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管歪斜的MAS38衝鋒鎗,打得倒挺准

2019-08-08     柒苦電娛

轉自 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這組照片攝自1951年10月,地點是越南茶榮省,照片中的士兵來自法國阿爾及利亞第22步兵營,屬於法屬殖民地軍隊。他們被派駐到越南作戰,此時正在清剿越盟游擊隊在茶榮省的營地。照片中出現了兩種法軍槍械,一種是MAS36栓動步槍,另一種槍械是第一張和第四張照片中出現的一種衝鋒鎗,外形纖細小巧,仔細觀察還能發現其槍管似乎是朝下歪斜的,和槍身不同軸。這是法國MAS Mle.1938衝鋒鎗,MAS是法國聖埃蒂安兵工廠的縮寫,Mle是法語「型號」意思,對應英語的Model,可以縮寫為M,也就是MAS M1938衝鋒鎗,一般也簡寫為MAS38衝鋒鎗。

法國MAS Mle.1938衝鋒鎗

和其他國家一樣,法軍對衝鋒鎗的認識來自一戰「塹壕戰」。到20世紀20-30年代,法軍啟動了規模宏大、雄心勃勃的輕武器更新換代計劃,用7.5x54mmMAS步槍彈取代了老舊的8x50mmR勒貝爾步槍彈,步槍口徑改為7.5mm;裝備了全新研製的7.5mm口徑FM24/29輕機槍……在衝鋒鎗方面,法軍的認知不晚,在20年代就進行過預研,但對衝鋒鎗在步兵分隊戰術中如何使用一直沒有統一的認識,一直到30年代中期才確定要研製一種衝鋒鎗。當時法軍已經裝備了MAS M1935A和MAS M1935S自動手槍,這兩種手槍都發射法國特有的7.65x20mm手槍彈,所以新衝鋒鎗的口徑也確定為7.65mm,與制式手槍通用彈藥,研製任務也交給MAS兵工廠。

7.65mm MAS M1935A手槍

7.65mm MAS M1935S手槍

1935年,MAS兵工廠少量生產了衝鋒鎗試驗樣槍,命名為SE-MAS Mle.1935試驗衝鋒鎗,經部隊試用後進行了一些改進。到1938年,法軍將改進後的SE-MAS Mle.1935試驗衝鋒鎗定為制式武器,正式命名為MAS Mle.1938衝鋒鎗(MAS38)。

MAS38衝鋒鎗外形小巧,全長630mm,槍管長224mm,帶一個空彈匣重3080g,使用32發雙排雙進彈匣供彈。該槍在外觀上最突出的特徵就是槍管與機匣不成一直線,而是有一個大約6°的夾角,看上去槍管似乎是朝下歪斜的。採用這種設計是考慮到士兵抵肩射擊時,抵住槍托的肩膀到看瞄準具的眼睛有生理高度差,傳統的辦法是將槍托朝下彎折,但這樣一來槍托與自動機運動軸線就不在一條線上,射擊時容易產生槍口上跳的力矩;還有一種辦法是使用直槍托,槍托與槍管、機匣基本成一直線,這樣上跳力矩可以消除,但士兵正常抵肩貼腮瞄準時,瞄準基線太低,不得不歪著頭才能看到照門,要自然瞄準必須抬高瞄準基線(想一想M16、FAMAS、95式抬高照門的提把和高高挑起的準星座),但法軍認為抬高的照門、準星座容易鉤掛,不願意用。所以MAS38衝鋒鎗另闢蹊徑,故意讓槍管與機匣成一個夾角,這樣當士兵端槍射擊時,槍口大致水平指向目標,機匣到槍托成斜線自然延伸到肩膀,自動機運動的軌跡也沿著這條斜線,這樣不容易產生上跳力矩。這種布局還有一個好處是復進簧可以從機匣一直延伸到槍托,拉長自動機運動行程,降低射速、減小後坐衝擊。總之,MAS38是用機匣傾斜的辦法達到直槍托槍械的結構優點,還不用抬高準星和照門。

由於用了這種傾斜機匣設計,再搭配較長的槍機行程和威力較弱的7.65x20mm手槍彈,MAS38衝鋒鎗射擊時跳動不明顯,射速也不高。600-700發/分,點射精度比較好。

仔細觀察MAS38衝鋒鎗,其槍管與機匣有夾角,但機匣和槍托是成一直線的。

這張MAS1938衝鋒鎗教學剖視圖顯示該槍復進簧一直延伸到槍托底部,槍機運動行程非常長,有利於降低射速、減小後坐力。

由於槍機運動軸線與槍管有約6°的夾角,所以MAS38衝鋒鎗槍機前端面也有約6°的傾角,保證槍機推彈上膛時能平正地貼住後膛。該圖來自紀錄片《被遺忘的武器》截屏。

除了槍身自帶夾角外,MAS38衝鋒鎗還有一些有趣的設計:

1、該槍只能連發,只有「發射」和「保險」兩種狀態,但沒有設計專門的保險鈕,其開關保險的方法非常特殊,只要將扳機往前一推就是關閉保險,此時槍機被卡住拉不動,在前方位置時不能後坐,在後方位置時不能前進,開保險只要把扳機向後撥到正常位置,就能恢復射擊。

