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和深圳,為什麼倒追中山?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又似乎能

2019-07-31     大灣區房產

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又似乎能一言概之。

一份劍指全球的百年戰略,一條橫跨伶仃洋的壯偉飛龍,讓站在灣區幾何中心的中山,迎來了劃時代的機遇。

而近日,這條跨海飛龍,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據廣東交通集團透露,經過近10小時的努力,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第二個鋼吊箱預留孔洞,與28根群樁基礎完美結合。

說點人話,就是自此之後,工程將正式轉入水上施工階段,為接下來的大橋索塔施工打下堅實基礎。

//

一條橋,改變一座城的格局

//

深中通道,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全力推進,這項超級工程於中山而言,是城市接駁器,更是資源輸送器。

其一頭連接中山、廣州,另一頭串起深圳的科創前沿陣地——前海,加之深圳南接國際大都市香港,北鄰工業明星東莞,因此,隨著通道的建成,港深莞的資源要素將打包西進,湧入中山。



| 深中通道串起珠江東西兩岸

這時候,無論是中山,還是整條珠西先進裝備產業製造帶,都將備受利好,日益發展成為灣區劍指全球超級經濟體的重要力量。

這種全新的城市格局,與中山在灣區中的定位不謀而合,甚至在三年行動計劃中,也得到了印證。

//

倒追中山的,還有廣州

//

事實上,除了這條黃金大動脈,中山還有望軌通廣深。

首先是深圳,在深中通道基礎上,欲建設軌道與中山實現更快速的互聯互通。

其次是廣州,正力爭地鐵18號線接入中山,未來,按照線路160km/h的時速,羊城中心與中山有望半小時快速互達

更有意思的是,廣州港已入股中山港,在中山的珠江口岸注入廣州的強大基因。



| 官方公示的18號線走向規劃圖,僅供參考

廣深都在拉攏中山,已毋庸置疑。

而中山,通過軌道打通兩大極點城市的資源輸出壁壘,獲得源源不斷的資金、技術、人才和購買力,無疑是「通殺」的大贏家。

要知道,地鐵軌道是雙城融合最快捷的途徑,絕非路橋、高鐵城際可比。

過去已早有案例,廣佛地鐵開通十周年,客流量突破1.2億,相當於搬空整個廣東省,而兩城GDP加起來,更是突破3.3萬億,超越京滬成為中國第一經濟體。




廣佛之間,有許多候鳥,清晨搭乘地鐵前往廣州工作,夜晚又披星戴月回到佛山居住,日復一日,歲歲年年。

而在未來,隨著跨城地鐵的規劃和落實,「住在中山,工作在廣深」,以及中山的爆髮式發展,都將成為現實。

//

TOD、總部區,還有大學要來

//

但中山的鴻鵠之志,並不止引進來,還在於走出去。

作為曾經的「廣東四小虎」之一,其已擁有3個超千億級產業集群、5個超500億產業集群、38個國家級產業基地,以及數百個省級以上名牌。

而在未來5年里,中山還將培育至4個以上超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全面對接廣深的東部環灣組團,崛起TOD商圈、總部經濟區、灣區科創中心等,向創新之城重點發力。


| 中山向東


在教育方面,更是不遑多讓,其將積極推動建設兩所高水平綜合性大學——中山科技大學和香山大學。

這是里程碑式的蝶變,一座城市擁有大學,就如同擁有了人才基地,有了培育科創基因的土壤,讓城市發展可以自給自足,這是一座城市的底氣和信心。


| 大學效果圖

而所有的一切,都在說明一個事實:中山,早已非同凡響。


//

知者不惑,跨城而來

//

所以,很多精明的置業者,都對中山情有獨鍾,他們跨城而來,搶先布局這座灣區風口。

若大家仔細留意,便會發現,在不少標杆項目,日常流量往往可以媲美周末、節假日人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fAXR2wB8g2yegNDYYy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