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消費習慣、消費模式的變化,傳統商業開發商日漸洞察市場趨勢,積極應對,在社會經濟「新常態」中尋求新的生機。而更加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一些新興的購物中心唯有求變創新,搶占流量。
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企業為了「沖業績」不斷放量,全國12月新開業購物中心數量也達到了全年的峰值。
據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統計,12月全國新開業的各類商業項目111個(不含專業市場、遊樂園、酒店、商業街區及寫字樓裙房,且商業面積≥2萬㎡),新增商業體量超980.44萬㎡,平均商業體量8.83萬㎡。
攝影/聯商網陳寧輝
另統計,12月開業的還有城市更新項目東莞犀牛陂萬科里、蘇州太倉芝麻唐國際街區、靜安大悅城摩坊166霓虹街煥新開業、復星Club Med阿爾卑斯山度假村、合肥之心城「∞號盒子」主題街區等。
一、同比持平
從近五年12月份開業的情況來看,剔除2015年(2014年12月無數據參照,故以0%標備,無參考意義),僅2017年同期保持了增加的趨勢,而2017年、2018年相比同期均出現了下跌的趨勢,而2019年同期與2018年持平。
商業存量時代,一些開發商近年來一些商業地產開發企業相對謹慎,尤其是「去地產化」開始,越來越多的企業減小了商業項目的開發投資,「避重就輕」也逐漸興起。12月份的111個開業量在今年以來都是開業量最多的月份,但近五年僅2016年達到開業高峰,其他均整體下滑的趨勢,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全國商業地產市場的謹慎開發態度。
二、七大區域全面開花
相較以往每個月東北吊車尾的現象,在12月全國向好的大環境下,東北也開出了3個項目,雖然是七個區域開業量最少的,但也避免了「零開業」的尷尬。
華東依舊強勢,58個開業量,超過了全國占比的一半,且貢獻了511萬方的商業體量。華南和西南兩大區域以14個開業量並列次席,不過華南的廣西和海南兩大省表現不佳,所有開業項目均來自廣東;相對而言,西南各大省市表現平均,重慶、四川、貴州和雲南均有項目開業。華北和西北各以6個開業量緊隨其後。
城市上看,單個項目開業量在3個及其以上的城市較多,其中上海最搶眼,高達17個,而深圳和杭州也分別以8個和5個位列二三位。四大一線城市均有項目開業,上海17個、深圳8個、北京3個、廣州2個,合計30個,一線城市開業占比量約27%;新一線城市中杭州、蘇州、成都、南京、武漢、昆明等城市均躋身TOP11榜,另外重慶也有2個項目開業。其他開業數量達到2個還有鎮江、福州、佛山、保定、揚州、西寧、銀川。
三、標杆企業搶眼
從開發或運營的企業背景上看,萬達、龍湖商業、百聯集團、華潤置地、凱德、寶龍商業、新鴻基、新城控股、步步高、銀泰置地、印力、天虹股份、愛琴海商業、王府井、北京華聯集團、砂之船、碧桂園、綠地、萬科等全國知名開發企業均有項目入市,尤其是萬達的集中放量最具代表。
每年的下半年是萬達商業項目的集中開業期,繼今年11月開出8個商業項目後,12月這個數字翻倍,達到了18個,且均為萬達廣場項目。全年累計開業43座萬達廣場,目前已經有323座萬達廣場。
緊隨萬達其後的是近年來表現十分搶眼的新城控股集團,其打造的「吾悅廣場」是企業旗艦商業產品,12月在江蘇揚州、安徽宿州等地開出了7個吾悅廣場,並與招商蛇口合力打造了蘇州花園裡項目。
龍湖商業、天虹股份、寶龍商業也在12月表現搶眼,且不乏同日開業幾個項目的壯舉。
四、2-5萬方規模趨緩
新開商業項目中,規模在5至10萬方(含5萬方,不含10萬方)數量最多,占比42%;10至15萬方(含10萬方,不含15萬方)數量占比約31%;2至5萬方(含2萬方,不含5萬方)占比約17%;15萬方以上(含15萬方)占比約10%。
12月一改以往面積相對較小的(5萬方以內)的社區型商業為主的格局,10萬方左右的項目開業數量增多。
我們認為,規模10萬方左右的購物中心被業內認為是最理想的體量商業,除了涵蓋傳統的吃喝玩樂購等業態外,還有一定的空間規劃更有特色和個性的創新性業態。同時,在城市中心化概念日益減弱的情況下,商業地產開發商需要有一定規模性的商業項目搶占城市副中心。15萬方以上的大型購物中心12月開業數量相比11月有所增加,達到11個。
附:2019年12月新開業商業項目統計表
(來源:聯商網&搜鋪網 陳寧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nqLhW8BMH2_cNUgBZ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