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有這樣一個群體:穿上軍裝,他們守家衛國,把寶貴青春獻給國防事業;脫下軍裝,他們本色不變,在第二戰場划下精彩航線。他們就是退役不褪色、軍魂永在心的退役軍人。但如果把退役軍人與大學生結合在一起,你們能想像一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到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去認識八位小哥哥、小姐姐,了解他們的故事,感受退役大學生士兵的風采。
八位退役士兵
01
2018級謝京春
帳篷里的軍歌
2018年11月,在錫林郭勒草原旁邊,一處荒無人煙的戈壁灘正在發射一枚洲際飛彈,而不遠處的謝京春正拿著相機拍下這令他震撼的一幕。
那時候,他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某旅服役,負責攝影、站崗以及學會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基層連隊文書兼軍械員。
在錫林郭勒草原旁邊執行實彈發射任務,是謝京春在部隊中印象最深的事。雖然當時天氣惡劣,各方面的困難接踵而至,但是同志們還是齊心協力完成了任務,十幾個人在快要被風掀飛的帳篷里唱著軍歌,真正理解了什麼是團結。
對於當兵的經歷,謝京春說:「一個人經歷的越多,越感覺自身能力素質不夠,越有一種學習的緊迫感。」
02
2018級孫哲
「別當孬種!」
懷著一腔熱血,孫哲在大一結束後踏上了逐夢之旅,去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衛戍區警衛團服役。初入軍營時,他覺得自己很了解什麼是血性,直到訓練到第三個月時,一件事情讓他從內心深處真正感受到什麼是軍人的血性。
這天,他們新兵班站在陽光底下,從排頭開始進行臥倒低姿匍匐前進,到他時,他問班長,「前面兩個人的路都是乾的,我的道路上有很多水坑,怎麼爬?」班長一言不發,直接臥倒在他面前,啪的一聲,濺起半米高的水,迅速地爬完了全程,全身都被泥水濕透。隨後,在班長的一句「別當孬種!」訓斥下,他憑著自己的血性爬了五遍泥濘不堪的道路。
他說一名軍人的血性,既是不當孬種,也是無條件服從命令。
「三特別」是孫哲對軍旅生活對自己的影響的總結,「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堅持,特別能吃苦。」
03
2017級呂曉蕾
志之所趨 無遠弗屆
曾服役於空軍部隊五年的呂曉蕾,在回憶起自己的軍旅生活時說:「從新兵連到士官第三年,最難忘的是每天陪伴和教導我的班長,因為崗位編制問題,不得不與我們分離,去新的單位。當時我值完夜班,白天補覺過程中朦朦朧朧聽到班長在打包行李告別。我十分捨不得班長走,我想大聲地哭出來,可是我又不能釋放情緒,因為我得有兵的樣子。我穿透牆圍、綠樹,目送班長走出了營院,再見一面真的很難,我祝福班長未來一切順利。那一刻的心情,我至今難忘。」
五年的軍旅生活讓她改變了許多。「當兵前無憂無慮,沒心沒肺,不知何為苦何為樂何為難。當兵回來知道了時間的珍貴,父母的不易,獨立與自律的重要意義。該拼就拼,該享受就享受,要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當兵沒有為什麼,這是公民應盡的義務。」
「我服役五年,意味著比身邊的同學大了五歲。這對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考驗。但是,老師對我講,『你學習深造不會加速你的年齡增長,你直接畢業也不會減緩你的年齡增長。』而且現在國家對退役士兵考研設有專項計劃,我希望我能在學業上取得更大的收穫,向更高層次探索。」這是她對未來的計劃。
04
2017級白靈聰
100本書 有收穫 有思考
懷著對軍旅生活的嚮往,帶著親友的期盼,揣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白靈聰踏入了火熱的軍營。2016年參軍入伍,曾服役於陸軍參謀部,寫的文章還在中央軍委《強軍文學》上發表過。
談到記憶最深的事時,她說:「難忘的經歷,應該就是在部隊讀了很多書,大概100多本。尤為深刻的是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先甜後苦,前面把甜頭都吃完了,到後面只能吃苦頭,只怕那時的自己,早已經沒有了揚帆起航的勇氣,沒有了奮起拼搏的動力,那些無所事事的日子,原來到最後都會還回來的啊。她由這句話思考到,在溫室里,舒適安逸,使人脆弱、不思進取,卻洋洋自得,這引人深思。我們,活得太舒服了。」
回到學校的她,積極響應學校關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號召,她和團隊於2019年憑藉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創立公司,現服務整個大學城的學生。
