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粉碎機 「監管出手,4.025%年金拜拜」

2019-08-31   保乎筆記

昨天,銀保監的一則通知,讓保險業在8月最後兩天突然沸騰起來。突然間,朋友圈很多人都在轉:銀保監出手,4.025%年金即將絕跡,趕緊買!

真相是否就如此?銀保監下發的監管通知要怎麼解讀?

經常聽說的「4.025%年金」究竟是個什麼?

周末休閒時間,精算君抽空跟大家一起來解讀下。

一、監管新規解讀

8月30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布《關於完善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形成機制及調整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這份通知重點對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形成機制進行了完善。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應該是這一條:

「對2013年8月5日及以後簽發的普通型養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長期年金,將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上限由年複利4.025%和預定利率的小者調整為年複利3.5%和預定利率的小者,其他險種的評估利率要求維持不變。」

很繞口吧?在說什麼?

是的,95%及以上的人(含保險從業人員)都看不懂!

作為科普型保險精算師,我給大家簡單翻譯監管這次新規的內涵:

監管首次明確了:不會再批準保險公司開發定價利率高於3.5%的傳統養老年金產品。

「那這跟朋友圈刷屏的「4.025%年金即將絕跡」有什麼關係?」小夥伴說。

還是一萬個看不懂!

好吧,我最喜歡粉碎謠言,接下來,且先聽科普型保險精算君給大家說。

在監管規定範圍內,保險公司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開發產品,開發完走向監管的備案制,然後就可以銷售了。

備案制 =

保險公司告知監管:「我開發了一款符合你規定的新產品,現在要賣啦!」

監管收到保險產品備案申請後,通常會說:「好,既然在規則範圍內,你就賣吧!」

PS:當然也有保險公司偷偷突破規定,後來被監管發現就被處罰並且下架產品。

而傳統養老年金在定價使用的預定利率上,監管原來是這樣規定的:

1.產品定價預定利率 <= 法定準備金評估利率

2.法定準備金評估利率 = min(4.025%,產品定價預定利率)

這兩個規定是疊加循環的,但是精算師眼裡,最優解已經呼之欲出,直接用4.025%作為傳統養老年金的定價利率就行了。

大家不妨看看:

產品定價利率 = 4.025% <= 法定準備金評估利率 = min(4.025% , 4.025%)= 4.025%

於是,4.025%成為完美符合監管規定的年金最高定價利率的選擇!

預定利率相當於是保險公司要給消費者承諾的「資金回報率」,預定利率越高,未來可以給消費者的養老年金越多,或者說,消費者拿到相等金額的養老金,付出的錢越少。即產品越值得買!

說了這麼多,我想大家應該明白了吧:

4.025%傳統終身養老年金,是目前商業保險公司拿得出手的最好的養老產品。但是養老年金難賣啊,有監管新規的神助攻,反正不管解讀正不正確,先炒一波再說。

PS:4.025%是年金險的定價利率,寫在報送監管的精算報告中(精算報告 = 產品生產說明書),屬於公司經營機密,不會公開給消費者,但保險公司為了包裝產品,會把這個利率放在產品的銷售包裝話術中,相當於變相公開給消費者。

二、在售4.025%年金不能賣了麼?

那這次監管新規的出台,是否意味著4.025% 的養老年金不能賣了?

精算君認知回答你:不是!不是!絕對不是!

1. 監管這條規定只是從制度上明確告訴保險公司:我不會再批准你們開發預定利率高於3.5%的年金。

其實早在2018年年底,監管在實際操作中已經關閉了4.025%終身養老年金的備案通道,這次只是公開發文對保險公司做正式通知而已。

但是大家要注意,這次監管通知並沒有要求保險公司下架已經在售的4.025%的傳統養老年金

所以,有備貨的保險公司,該賣的,還是會賣!

當然,炒停售這招,的確很好用,而且屢試不爽!

2. 另外,這次調整評估利率的準備金是「法定責任準備金」,而傳統型養老年金的精算評估體系已經基本不用法定準備金了。

所以,這次評估利率的調整,原則上不影響傳統4.025%養老年金的價值評估體系,保險公司不會因為這次法定準備金評估利率的調整,發生「多賣4.025%傳統年金就多虧損」的事件!

只有保險公司自己的投資搞砸了,多賣這類產品才會出現大面積虧損。

最後提醒,養老問題,從來都要求合理規劃+長期儲備,不適合一時「激情出手」。那如何才能合理規劃,我推薦大家閱讀這兩篇文章(公眾號有):

《社保累計交了幾十萬,我退休到底有多少養老金!》

《對不起,這場養老危機,沒有退路!》

三、監管這次調整的意圖和背景

最後引申說一下,為什麼監管不再允許保險公司使用4.025%作為終身養老年金的定價利率?

為了測算養老年金保險的保費,精算師會用一個固定的利率將未來保險公司要支付給消費者的保險福利進行貼現,原則上,這個利率的高低,決定了一款產品的價格高低,也決定了保險公司的「資金成本高低」!

定價利率越高,保險產品價格越便宜,保險公司的資金成本越高!

而國內傳統壽險公司的「利源」主要來自於利差,利差等於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 – 資金成本。

保險公司投資受趨勢影響,每年都波動,但資金成本卻是固定的,例如4.025%年金,保險公司終身的資金成本都鎖定在4.025%。

PS:這是簡單類比,方便大家理解,實際上保險公司的資金成本計算會複雜很多。

監管不能眼睜睜看著保險公司出問題啊!所以,監管一定要因應市場變化,出台相關規定,合理地幫助保險公司調整新產品的定價利率,從而幫助保險公司調整資金成本,避免大規模利差損,從而破產。

從這幅圖我們可以看出,在過去的20多年,除了2008-2012這四年期間出現了一次利率往上走的趨勢,其他時間段內都是不斷下行的。

保險公司的投資主要偏向於中低風險類資產的投資,收益率通常跟利率大環境是正相關的。

在低利率環境下,保險公司的年投資回報率肯定也會受到不小的壓力,這時候監管出手調整年金產品、特別是終身型年金的定價利率了,從而幫助保險公司降低未來的資金成本。

保乎·小結

在最後小結部分,精算君再次呼籲:

養老屬於冷靜思考+長期規劃的事情,不要因為一時的監管規定而「激情下手」,因為很多人對監管規定的解讀,也未必是準確的。

這次監管規定,只是監管正式告知保險公司:別再給我報定價利率超過3.5%的養老年金了。之前保險公司手上的4.025%年金「存貨」,監管也沒有要求統一下架,而且精算君聽說,還能接著賣一段不短的時間呢!

保乎筆記好險推薦里也有這樣的好產品,大家不妨在冷靜規劃後再決定如何下手!

PS:4.025%是保險產品的定價利率,消費者要算自己買年金產品的實際收益率,可以嘗試用IRR算法:將未來可以領取的年金、目前每年要支付的保費,組合成一條長期現金流,然後用Excel測算IRR,就能得到「收益率」啦。

歡迎關注保乎精算君的寫作原地,同名微信公眾號/抖音號:保乎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