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全媒體時代,電視綜藝在滿足觀眾娛樂休閒需求的同時,更需要承載社會功能,模式和內容都需要隨著大環境和現實需求的轉變而變化。人們在物質需求充分滿足後便會尋求心靈慰藉,於是前幾年以湖南衛視為首,國內颳起了一股慢綜藝之風。湖南衛視不僅開了個好頭,更一路堅持,做出了幾檔廣受歡迎的慢綜藝,比如前兩季的《親愛的客棧》。
它更多的是讓明星們打開了另一種生活方式,體驗到和劇組生活不同的生活,擁抱自然,與未知的自己相逢、對話,而觀眾也可以欣賞山河湖海的壯美自然風光,在緩慢的敘事節奏中感受慢生活。但是,觀眾對於這樣的「烏托邦」,終究只能在螢幕前窺得一二,轉頭就要繼續投入忙忙碌碌的日常生活。
這樣的慢綜藝,在前兩年對於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已經足夠,但是由於缺乏對現實的借鑑意義,已然和當下人們的焦慮點不相適應。如果沉浸在觸不可及的「烏托邦」之夢中,反而更難在現實生活中抓住自己本能擁有的幸福。
當一個類型的節目不再符合現實需求時,誰會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率先打破已經成熟的「套路」?當慢綜藝需要轉型,一向拒絕跟風的湖南衛視,這一次又做了走在前面的先行者,大膽創新,讓《親愛的客棧》轉型為職場綜藝,讓客棧職場照進現實,在讓人耳目一新、帶來全新觀看感受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現實的思考。
捨棄劇本、真實感強,職場和生活細節引共鳴
當客棧告別了慢生活,將視線聚焦在職場上,節目中都有些什麼內容是和現實掛鉤的呢?我們可以看出,這一季客棧依然像前兩季一樣,做到了去劇本化,整個過程按照客棧經營和創收的階段性任務以及競爭終極合伙人的主線推進,其餘的一切都是自然發生,而沒有經過刻意設計,從表現形式上就很真實。
客棧的故事雖然節奏變快,但是不像遊戲競技類節目那樣有極其激烈的對抗,而是像現實生活需要張弛有度一樣,客棧所展現的生活也是快中有慢。在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沙漠與黃河的壯麗景致,感受寧夏人文風光,慢綜藝所具備的治癒人心的功能依然存在。正是有這樣的內容和功能做支撐,它能在展現快節奏職場生活的同時,又不至於讓人看得太累。員工們剛一到達客棧,便立馬感受到自己不是來旅遊而是來體驗職場生存戰的,劉濤直言「六親不認」,嚴格點評簡歷,又在帶領大家參觀客棧內外環境後迅速開啟管家培訓,如此快就進入正題的節奏,更能夠抓住觀眾的心。正如現實生活中,人們一入職場便是上戰場,需嚴陣以待、不能鬆懈。
節目中的人物是很真實鮮活的,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設定」但又不是單調的,都有很多面。劉濤雖然在管理上嚴格,但在生活上對大家照顧有加,不僅做早餐,還總是在管家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時第一時間關心並處理;張翰雖然看起來懶散,有時會遲到、賴床,但是做起事來相當認真,也展現出極強的能力;林心如待人親切友善,也有足夠的服務意識,但是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會做,比如鋪床。對於職場人物關係的展現也是極大的看點,無論是劉濤對張翰的「又愛又恨」,或是張翰和馬天宇的「相愛相殺」,都能讓人聯想到現實職場和生活中和領導、同事、朋友的相處,有糾紛、有競爭、有合作,大家在彼此磨合中逐漸拉近了距離,共同為同一個目標奮鬥。這所有的要素都齊全了,才能做到對於現實職場如此全面的刻畫。
此外,各種生活上的小細節也十分值得注意。由於節目拒絕藝人團隊的過多干涉,藝人妝發等一切自理,我們才能看到張翰給馬天宇吹頭髮、馬天宇幫張翰熨衣服,看到劉濤早起給大家做早餐、吳磊努力嘗試修複印表機,這些暖心可愛的小細節展現出藝人最真實、接地氣的一面,正像螢幕前每一個人的生活一樣,如此一來,節目更加有人情味、有煙火氣。
用心經營、用腦創收,客棧有現實借鑑意義
《親愛的客棧》一直是經營體驗類觀察真人秀,只是前兩季更側重對於情感關係的探索,更像一出家庭溫情劇,而這一季成為職場奮鬥劇,更多地回歸到經營本身上來。在老闆劉濤的帶領下,眾位明星員工真實地經營一家客棧,所有的配套服務、產品自行定製,並要完成創新性營收KPI。
為了創收,客棧眾人紛紛出奇招,所打造的服務種類非常全面,從特色餐飲服務到周邊定製旅遊,從售賣特色農產品到推廣非遺衍生文化產品,該有的都有了。可以看出,客棧的創新性服務計劃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還沒有忽略社會價值,為環保、公益也貢獻了一份力量。馬天宇、林心如、李蘭迪的定製旅遊路線中非常重要的一站是去黃河邊,他們帶客人了解了黃河水車的作用,更呼籲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為了助當地特色農產品拓展銷售路子,管家們在集市售賣特色農產品套餐,張翰努力打造品牌故事,闞清子賣力吆喝,每個人都盡了全力;還有文化集市,開辦的目的就是借著國慶的好時機,向黃河宿集的遊客們推廣中衛當地的剪紙藝術、牛頭塤、蒿子面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客棧解鎖的是一個非常新鮮的職場,是個體表現鮮明的「群像戲」。眾位明星員工在客棧職場中競爭、互動,其實重要的不是輸贏,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位置。劉濤是很適合做老闆的,她做事雷厲風行,又能清楚地區分工作場景和社交場景,首先自己熟練掌握了管家服務三大項再對員工做出要求,做事十分靠譜;張翰和吳磊,一個是成熟老道的「商業奇才」,一個是年輕熱血、追求完美的「職場新人」,都憑藉實際行動成為終極合伙人的有力競爭者;而林心如本身性格佛系、不爭不搶,更願意退居二線「打輔助」,為客人做好服務,所以失去競爭終極合伙人的資格對她來說也不算壞事。
「萬物皆可盤,看誰盤得好。」這不僅僅是張翰的談判技能,更是一種生活智慧。明星員工們來到客棧,走出了原本的舒適圈來體驗職場生活,從不適應到從容自如,逐漸打破了上下級關係帶來的疏離感,在競爭與合作中共同前進,這個過程正像每個人的職場歷練之路。觀眾觀看這樣的節目,在滿足娛樂需求的過程中更能有所思、有所收穫,這就是《親愛的客棧》最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