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孕育萬物生靈,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2009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日」,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
地球日的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
當前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
全球氣候變暖
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酸雨蔓延
生物多樣性減少
森林銳減
土地荒漠化
大氣污染
水污染
海洋污染
和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保護地球,雲南這樣做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
2018年1月25日,在雲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式上,雲南省提出要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這「三張牌」。近年來,聚力打造「三張牌」,雲南綠色發展實現了多點突破。
綠色能源牌
2019年,全省能源增加值繼續增長,達到1300億元,能源產業提前一年實現我省提出的2020年成為雲南第一大支柱產業目標,並連續3年成為全省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
圍繞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的戰略部署,全省綠色發展水平保持了領先,18項指標居全國第一,其中,綠色能源裝機占比、綠色發電量占比、清潔能源交易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及生產的成品油標準等5項指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綠色食品牌
全省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台」的發展思路,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2018年開始,通過連續開展綠色食品「10強企業」和「20佳創新企業」的評選,全省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潛力得到逐步釋放。從雲茶、雲花、雲藥、雲蔬、雲果的相關數據上,可以明顯看到發展的積極勢頭:2019年雲南茶葉產量43.72萬噸,增長3.3%;鮮切花產量139億枝,增長23.9%;中成藥產量6.04萬噸,增長10.8%;蔬菜產量2304.14萬噸,增長4.5%;園林水果產量802.73萬噸,增長6%。
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雲南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旨在真正使雲南成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和國內外遊客休閒度假的聚集地。全省正積極構建「大健康+全域旅遊+康養+特色小鎮」鏈條,深化「旅遊革命」,大力發展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讓「七彩雲南」的金字招牌更亮眼。
打好「三大保衛戰」
2019年雲南省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
藍天保衛戰方面
我省完成13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重污染企業搬遷,累計完成6台裝機容量共1800兆瓦火電機組煙氣脫硫、脫硝、除塵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完成2228家「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淘汰註銷國Ⅲ排放標準柴油貨車2.83萬輛,推廣新能源車輛14.4萬輛,全面供應符合國Ⅵ(B)標準車用汽油、國Ⅵ標準車用柴油,實現機動車遙感監測國家、省、地三級聯網。
碧水保衛戰方面
我省以革命性舉措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全力推進撫仙湖生態移民搬遷,實施洱海保護治理攻堅戰,打響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洱海保護治理工作受到生態環境部肯定。紮實開展長江流域劣Ⅴ類國控斷面整治等8個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六大水系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全面完成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地級城市建成區33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消除率為100%。
2019年,雲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穩中向好,撫仙湖、瀘沽湖水質I類,陽宗海、洱海III類,滇池草海、程海IV類,滇池外海、杞麓湖、異龍湖V類,星雲湖劣於V類;州市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為97.9%,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98.9%。
凈土保衛戰方面
我省先後完成全省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穩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完成31個試點縣耕地土壤質量類別劃分,推進了23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建設。對涉重金屬重點行業、工業固體廢物及堆存場所、非正規垃圾堆放點開展大排查,嚴格危險廢物經營許可審查和跨省轉移審批,全力推進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攻堅戰。
保護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雲南素有「動植物王國」的美譽,生物多樣性居全國之首,是中國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和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的熱點地區之一,也是中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和西南生態安全屏障。2020年10月19日至3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在中國雲南省昆明市召開。大會將審議「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確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新目標。
愛護地球,我們可以這樣做
綠色出行
選擇自行車或者公車、地鐵、電車等公共運輸工具,節約汽油,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帶來的大氣污染。
隨手關燈
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用完電子設備後及時拔掉電源。
參與植樹
植樹造林能夠保持水土,防風固沙,防治大氣、噪聲污染等,能大大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
購買節能電器
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同一瓦數之下,一盞節能燈比白熾燈節能80%,平均壽命延長8倍,熱輻射僅20%。而這僅僅是電燈泡,如果我們將家中的高耗能電器都換成節能電器,或者在購買家電時直接買節能型,不僅可以節約電費開支,也減少了電力的耗費。
不使用塑料袋
自帶購物袋,不使用塑料袋。同時,要儘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盒或一次性筷子。
垃圾分類
這幾年,垃圾分類廣為提倡,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積極響應,將廢棄物分流處理,利用現有生產製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變廢為寶。
拒絕過度包裝
過度包裝不僅加重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還增加了垃圾量,污染了環境。我們應從日常生活中,拒絕過度包裝,減少自願的不合理使用。
節約用紙
節約用紙便是保護森林,節約用紙從點滴做起,如列印文件可以雙面;用過的紙張可以反面利用;合理用紙,拒絕過量使用(如抽紙、廁紙等);衣服口袋裡裝塊手帕,減少紙巾使用等。
保護生物多樣性
拒絕食用野生動物,抵制野味飯店。不穿珍稀動物毛皮服裝,不使用野生動植物製品,如象牙、虎骨、紅木家具等。
來源:雲南網
編審:李顯耀
責任編輯:楊冬燕 冉懦琿 唐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