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八年創業史:從網際網路手機「鼻祖」到生態鏈核心

2019-07-28   CEO最前線

2010年4月,十來個人一起喝碗小米粥,這家叫「小米」的公司正式在中關村銀谷大廈成立,如今,小米已經走過了創業的8個年頭。8年間,手機市場風起雲湧,既見證了巨頭諾基亞的倒下,也見證了國產手機的崛起,而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也迎來了最好的時光。

網際網路手機「鼻祖」

「小米的模式非常創新,我們創辦小米的初衷就是要做感動人心的產品,然後定成厚道的價錢,這是一個很完美的想法。」小米創始人兼CEO雷軍喜歡在不同場合宣揚小米的創辦理念。

小米誕生以來,「網際網路手機」的標籤如影隨形,網際網路營銷的打法深入骨髓,小米不僅通過京東、天貓、蘇寧等第三方電商銷售,還自建了小米商城,在小米商城最為風光的時候,它是僅次於阿里、京東的第三大電商平台。

當然,網際網路的打法也有局限,雷軍曾向媒體坦言,小米的銷售模式存在巨大的挑戰。「以電商和網際網路為主的銷售模式,意味著小米的消費者都是活躍的網民,他們稍微遇到一點問題,首先想到的不是打客服電話,而是先在微博上罵你一頓,然後再考慮服務問題。」

在雷軍看來,這一點與傳統企業在產品服務上遇到的挑戰是完全不同的,「也正因此,小米提出了要比同行有更嚴苛的品質管控體系的目標。」

小米的存在令人聯想到同樣標榜為網際網路手機的榮耀,去年12月,榮耀總裁趙明曾在一場發布會上表示,榮耀手機登頂中國網際網路手機品牌第一位,他還公布了榮耀手機的全球戰略新目標,未來三年進入全球手機銷量排名前五的位置。

不過,在一位渠道商看來,榮耀依託於華為的研發及人力資本來開發產品,更多的還是華為體系下的運作模式。「雖然榮耀與華為之間的關係看起來越來越脫離,但榮耀還是依託於華為的供應鏈,實際上還是一個公司。」

「華為的目標是高毛利,但同時也面臨高成本、高投入,這與低毛利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形成了巨大的衝突。」該渠道人士向記者表示,由於小米的存在,華為的策略也調整為,依靠華為品牌手機賺取利潤,同時,通過網際網路品牌榮耀做性價比,拼市場份額。

與小米網際網路營銷推動模式迥異的,是OPPO、vivo等渠道推動型品牌,它們通過一家家拓展至縣城乃至鄉鎮的門店搶奪市場。對小米而言,OV靠渠道堆積起來的銷量,可能是不可承受之重,但是不管是小米還是OV,不管是網際網路還是渠道推動,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成功。

小米已經進入創業的第八年,近日,研究機構Canalys發布的數據也帶來不少驚喜。今年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排名前四的手機製造商分別是華為、OPPO、vivo、小米,這也表明,小米已經將第四的位置從蘋果手中搶了過來。

「滑鐵盧」與新零售

2016年初,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在小米年會上宣布,2015年小米手機銷量超7000萬台,依然保持全國第一。但是,現實的殘酷總是猝不及防,回顧8年創業史,2016年是小米非常難過的一個坎。

IDC數據顯示,2016年一到四季度,小米智慧型手機銷量同比分別下滑32%、38.4%、42.3%、40.5%,全年出貨量同比下滑36%,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15.1%跌至8.9%。

與小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競爭對手OV則在2016年展現出驚人的增長率,OPPO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96.9%,vivo增長高達122.2%。

針對2016年的「滑鐵盧」,雷軍在小米年會上坦承,前幾年沖得太快,創造了現代商業史上的成長奇蹟,但也提前透支了一部分成長性。「我們必須放慢腳步、認真補課,而且早補要比晚補好,文火慢補要比急火猛藥好。」

2017年,小米太需要一款旗艦產品扭轉局面,好在年初發布的小米6沒有令市場失望,下半年發布的小米MIX 2也受到眾多讚譽。從數據來看,也印證了小米的逆勢回升,2017年一季度小米手機銷量環比大增21.6%。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小米2017年的銷量回升與小米新零售核心項目——小米之家的加速開店布局在時間上高度吻合。

「就算小米把線上手機份額全拿下來,也不過占手機整體出貨量的20%。況且,小米也拿不下線上的全部。」雷軍的想法也在發生變化,去更廣闊的線下找市場已經成為小米維持出貨量的當務之急。