還是來自《被遺忘的武器》截圖,此時的MAS38衝鋒鎗扳機被向前推,處於保險狀態。

2、可能是考慮在北非殖民地等風沙環境中使用,MAS38衝鋒鎗非常重視防塵性能,拋殼窗、彈匣口都有防塵蓋,拉機柄裝在拋殼窗防塵蓋上,射擊時拉動拉機柄到最後方掛住,拋殼窗打開即可射擊,不射擊時向前推拉機柄,就能把拋殼窗遮蔽。彈匣口的防塵蓋也是,抽出彈匣後,有個防塵蓋可將彈匣口蓋住,避免落進沙塵。

還是來自《被遺忘的武器》截圖,此時拉機柄向後拉,連同防塵蓋一起向後直到被掛住,槍機也被帶到後方,被阻鐵掛住,準備射擊。MAS38是開膛待擊武器,待擊時膛內無彈,槍機停在後方,扣動扳機後槍機前沖推彈上膛擊發。

還是《被遺忘的武器》截圖,MAS38衝鋒鎗彈匣插口有一翻蓋式的防塵蓋,插彈匣時防塵蓋朝前翻起,卸下彈匣時這個蓋子可以把彈匣插口蓋住。

3、MAS38衝鋒鎗使用覘孔式照門,照門有兩個,一個對應100m,一個對應200m,平時兩個照門都摺疊著,要用哪個就豎起哪個。該槍的準星也很怪,是一個寬大的方柱,方柱中間有一條豎直的縫隙。這種準星是法國特色,勒貝爾步槍、伯赫提耶步槍都用,瞄準時照門對著準星上這道縫隙瞄準目標,優點是射擊精確,缺點是視場狹窄,對近距離連發射擊的衝鋒鎗來說,這種準星並不適用,所以近距離射擊時只用寬大的準星壓住目標概略瞄準。

MAS38衝鋒鎗的照門平時可摺疊,摺疊後機匣頂部平滑無凸起,該槍有兩個照門孔,對應100m、200m射程。

要用哪個,翻起哪個就行了。

MAS38衝鋒鎗的準星有法國特色,很怪,為一個寬大的方柱,方柱中央開有一個小縫隙,精確瞄準時用覘孔對準這個縫隙,再瞄向目標,概略射擊時覘孔對準方柱準星,再壓住目標就行了。

由於整個30年代法國陷入曠日持久的經濟蕭條,加上建造馬奇諾防線消耗了大量軍費,以及對衝鋒鎗戰術價值的疑慮,所以MAS38衝鋒鎗在定型後沒有投入量產,一直到法國戰役爆發前夕才匆匆投產,到法軍戰敗投降時交付法軍的只有1958支。德法媾和建立維希傀儡政權後,在德軍監管下法國又開始生產MAS38衝鋒鎗,裝備德國占領軍和維希法國偽軍,德軍給MAS38衝鋒鎗起了個德國型號MP722(f)。法國解放後MAS38衝鋒鎗又繼續生產了一部分,一直生產到1949年被MAT49衝鋒鎗取代,但在法軍中MAS38衝鋒鎗使用的時間要更長一些,如開頭照片展示的那樣,50年代法軍在越南仍有使用這種武器。到法軍正規軍撤裝MAS38衝鋒鎗之後,法國警察部隊又留用了一段時間。

攝自1949年的照片,法軍士兵正在練習MAS38衝鋒鎗射擊。

最後來說說MAS38衝鋒鎗使用的7.65x20mm手槍彈。該彈又稱為7.65mm手槍長彈、7.65mm MAS自動手槍彈、7.65mm M1935自動手槍彈等。這種槍彈設計於20世紀20年代,參考了美國「佩德森裝置」發射的7.65mm槍彈。「佩德森裝置」是一戰時美軍為適應塹壕近戰環境,給制式的M1903栓動步槍設計的一種改裝套件,使用時拿掉M1903步槍槍機,換上「佩德森裝置」,就能用自由槍機原理半自動發射7.65mm專用彈,用一個斜插在「佩德森裝置」上方的30發彈匣供彈。「佩德森裝置」曾經發到法國戰場,法軍接觸過,但未廣泛使用一戰就結束了。到20世紀20-30年代法國設計自己的軍用自動手槍時,就決定使用類似佩德森7.65mm專用彈的7.65x20mm手槍彈作為制式槍彈。

從左到右:佩德森專用彈、.30-18自動步槍彈(美國在1918年研製的一種.30口徑小型自動步槍發射此彈,並非熟知的白朗寧M1918 BAR)、法國7.65x20mm手槍彈。

標準的7.65x20mm手槍彈采圓頭、平底、鉛芯被甲彈頭,直筒無底緣彈殼,彈頭較長,頭部有點尖,這是它的特徵。早期生產的該彈使用黃銅彈殼、鍍鎳鋼被甲,後期為降低成本改為灰色塗漆鋼彈殼和塗漆鋼被甲。和常見的9mm派拉貝魯姆手槍彈相比,7.65x20mm手槍彈口徑小、動能較低,射擊後坐力比較柔和,作為手槍彈不算什麼大問題,但作為衝鋒鎗彈就顯得有點弱,不如9mm派拉貝魯姆手槍彈。所以MAS38衝鋒鎗射擊時後坐力較小,精度較好,但彈頭殺傷、停止作用比較低,威力較小,這也是該槍最終淘汰的原因之一。

早期生產的黃銅彈殼、鍍鎳鋼被甲7.65彈,後來改為塗漆鋼彈殼、塗漆鋼被甲的7.65mm彈,最右邊是作為對比的9mm派拉貝魯姆彈。

一盒1946年生產的塗漆鋼彈殼、塗漆鋼被甲7.65mm手槍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nTcqGwBvvf6VcSZrvT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