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這樣,媽媽就不愛你了」,用愛「綁架」孩子,傷害有多大?

2020-05-22     育兒family

原標題:「你再這樣,媽媽就不愛你了」,用愛「綁架」孩子,傷害有多大?

「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初聽這句話,可能你會覺得沒有什麼,這不就是一位母親的日常對話嗎?

可這句話的背後所隱藏的育兒方式,卻是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我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要遇到了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總喜歡和孩子說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好,他應該好好聽話才對的。殊不知,這是對孩子最大的打擊。

有一次在大街上逛街,看到一對母女正在一家布娃娃的店門前看著,只見她家的女兒正聚精會神地透過櫥窗看著裡面的布娃娃,她的母親則一手拿著手機正在發消息,全然沒有理會女兒此時在做什麼。

「看夠了沒有?看夠了咱們就走了」。走過去的時候,聽到她的母親開口說話了。可她的女兒並不想走,「媽媽,媽媽,我想買一個布娃娃可以嗎?就買小的那個。」「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都不買,今天已經很晚了,聽話我們早點回去。」

「媽媽,我不要,你就給我買一個嘛,好不好?」她女兒繼續在說著,這時她的母親有點惱火了,「你能不能聽話一點?你再這樣媽媽就不愛你了,把你賣給這家布娃娃店的老闆好不好,你給他做女兒算了。」

一聽到母親這樣說,她女兒就不敢再說話了,乖乖地跟著她的母親回去。

可能在這位母親的眼裡,這一次她做得很成功,因為她「成功」地制止了她女兒的「無理取鬧」。可實際呢?實際就是她在用愛綁架自己的孩子,深深的刺痛了孩子的心。

父母用愛「綁架」孩子,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傷害?

第一:孩子會成為聖母型人格

聖母型人格指的是這個人的性格就是像爛好人一樣,什麼事情都是為別人著想,從來不會去考慮自己的感受。

就算這件事對自己的傷害很大,他也會義無反顧的去做,就是為了滿足他人從而讓自己傷痕累累。孩子終究是孩子,他們很多時候是沒辦法去反抗自己的父母,也不懂得反抗。

他們會覺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所以為了不傷父母的心,有些孩子就會不斷地滿足父母的要求,聽父母的話。

第二:孩子會有很深的愧疚感

作家劉娜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家長們總喜歡站在道德的高點,和孩子說我這都是為你好,然後讓孩子在愧疚中生活著。

父母總是說著自己是愛孩子的,希望孩子聽話,會讓孩子覺得如果這件事他沒有聽父母說的話去做,就是在傷害著深愛著他的父母。

於是,每一次的「不聽話」,都會讓孩子心生愧疚,內心感到痛苦和煎熬。

第三: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當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他們有著更為強烈的個人意識,對於父母愛的綁架,有的孩子會感到自己就像是被困住的金絲鳥,既而激起他們的反抗的心理。

父母要立刻停止自己的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這樣其實是在害孩子,那家長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少說多做,成為孩子的榜樣

父母要記住,想讓孩子聽話的方式有很多,不是一定要每次都用愛來綁架孩子。

不是一定要用嘴說,才能讓孩子知道父母有多愛他,你只要去做,做了孩子自然會明白。

父母都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和工作,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成為孩子的榜樣。每個人,都會打心裡尊敬自己的榜樣,會不自覺的想要學習他身上的優點。

當父母成為了孩子心目中的榜樣時,孩子就會更加尊敬自己的父母,願意聽他的話。

第二:更多的放權,讓孩子逐步獨立起來

父母要明白孩子不是自己的物品,是沒有權力去控制他的一生。孩子是人,是具有生命力的。

他有著自己獨立的思想,應該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父母在適當的時候,就要開始逐漸的放權,讓孩子獨立起來,最後能夠獨自面對這個社會。

第三:既要肯定孩子,也要指出孩子的不足

對於教育孩子,父母要獎罰分明,應該肯定孩子的時候,就要毫不吝嗇的肯定他。需要批評孩子的時候,就要狠下心來,讓孩子明白到這件事的嚴重性。

請各位家長,不要再整天把「愛孩子」掛在嘴邊了,這樣不是真的愛孩子,反而是在害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urxPXIBnkjnB-0zJ6n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