這也促使雷軍在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高調地喊出了三年內小米要開出1000家小米之家自營旗艦店的目標。

背後的邏輯或許可以通過一組數據來說明,根據賽諾的統計,即使在2016年上半年,小米也維持了線上市場銷量第一的位置,但在線下市場,小米的銷量僅僅排在第九位,排在前面的不僅有華為、OV,小米的線下銷量甚至不及金立、魅族、酷派廠商。

提到小米之家,自然繞不開新零售的話題,或許你會認為新零售是馬雲首先提出的概念,但其實不然,小米公司方面曾表示,經考證,新零售概念最早是由雷軍提出的。

不少人認為新零售是由於網際網路紅利消失,而抓手就在於線下開店。但實際上,傳統零售的套路與玩法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的要求,不管是網際網路還是實體店都要升級換代,實體零售發展到新零售,網際網路也在積極推動網際網路+。

實際上,早在2016年2月,小米之家就已登場,只是那時候,小米之家更多扮演著品牌展示的輔助角色。對於線下市場的反思以及通過小米之家踐行的新零售理念,也幫助小米逐漸恢復元氣。

那麼如何做新零售呢?上述渠道人士向記者表示,一是要線上線下同價、同品質、同服務,只有線上線下實現互動才能實現新零售;二是要將供應鏈、產品做到極致,供應鏈進步才能帶來產品的進步,要有極致的供應鏈和產品才能實現新零售;三是新零售門店的形象、定位要符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

未來的小米會怎樣?

與其它手機廠商具有明顯區別的是,小米不僅推出了自有的小米、紅米等手機品牌,還在不遺餘力地構建小米生態鏈。雖然生態鏈中的企業多數並不屬於小米,但這些生態鏈企業卻憑藉對小米價值觀的認同而聚在一起。

生態鏈企業的產品銷售基本上依託於小米的生態,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曾透露,智米旗下產品90%的出貨量幾乎都是出自小米的渠道。但是,「小米生態鏈」並不意味著這些企業會一直只在小米的羽翼下生長,比如打造了小米手環這一爆款的華米,也有自有品牌AMAZFIT。

回顧小米生態鏈的由來,源於2013年底小米開啟了「生態鏈計劃」,雷軍定下了5年內投資100家生態鏈企業的目標。截至2017年底,小米生態鏈企業已經達到99家,距離100家的目標近在咫尺。

就在小米上市前夕,華米科技在今年2月初正式登陸紐交所,成為小米生態鏈企業中首家赴美上市企業,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市場一度認為華米上市是在為小米的上市試水,針對華米上市,雷軍則通過微博表示祝賀:「華米科技赴美上市,是小米生態鏈模式的巨大勝利。」一句祝賀背後,小米對生態鏈的堅持或許不會放鬆。

未來的小米,存在諸多不確定,但是從硬體向軟體及服務的滲透大機率是方向之一。雷軍近日表示,小米董事會通過了「每年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及 IOT 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 5%」的決議。

在上市前的敏感時間點為自己設置紅線,雷軍的宣示更像是對資本市場「喊話」,強調小米不是依靠手機硬體盈利的手機廠商,以及增強行業對小米模式盈利能力的自信。而在多位業內認識看來,應用市場以及其它軟體服務都會成為小米的重要利潤來源。

據媒體報道,小米正在擴大網際網路服務業務的收入比例,2017年,預計小米收入為176億美元,其中硬體業務的收入占比為68.3%;到2019年,預計網際網路服務業務的收入占比將超過硬體收入,屆時小米收入將達到382億美元。

當然,硬體低利潤甚至免費而通過其它方式收費的模式,小米絕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成為最後一個。「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特別是智能硬體行業在全世界都是充分競爭的,在這樣的條件下,小米的模式和其他人是不一樣的。」

上述渠道商向記者表示,小米通過低利潤規模化的擴張對於產業鏈、社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小米的模式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不要賺很多的錢,而是做更好品質的產品,推動產品創新,這對推動全行業發展都有幫助。」

2019中國科創版新機遇 /資本破局研討峰會

與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栗、軟銀中國馮正明!還有CCTV2《創業英雄匯》投資人:玖弘基金安陽、中青創投付岩、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杜明堂,華洋資本、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峰會價值】

【項目升級】:頂層設計、商業模式升級、戰略規劃、人才管理、品牌建設、社群營銷...

【資本對接】:股權融資、債權融資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位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點擊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開會議連結,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