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過程中
控制飼料投放量,讓雞有飢餓感
為什麼要這樣做?
控料主要是為了讓雞有飢餓感,這樣就可以增加雞肌胃的蠕動能力,減少腺肌胃炎的發生,讓雞的腸道吸收更好,也可以幫助生病的雞快速恢復健康。
雞隻有吃的多才能長的更快,為此很多養殖戶總是儘可能地給雞提供足夠多的飼料讓其採食,持續給料任何時候雞想吃食食槽里都有飼料。
持續給料易激發雞腺胃炎:
我們經常發現雛雞的嗉子都是飽脹的,因為雛雞天生進食慾望很強,不管上次進食時間是什麼時候,只要嗉子還有空間,它們看到食物就會吃。食物吃到肚子裡會刺激胃液的分泌,胃液具有消化分解食物的作用。
胃液中含有強酸,腐蝕性很強,如果雛雞不停的進食,就會造成胃液持續的分泌,因為雛雞的腺胃本來就很脆弱,而再加上大量胃液長時間留存在雞腺胃內就會導致腺肌胃黏膜受損而發生病變。
持續給料易造成雞腸道疾病:
如果不間斷的持續給雞喂食,雞的腸道會因為不堪重負而發病。雞經常處於飽食狀態,那麼雞的腸胃就會一直運轉,始終高負荷的運轉極易引發雞腸道消化功能紊亂。
有些雞場出現過料現象,很有可能就是因為持續喂料造成雞腸胃出了問題,不僅於此,長期持續給料會造成雞罹患腸道疾病的危險。
持續給料易加重腸道疾病:
如果雞得了大腸桿菌病或球蟲病,養殖戶都了解大腸桿菌病和球蟲病主要病患處在雞腸道內。
如果雞場是採用持續給料的方式飼喂,雞群持續飽食會增加腸道的負擔,本來雞的腸道就有損傷,再加上過多食物的持續壓迫,會加重雞腸道病的病情。
隨機進行控料。
每天的控料時間不要固定,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控料,不能有規律可循,這樣控料雞會有很明顯的飢餓感,更容易發揮控料的作用。
循序漸進控料。
剛開始時間要短,之後逐步增加,讓雞有一個適應過程是避免任何應激的最根本方法。
不宜過度控料。
控料過度會影響雞隻的正常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所以控料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太頻繁,每次時間控制在一兩個小時左右。
30日齡以後的蛋雞大概3—4天一次,如果不採取控料措施的時候,建議把料槽徹底吃乾淨之後再添料,或者不固定時間的偶爾推遲一次加料的時間,時間以一個小時為宜。
(免責聲明:部分內容來源於網際網路的分享、摘錄,如果文章、圖片、視頻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管理員,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