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是怎麼引起的,六個因素誘導子宮肌瘤的到來

2019-07-18     宮頸癌學堂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一種疾病,很多的女性在發生這種疾病的時候不知道是哪些原因所導致的,那麼你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原因是會引起子宮肌瘤的發生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子宮肌瘤是怎麼引起的

飲食結構不合理

在發生子宮肌瘤的時候其實一部分的原因會因為飲食的變化所導致,我們在調查的時候會發現以肉食為主的女性患子宮肌瘤的機率比較高。由於維生素可降低子宮肌層對雌激素的敏感性,對女性的神經內分泌系統有調節作用,特別是維生素C,所以女性平時應多注意攝入維生素C。

口服避孕藥

現在性行為已經不是什麼比較隱秘的事情了,很多的女性在性行為之後會選擇吃避孕藥來保護自己,其實這樣也是會發生子宮肌瘤的,所以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更好的保護好自己,不要讓自己受到傷害。

性生活失調影響子宮健康

長期的性生活也是會導致女性出現子宮肌瘤的,這是因為夫妻間的長期性生活失調,就會容易引起激素的水平分泌紊亂,導致盆腔慢性充血,誘發女性的子宮肌瘤。

抑鬱女性多發子宮肌瘤

由於中年女性面臨著生活與工作的雙重壓力,因而容易出現抑鬱症,促使雌激素分泌量增多,這也是造成女性產生子宮肌瘤的重要原因之一。

女性的年齡問題

子宮肌瘤好發於30-55歲的婦女,長期診療統計顯示,這部分女性的發病率為20%以上,而20歲之前和60歲之後很少發生子宮肌瘤。

女性生殖因素

這個子宮肌瘤發生的原因會讓一些女性朋友感到奇怪。有報道統計顯示,未生育過的婦女比生育過的婦女更容易患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的症狀

月經不調

經量增多及經期延長的月經不調症狀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多見於大的肌壁間肌瘤及黏膜下肌瘤,肌瘤使宮腔增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加並影響子宮收縮,此外肌瘤可能使腫瘤附近的靜脈受擠壓,導致子宮內膜靜脈叢充血與擴張,從而引起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黏膜下肌瘤伴有壞死感染時,可有不規則陰道流血或血樣膿性排液。長期經量增多可繼發貧血,出現乏力、心悸等症狀。

下腹包塊

肌瘤較小時在腹部摸不到腫塊,當肌瘤逐漸增大使子宮超過3個月妊娠大時可從腹部觸及。巨大的黏膜下肌瘤可脫出於陰道外,患者可因外陰脫出腫物就醫。

白帶增多

肌壁間肌瘤使宮腔面積增大,內膜腺體分泌增多,並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帶增多;子宮黏膜下肌瘤一旦感染,可有大量膿樣白帶。若有潰爛、壞死、出血時,可有血性或膿血性、有惡臭的陰道溢液。

壓迫症狀

子宮前壁下段肌瘤可壓迫膀胱引起尿頻、尿急;宮頸肌瘤可引起排尿困難、尿瀦留;子宮後壁肌瘤(峽部或後壁)可引起下腹墜脹不適、便秘等症狀。闊韌帶肌瘤或宮頸巨型肌瘤向側方發展,嵌入盆腔內壓迫輸尿管使上泌尿路受阻,形成輸尿管擴張甚至發生腎盂積水。

其它症狀

包括下腹墜脹、腰酸背痛,經期症狀加重。肌瘤紅色樣變時有急性下腹痛,伴嘔吐、發熱及腫瘤局部壓痛;漿膜下肌瘤蒂扭轉可有急性腹痛;子宮黏膜下肌瘤由宮腔向外排出時也可引起腹痛。黏膜下和引起宮腔變形的肌壁間肌瘤可引起不孕或流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NlAOGwB8g2yegNDMe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