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生活》綜合消息,9月10日,江西銅鼓舉行教師節表彰大會,新任銅鼓縣委書記江偉斌在會上宣布,今年下半年開始,銅鼓普通高中教育全部免學費,已交的全部退還。銅鼓縣成為宜春市首個實行高中教育全部免學費的縣(市、區)。
江偉斌表示,「銅鼓財力再緊也要擠出更多的錢,用於支持教育大辦教育。要讓銅鼓的孩子全部讀完高中。」
銅鼓縣新政惠及2700名高中生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銅鼓縣有一所普通高中即銅鼓中學和一所職業高中,共有普通高中在校生3355人。
銅鼓縣教育體育局工作人員稱:「實施高中教育免學費並非心血來潮,是逐步推行的。多年前我縣職業高中就已經執行了免學費政策,目前根據我們縣的教育情況和財政狀況,此次就進一步推廣到普通高中教育全部免費,目前僅針對公立高中,且只是免除學費,不包括書本費等其他費用。」
「江西省一直在鼓勵條件較好的地方逐步實行高中免費教育,對於我們縣而言,財政壓力自然是會有所增加,但既然能推行這項政策,那就說明在可承受範圍內。」銅鼓縣教育體育局的工作人員稱,目前暫時還沒有明確的文件出台,僅是在會議上公開了這個決定。
銅鼓中學教務處的工作人員則表示,「學費從11日開始退還。這項政策能夠減輕不少貧困家庭的負擔,很多家長得知這個消息後也支持,所以我們肯定會按照要求嚴格施行。」
銅鼓縣教育體育局局長李政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透露,「此次免學費涉及的普通高中學生有2700人左右,免學費後,每年財政將增加投入220萬元左右。」
他表示,「對普通高中學生免學費有利於解決銅鼓貧困學生讀書難的問題,有利於留住本地生源,有利於提高銅鼓群眾文化素質,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氛圍,促進全縣教育事業持續、均衡、協調發展。」
其實,這在江西省已並非鮮事,早從2010年秋季,江西省德興市就成為了江西省第一個推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的縣市。
據江西政協新聞網,德興市免費教育主要包括「六免一補」,即:對公辦高中實行免除學雜費、電教實驗費、搭膳費、水電費、微機上機費、課本費;對民辦高中、職業高中的學生實行助學金補助,市財政每年補助學生600元/人,其它收費項目和標準仍按相關部門規定的標準收取,減免的費用不能向學生重複收;高中貧困生及體彩公益金補助仍按現行貧困家庭學生補助標準執行。這一舉措的執行,市財政每年要增加教育投入700多萬元。
此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在全省多地開花結果:湖口縣、蘆溪縣等市縣先後全面推行高中學生免學費制度;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也推行高中免費教育,轄區廬山中學和職業高中學生均可享受免學費政策;從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萍鄉市全面實行高中學生免學費制度,成為江西省首個推行高中免費教育的設區市。
其中,湖口縣教育局的工作人員說,「我們縣從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免除高中學費,實現了12年義務教育。高中免費教育主要是為了破除『上學難、上學貴』的老大難問題,實施之後也的確得到了家長和老師們的支持。」
湖口縣全縣公辦學校高中在籍學生人均約免除700元學費,為此縣財政將補貼500餘萬元。
中西部地區已呈「星火燎原」之勢
事實上,近年來,針對基礎教育領域,社會各界關於擴大免費教育的呼聲日益強烈。從全國範圍來看,推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也早已在全國多地廣泛自主探索施行。
「資料檢索和分析顯示,免費高中階段教育的推行已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楊小敏表示。
2012年,內蒙古自治區全面實現高中免費教育,成為全國首個在全區範圍內實現12年免費教育的省份;此後,在河南新鄭、寶豐、孟州等部分市縣,也先後實施了高中免費政策。
在眾多省市中,陝西省曾多次發力打通13年免費教育(學前1年、9年義務教育和高中免學費)。據新華社此前報道,以經濟相對較好的榆林市為例,2013年開始實施15年免費教育,包括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普通高中4個學段。而在地處秦嶺腹地的國家級貧困縣——寧陝縣也率先在全國貧困地區實現15年免費教育。
2016年,陝西省全省公辦普通高中免收學費,民辦普通高中收費也按照標準有所減少,並就此拉開陝西全面實施從學前1年到高中3年的13年免費教育序幕。
據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為保障這一政策實施,陝西省每年須增加的投入約為13億元左右。免除的學費資金,省與市縣按照各50%的比例分擔。陝西省高中3年免學費舉措惠及的學生人數達到85.1萬人。