05
2017級李啟陽
只要祖國需要 召必回
「男兒生當帶吳鉤」,2017年9月,李啟陽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中的一員,實現了自己的從軍夢,他服役於戰略支援部隊,是一名通信兵。2017年12月被評為優秀新兵,2018年12月獲優秀士兵稱號。
他最難忘的事情是去年的雨季,他和連隊的戰友一起冒雨搶修線路。大雨不停,地面的水流量都特別大,道路泥濘,熔接光纜難度也非常大,奮戰半個多小時才完成任務,他作為文書還要將情況向上級彙報後才真正完成任務。
談到當兵前後的變化時李啟陽說:「當兵前後感覺變化挺大的,生活習慣自不用說,軍人就是要作風優良,退伍仍要不褪色。另外,軍人要經得起磨礪,受得住寂寞,兩年時間我一直守在人煙稀少的大山里,保護國家光纜,保障部隊通信,在這個過程中感覺心態更趨向於一種平靜的狀態,使命感責任感卻越來越強烈。今年閱兵我全程軍姿看完,看完後已經滿臉都是淚水,我自豪我曾是軍人,我無悔我曾為國家奉獻過青春。」
對於當兵這段經歷,他想對自己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相信只要你足夠努力,肯定能在軍營里發光發熱。我永遠也不會忘記自己曾是一名軍人,只要祖國需要,召必回。」
06
2016級侯東辰
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2017年新聞報道先進個人,2018年優秀義務兵並獲嘉獎、2018年山東省「愛我國防」主題演講大賽一等獎。再多的榮譽時刻都比不上她當兵的時光。2016年9月,侯東辰在陸軍32150部隊度過了自己難忘的日子。
「選擇當兵是因為我小時候在部隊長大,多多少少有一些軍旅情結,當兵不僅能使自己在部隊中得到鍛鍊,而且可以為國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美好的初心讓她在冬天一個人執行崗哨任務,冷到雙腿沒有知覺也不覺得苦。
「當兵不是為了吃苦,但當兵一定要吃得起苦。人人都愛軍人光鮮亮麗的一面,總以為穿上一身帥氣軍裝便能搖身變成男神女神,然而只有經歷過無數磨練,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軍人。」兩年的軍營生活讓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軍人」二字的含義與重量。
07
2016級李得利
退伍不褪色
2016年帶著滿腔熱血的李得利,選擇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部隊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一開始他從事的是電子對抗文書兼軍械工作,到了第二年他選擇回到了文工團,主要從事文案工作。
李得利談到他當兵以後最大的變化是變得更沉穩了,能靜下心來做某一件事,不管多無聊的事都能認真完成。他甚至可以為了一份方案一天不吃飯,坐在電腦前面修改,直到改到自己滿意為止。
李得利也想對有入伍想法的同學們說:「部隊,確實是一個激發潛能的地方,剛開始你會覺得它壓迫你的精神,折磨你的身體,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按照部隊規矩做。但堅持下去之後,你會逐漸明白,部隊中整日訓練的用意。當兵不是一個職業,目的不是為了養家餬口,謀求個人發展,而是是為了在戰場上打仗,報效祖國。」
08
2016級劉萌
以苦作樂 甘於奉獻
「頭頂五角星,身穿綠軍裝」2016年劉萌懷揣著自己的夢想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步兵46師。在這裡,他獲得了一段難忘的經歷。
夜晚躺在草地上,仰望滿天繁星,思考未來與人生,這是劉萌在軍營空閒時間最喜歡做的事。與此同時,部隊中印象最深的時刻也留在了夜晚。「那天深夜,我和我的隊友在草原上守崗,天氣很冷,氣溫低至零下三十度。我們雖然都穿的很厚實,但臉和手凍傷還是不可避免的。」
「以苦作樂,甘於奉獻。」這是他在軍營中奉行的準則,亦是對他軍營生活最好的總結。部隊生活的歷練帶給了他新的成長與蛻變,「我覺得當兵讓我更加珍惜當下美好的時光,知道現在這一切的來之不易,給自己帶來更深厚的家國情懷,更強悍的內心。」
穿上軍裝,你便選擇了堅強;脫下軍裝,堅強便選擇了你!
八個小人物,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感受,卻都擁有著同樣的軍營夢。
戎裝在身,他們是志在報國的人民子弟兵;褪去戎裝、重返校園,不變的是愛國之心、報國之志。
若祖國需要,召必回!
來源:山師新傳學院團委
文字:呂雲芳 張偉 史澤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