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下半年:挖掘存量和增量市場

2019-08-05   車圈財技

低位運行的汽車市場,在6月出現回暖,這會不會成為今年車市的分水嶺,無疑是當前大家最關注的問題。然而,要正確判斷下半年車市走勢還需從正確分析6月數據回暖開始。從目前的種種跡象還很難判斷下半年車市會呈現怎樣的發展。



政策助力汽車市場發展

汽車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受政策影響很大,面對巨大的下行壓力,政策也在積極給予汽車市場支持。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市場預測高級經理劉春輝表示,今年上半年促進汽車消費的優惠政策接連出台,主要目的為推動消費平穩增長,進一步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預計下半年全國各地及車企仍將繼續出台具體政策,隨著一系列政策落地,持幣觀望的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將在下半年逐步釋放。

首先是新一輪「汽車下鄉」的開啟。1月十部委聯合發布刺激消費政策,開啟新一輪「汽車下鄉」,有利於激活存量市場和農村增量市場。和此前的汽車消費刺激政策相比,《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在中央財政直接補貼的受惠面和力度都相對有限,更注重激活存量市場和農村增量市場,不僅有利於一二線城市的消費升級,還能促進市場結構和區域優化。其中農村三輪車報廢、皮卡逐步解禁、優化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構的政策,對於3.5噸以下的商用車和農村小排量乘用車消費都有積極作用,經濟發達區域和百強縣市場受益更為明顯。

車輛購置稅政策的出台則有利於緩解經銷商庫存。5月23日,財政部發布車輛購置稅具體政策,確定了納稅人購買自用應稅車輛實際支付給銷售者的全部價款不包括增值稅稅款,新舊政策的最大區別在於對於購車實際價格的規定。原政策規定了計稅的最低計稅價格,並要求國家稅務總局依據機動車生產企業或經銷商提供的車輛價格信息,參照市場平均交易價格核定車輛購置稅計稅價格。在車市庫存壓力較大的情況下,車輛最終成交價格常與市場指導價偏差較大,因此導致部分消費者在購買低於最低計稅價格的車型後,所繳納購置稅較高。本次新版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消費者減少購置稅繳納金額,對於緩解經銷商庫存壓力,提升下半年消費者購車需求有一定正面促進作用。

隨後,國家發改委發布《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簡稱《方案》),有利於穩定汽車市場。在「雙積分」實施、補貼大幅退坡、國五國六標準切換等眾多影響因素同時作用下,取消新能源汽車的限行限購對於汽車產業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市場供給、促進消費及基礎設施保障等各個環節採取措施,以穩定汽車市場,避免出現斷崖式下滑。短期來看,無論是取消對新能源汽車限行限購,還是加快城市公共領域用車更新,均對行業銷量起到提振作用;長期來看,《方案》對新能源汽車提出進一步降本的要求,同時鼓勵嘗試換電、快充、無線充電等模式,加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分時租賃市場支持,均有利於進一步顯示新能源汽車的經濟性和實用性,提升新能源汽車滲透率。

不僅國家層面在積極為促進汽車消費努力,各地也都在積極給予汽車消費各種支持。5月28日,廣東提出九方面29條具體舉措,隨後廣州和深圳宣布放寬汽車限購,至2020年末兩地將分別增加汽車牌照10萬張和8萬張,增量需求釋放。自《廣東省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提出逐步放寬廣州、深圳市限購,其他地市不得再出台汽車限購規定,未來獲取車牌難度將有所下降,有望刺激潛在消費者進入市場;並提出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二手車消費市場,促進新能源汽車與二手車市場快速發展。《方案》釋放積極信號,未來或有更多省市放寬限購或出台汽車消費刺激政策,拉動汽車銷量增長。

理性看待6月車市回暖

「從6月數據來看,無論是汽車銷售還是汽車消費,均出現明顯反彈,超出市場預期,但市場波動更多源於政策引發的短期波動,並不代表市場回暖。」針對6月市場的回暖,劉春輝有著更理性的判斷。她認為,6月汽車市場的短期波動主要是國六提前實施造成的。「國六7月在部分省市正式實施,整車廠與經銷商採取降價促銷等措施主動去庫存。同時,因為國六的實施,部分經銷商提前開票上險。」劉春輝還表示,新能源補貼過渡期結束前企業進行「搶裝」,拉動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她強調,因國五國六車型交替去庫存等因素帶來的6月汽車銷售和汽車消費的短暫逆勢回暖並不可持續,下半年是否回暖有待8月市場的考察。

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數據本部總監孟菲也認為,上半年汽車產銷數據出現背離,主要是6月市場銷量超預期增長拉動上半年市場增速由負轉正,而6月的回暖更多是得益於國五國六車型交替去庫存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過渡期出現的「搶裝」現象。

低密度人口區是潛力市場

劉春輝認為,市場增量方面,提高汽車保有量的潛力主要在人口密度較低的城市及郊區。從數據上看,上半年,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達到179輛,但我國目前中小城市和農村人均汽車保有量低於大城市。

「一方面,我國中小城市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較低,另一方面,基礎設施的落後以及高峰期的擁堵程度幾乎不亞於大城市,這些制約了中小城市和農村居民的購買力和購買意願。而從美國、日本的經驗看,提高汽車保有量的潛力主要在人口密度較低的城市及郊區。因此,要繼續提高我國的汽車保有量,促進汽車消費,汽車產業政策和企業更要調整思路重新定位。可以從提高中小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並引導區域汽車市場的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道路通暢、停車便利;改善交通管理,使駕車出行更為暢通和便利等方面入手,在使用端引導消費。」劉春輝說。

市場存量方面,隨著中國新中產規模擴大、女性消費者迅速增加、用戶年輕化、換購比例增加,用戶需求不斷升級,並不斷滲透到產品、市場和服務中,這些因素將促進存量市場的變化。產品方面,高科技配置的搭載率逐年提高、產品愈加智能化,消費者購車由功能需求向情感需求轉變,購車愈加理性和多元化;市場方面,中國消費者購車預算增加,豪華車、中高級別受關注,個性化車型(高端電動車、旅行車等)受關注;服務方面,消費者需求多元化,出現了新金融模式、新出行方式、新服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