉西瓜、五烈稻米、沈灶靑椒、弶港甜葉菊、富安繭絲綢)等品類與「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是「多元一體」的關係,是「品牌命運共同體」。一體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一體離不開多元,多元同樣也離不開一體;一體是主線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動力。「一」是不可分的整體,代表著同一性,「多」是可分的部分,代表著差異性。

  袁清的營銷在業界以「人文」著稱,袁清說,「好味連台」蘊涵「品牌精神」,「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代表著消費結構和供給體系的升級方向,是滿足消費者「美好生活供給精準化」和「生活品味高尚化」,推進品牌強農,更多的促進資本、技術、信息、品牌、營銷、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助力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從「品牌哲學」視域,袁清說,東台「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系一項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到農業產品的種植、監管、現代物流等,還有包括消費文化、生活方式、旅遊休閒、美好生活、社會健康的研究。它要求以「品牌精神」為邏輯起點,將零碎的、片斷的、不系統的幾何知識,整理歸結成一個標準化的演繹系統和品牌模型,探索其系統性、嚴密性、和諧性、人文性、互聯性營銷理論基礎。

  「好味連台」的品牌建設,將愈加凸顯了對「人」心理行為的思考。東台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朱寶美已勾勒出「好味連台」中的「原味」「滋味」「品味」的「味的三重價值。袁清強調,研究市場、研究人性,包括人的自然性、社會性、精神性、認知性、體驗性、創造性、價值性、獨立性、尊嚴性。默認營銷人和消費者都站在平等地位,想信大多數消費者的信息與你是對稱的,通過平等與消費者的溝通,用動機性工具武裝自己,創造消費者的「讓渡價值」,有「博物學」、「同理心」的情懷,培育與消費者的「強關係」。

  演講中,袁清說,「好味連台」 的「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是東台進一步接軌大上海,著力打造的「上海菜籃子基地」;它是東台條子泥獲得全球第二塊潮間濕地遺產後,東台擦亮世遺濕地的金字招牌,涵養生態農業的經營和傳播;它是依據現代農產品「價值鏈增值分解理論」,締造鄉村振興的「東台樣板」。



  推進「一鎮一園一品」 ,袁清演講建議,著力「做園區」與「做品牌」的「雙輪驅動」,突出技術加持,按照三倉園區爭創「國家農業科技園」、五烈園區爭創「省級農業科技園」、富安園區建設「全國首家機械化、智能化養蠶園區」、南沈灶園區建立「江蘇青椒新品種技術研發中心」、弶港園區打造全國「最大甜葉菊智能化種苗育繁中心和全國首家實現甜葉菊全程機械化的園區」價值使命,在其上述「一鎮一園一品」的「品」中,掘進內涵和價值。實現「規模增長」(由賣散裝鮮活農產品)向「價值增長」(高端包裝品牌農產品和精深加工產品轉變)。

  這次袁清演講較具特色的是,他為「五朵金花」開具了建議單:三倉園區(三倉西瓜)的「科技」應該著力冷鏈物流;「品牌」建設要重視「視覺鍾」、「語言的釘子」、「新品類」的建設,增加園區趣味性、互動性,實現多重消費價值、實體虛擬結合。 對五烈園區(五烈稻米) 的「科技」方面,袁清建議「低溫烘乾」、「低溫加工」、「低溫儲存」和「低氧保鮮」; 「品牌」,「融合二、三產,推出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IP內容營銷」。 彰顯稻米文化休閒觀光元素,厚值情感溢價、文化認同、圈層消費,著力消費者畫像、場景設計、活動創意(風車圖騰、動物泥塑、兒童畫房)的「主題公園」,實現精緻農業向人文農業的躍升 。

  富安園區(富安繭絲綢)的「科技」,袁清說,繭絲綢後道加工和前道副產品開發利用;「品牌」,強化與全球奢侈品的合作傳播,研發蠶趣盒等網紅「爆款」。 從文化創意 、桑蠶種植、休閒觀光、產品加工 ,締造繭絲綢多產聯動。南沈灶園區(沈灶青椒)的「科技」,袁清建議延長產品線,突破椒類深加工;「品牌」,將 「椒易」服務品牌放大,推出《椒易沈灶》報,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鄉村田園景觀的生態休閒節點。弶港園區(「弶港甜葉菊」)的「科技」,袁清提出,突破甜葉菊糖提純工藝,延長產品線;「品牌」,借勢「世界遺產地,東台條子泥」和打造「世遺小鎮」的影響力,在擬建的甜葉菊茶香驛站上,構建品牌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IPExm0BMH2_cNUg-j1a.html

禁行通告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