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同齡人過得比我好,我就好焦慮」

2019-11-14   創意潮生活

01

昨天,大V博主「回憶專用小馬甲」發了一條微博談焦慮。

想必是又要年底,又要非常多的網友開始投稿傾訴自己陷入了焦慮。

每年年底,潮姐就發現身邊的朋友們格外焦慮,今年尤其明顯。

朋友A焦慮自己年初定下的存款目標眼看完就不成了,所在的行業今年很不景色,她的收入大幅縮水,雖然開銷已經儘量在縮減,但還是沒省下多少錢;

朋友B焦慮自己又變老了,奔3的路上,越來越接近終點,濃重的黑眼圈,憔悴的面容,每天早上照鏡子都是一次沉重打擊。

容顏漸老也就罷了,扎心的是事業還陷入瓶頸,看著職場中比自己年輕好幾歲的姑娘一個個幹勁十足創意無限,就覺得自己很快要被裁員了。

朋友C焦慮已經30好幾了,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都結婚生子了,自己連個對象都沒有。

現在朋友圈都不怎麼敢刷了,每刷到一波結婚照,焦慮就會更重一些,脫單的道路上,同行的隊友一個個都抵達終點了,唯有自己還遙遙無期。

朋友D做自媒體,每天為寫稿熬到頭禿卻看不到出頭之日。

看著行業里做得好的已經進入了「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一邊仰慕一邊酸:能力強也就罷了,各個都還長得這麼好看,還給不給我們普通人留條活路了?

02

每個人都很焦慮。

焦慮來源於自己很差勁嗎?來源於自己一無是處嗎?

有些人明明已經很優秀了,卻依然非常焦慮。

蔣方舟,7歲寫作,9歲出書,12歲在全國十幾家報紙開設專欄,19歲被清華破格錄取,23歲就當了《新周刊》副主編。

她在30歲之前,已經達到了絕大多數人一生都難以企及的成就。

同齡人羨慕都來不及,但她還是活得很焦慮。

「看朋友圈就看,這個人他怎麼過得這麼好,或者他怎麼領先我這麼多,然後自己就會很焦慮。」

她跟我們一樣,會因為同齡人比自己領先而焦慮,會因為朋友圈裡別人的精彩而焦慮。

主持人吳昕,在外人眼裡,她的事業已經很成功了,年紀輕輕就成了《快樂大本營》的主持人,全國知名。

但是談及事業,她依然焦慮的忍不住痛哭,覺得自己是台里最差勁的,最怕的是聽到別人說自己這麼多年沒有一點長進。

論顏值,周迅已經打敗了至少99%的中國女人。

但她同樣怕老,面對衰老,面對皺紋,每天早上起來就開始哭……

哪怕她們已經站在了金字塔的頂端,她們依然焦慮。

因為總有人比她們過得好。

03

「看到同齡人過得比我好,我就好焦慮。」

所以我們的焦慮,並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很差勁,而是因為來源於跟更優秀的人對比。

我們會焦慮,是因為通過對比,我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我們不服輸,我們不甘落人後。

就像是「回憶專用小馬甲」說得那樣:

「焦慮或許是因為你暫未達到自己本該所處的位置,註定一事無成的人是不會感到焦慮的,所以要相信自己,會好起來的。 」

過分焦慮固然不好,但適度焦慮卻可以催人奮進,追趕同齡人。

如果一個人總是心如止水,知足常樂,不焦慮不著急,那他大概已經活到退休的年紀了。

我們還年輕,我們對更好的未來還有追求,偶爾焦慮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