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1993年被譽為「香港電影武俠年」,顧名思義,就是指這一年有多部武俠片在香港上映,其中堪稱經典的也絕對不在少數。也許很多人心中會發出疑問,這究竟只是巧合,還是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所促成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聊聊造成93年武俠片井噴式爆發的種種誘因。
都知道香港影壇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掀起過一陣拍攝武俠片的風暴,直到二十多年後,這股風暴又由徐克和胡金銓打造的《笑傲江湖》再次吹動。
這部以詩意的影像風格,儒學和道學詮釋中國武俠思想的金庸電影,雖未能打進當年票房榜前十,但在業內卻引起震動,更被譽為是新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在此之前,人們印象中的武俠片是張徹,楚原的老式武俠片,而《笑傲江湖》的出現,則以借古諷今的批判和飄逸洒脫的動作美學刷新了人們對武俠類型片的認知,它不僅為徐克後來將新派武俠電影推向巔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啟發了越來越多的同行摩拳擦掌,準備籌拍自己的新派武俠電影。
1991年,徐克又緊接著推出了新派武俠電影的巔峰之作《黃飛鴻》,並將香港觀眾耳熟能詳的黃飛鴻以新鮮的手法進行重新包裝和打造,將一個傳統英雄的故事拔高到了國家和民族的高度。而李連杰塑造的青年黃飛鴻形象也為電影加分不少,在多方共同作用之下,影片票房口碑雙收,賣了2970萬港幣的好成績,並在次年金像獎上一次拿下了最佳導演和最佳動作設計等四個獎項。
正是《黃飛鴻》的叫好叫座,也讓一些商業嗅覺敏銳的電影人,提前預見到了新武俠電影在未來的香港電影市場中將會發揮巨大能量。
1992年,徐克和李連杰又再度合作了《笑傲江湖2之東方不敗》和《黃飛鴻2之男兒當自強》。這兩部電影,同樣獲得了商業和藝術上的認可,論娛樂觀賞性均比前作更強——《笑傲江湖2》特技效果的氣勢,明顯超過了第一部,且在以往的香港武俠片中非常罕有;而《黃飛鴻2》里李連杰和甄子丹之間的較量,比起前作也更加明快,凌厲和炫目。
如果說91年香港影壇武俠片的情況還只是孤掌難鳴,那麼到了92年,武俠片也開始進入了全盛時期:這一年,除了《黃飛鴻2》和《笑傲江湖2》以外,徐克還與導演李惠民合作,推出了武俠片經典《新龍門客棧》。
而另一邊,在當時擁有超強票房號召力的星爺,也聯合王晶、陳嘉上和杜琪峰3位導演,拍出了《鹿鼎記》兩部曲、《武狀元蘇乞兒》和《審死官》,這幾部電影雖然雖然題材差別比較大,但其實都融入了大量的武俠元素,並且都打入了當年香港電影票房榜的前五名。
此外由曾志偉執導,劉德華、林青霞主演的《絕代雙驕》也是以武俠為題的電影,還有李力持導演,譚詠麟、梁家輝等巨星主演的《黃飛鴻笑傳》更是大肆惡搞了徐克版《黃飛鴻》,這時武俠片迎來再次大爆發,已經開始出現了一定勢頭。
以上數據表明,彼時推動了武俠片二次發展的重要人物,不僅有徐克,還有星爺和李連杰:前者雖不像徐克那樣締造了新派武俠電影的開端,但卻通過自己的票房號召力讓觀眾重新接受了武俠片。
而李連杰的成功,也引發了很多電影公司在坊間尋找和發掘「第二個李連杰」,這些舉動,都是為1993年武俠電影大爆發所做的鋪墊。很難想像若沒有兩人送上的這一波神助攻,新武俠電影還能不能成氣候。而最後的事實是,92年末到93年初,大量新武俠題材的電影開始接連不斷地湧現,93年香港武俠片大爆發已成了必然之勢。
1993年香港共上映了143部本土電影,其中武俠、功夫題材的電影就占據了一半——這一年,星爺的《唐伯虎點秋香》,李連杰的《方世玉》兩部曲、《黃飛鴻之獅王爭霸》、《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太極張三丰》、《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如今已被奉為了經典;
而林青霞的《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白髮魔女》兩部曲、趙文卓與徐克聯手的《黃飛鴻四之王者之風》、甄子丹與袁和平聯手的《鐵馬騮》和《蘇乞兒》,梁朝偉的《新流星蝴蝶劍》和《新仙鶴神針》;狄龍的《一刀傾城》;郭富城和狄龍主演的《赤腳小子》;梁家輝的《水滸傳之英雄本色》;眾星出演的《武俠七公主》、《神經刀與飛天貓》和《東成西就》……都為無數人津津樂道。
另外梅艷芳的《東方三俠》和《現代豪俠傳》雖然是時裝電影,但也擁有武俠片的內核;還有集合了林青霞,鄧光榮,梁家輝等眾星的《黑豹天下》也是一部現代武俠片,可見拍武俠絕對是1993年的流行趨勢。
除了以上電影之外,還有不少優秀武俠片被埋沒在這股大潮之中:譬如黎明和張敏主演的《飛狐外傳》,張豐毅、莫少聰和關之琳主演的《刺客新傳之殺人者唐斬》,郭富城與眾女星主演的《笑俠楚留香》,王群主演的《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隨便拿一部出來,都能吊打現在的武俠影視劇了。
93年不僅是香港武俠片的黃金年份,也是香港電影盛世的一個寫照,這一年哪部武俠片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請留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