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寶」,一出生就承載著希望和美好祝願,為了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父母也是想盡辦法,把最好的都捧到孩子面前,吃喝拉撒無微不至,然而,寶寶的身體過於稚嫩,就「吃」這一項,家長就容易走入誤區,想「拔苗助長」讓孩子發育好、長高個,卻適得其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和發育。
昕昕今年5歲半了,可是一打眼看過去,像3、4歲的孩子,跟幼兒園的同學相比,體型和個頭都小了一大截,說起這事,媽媽唉聲嘆氣的,上幼兒園這兩年,昕昕幾乎沒長肉,個頭長得也不明顯,而且體質弱,三天兩頭的就生病請假,家裡人都著急,可是有營養、大補的東西也沒少吃,孩子怎麼胖不起來吶?萬般無奈之下,媽媽帶孩子去了醫院做檢查。
一檢查才發現,孩子的脾胃功能不好了,脾臟十分虛弱,營養幾乎不運化,供應不了身體發育,在詢問過孩子的日常飲食後,醫生無奈地搖頭:「又是家長喂出來的毛病」!小孩身體發育不成熟,家長卻著急幫孩子「進補」,吃的喝的都撿最好、最營養的,殊不知,這些食物往往難消化,脾胃承受太多壓力,很容易變得虛弱,引起孩子積食、營養不良。
5歲女童2年沒長肉,醫生搖頭:又是家長的「鍋」,要學會反思
1、肥甘厚味吃太多
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來說,攝入的營養不僅要多,還要均衡,如果飲食「偏葷」,整天吃油膩的肉等肥甘厚味,青菜、五穀、果蔬等攝入量少,孩子不僅會營養不良,脾胃的消化負擔也會過重,久而久之容易脾虛積食,營養運化功能弱,反而會妨礙孩子的身體發育。有的孩子「大魚大肉」吃多了,及時不瘦弱,胖乎乎的,但是力氣小,體質弱,個頭長得也慢。
2、愛吃零食就慣著
家裡有孩子的,肯定囤著不少零食,各種餅乾、小麵包,甚至糖果、薯片等,這些零食可謂是孩子們的最愛,但是,零食只能偶爾吃一次解解饞,如果經常吃不僅會影響孩子對正餐的食慾,讓孩子攝入營養不足,零食中大量的添加劑、防腐劑等,還會對身體發育造成影響。
3、孩子貪涼不干預
寶寶的體質屬「陽」,而且新陳代謝旺盛,平時就比較貪涼,不喜歡吃熱飯,粥要晾涼了吃,現在正值夏秋燥熱的時節,對雪糕、冷飲等更是愛不釋手,但是,脾胃最怕涼,寒氣進入體內會刺激胃腸粘膜和血管收縮,造成消化紊亂,出現拉肚子、肚子疼,甚至腸胃痙攣的情況。
作為食物、營養的「中轉站」,關於給孩子養護脾胃的問題,我們一再強調,家長首先要在喂養上走出上面幾個誤區,然後注意給孩子喝點金棘末,來促進脾胃發育,讓孩子的消化系統更好地建立起來,食物消化更順暢,營養吸收效率更好,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