此外,少數民族人口占81.55%的青海省,也從2016年春季起,對6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及西寧、海東兩市的貧困家庭學生推行15年免費教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雲南省,也分別在南疆及迪慶、怒江等地區實施14年免費教育。
在免費內容上,所有實施免費的地區主要是以學費為主,部分地區也免除了住宿費、教科書費和取暖費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試水免費高中教育的多為中西部地區,東部較發達地區暫未全面推行。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這背後的原因是,「作為相對落後地區,居民收入不高,貧困學生居多,教育支出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從推進民生工程來講,選擇免費教育是一個很大的抓手,壓力也更小。」
以陝西省為例,據陝西省人民政府公開數據,2018年陝西省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243.11億元,高中免學費所需每年增加的13億元投入,僅占比約千分之6。
「擴大免費教育的地區大都在客觀上已經具備保障條件,部分欠發達地區,政府在財力並不充裕的情況下,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也能擴大實施免費教育。「楊小敏則認為,對於廣大農村地區而言,高中免費教育的實施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庭支出的負擔,促進了教育的公平,但對於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城鄉居民收入較高,相當一部分家庭可能對免除的費用不太敏感。
能否全國推行仍存爭議
對於全國各地的積極嘗試,國家層面上也有所回應。
2016年3月,時任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曾在教育部新聞辦進行微訪談時表示,國家正在研究在「十三五」期間分步實施九年以上免費教育的政策。一些地方在學前和高中階段也實施了一定年限的免費教育。教育部鼓勵和支持各地的這些做法。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文東茅曾指出,現在職業高中都已經免了學費,普通高中學費本來也不貴,以國家現在的財力完全可以負擔。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也不乏有聲音希望能夠在全國全部推行高中免費教育。但在多位專家看來,這仍有難度。
「儘管國際上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及其基礎教育發展的經驗和國內相關分析研究表明,高中階段教育對我國未來人力資本存量的提升,以及國家戰略的人才支撐具有潛在的重要作用,但是鑒於高中階段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在政策層面啟動和實施高中階段免費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楊小敏表示。
在楊小敏看來,儘管普通高中階段學校數和在校生數相對於整個基礎教育總體規模較小,但是在分布上受各地差異化特徵的影響,存在著明顯不同的地方特色。從當前全國範圍內各級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的探索實踐來看,則存在著一些機制、方式、手段甚至困難上的相似和共同之處。
「因而,作為立意於國家教育戰略支點的普通高中免費教育政策,應形成分地區的方案和工作方法,逐步推行,避免『一刀切』而造成政策調整產生新的問題和矛盾。」楊小敏稱。
此外,熊丙奇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高中實施教育免費的背後還有延長義務教育的含義,而義務教育該不該涵蓋高中教育,目前還存在爭議。」
時任教育部部長助理陳舜曾在2015年11月20日的一次發布會上指出,中央「十三五」建議提出了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內容,但不是指義務教育擴展到高中,因為有「義務」兩個字,意味著不僅要普及,還有強制性,也就是義務教育年齡段的孩子必須上學,不上不行,違反了就要負法律責任。
「舉個例子,有的孩子到了就業年齡,他選擇工作,暫時不讀高中了,這不違法。但如果高中階段教育是義務教育,他就不能去工作,就必須來讀書。」 陳舜說。
對此,楊小敏也表示贊同,「要強調的是,將高中納入免費教育而不是義務教育。免費教育是非強制性的,實質上是要通過政策,充分發揮財政性經費的調節和激勵作用,既引導和確保更多適齡青少年,特別是經濟困難家庭子女接受更長年限的基礎教育,又促進普通高中學校的特色、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