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的主題是「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350萬,死亡病例超過200萬,防控形勢嚴峻。
而解決這一社會問題的最好辦法是調整「重治療輕預防」的固化行為,因為這一行為帶來的結局只能是「只治不防,越治越忙」。中醫早在數千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思想,這一思想在現代社會同樣將大有作為,也是防癌最重要的一步。」
「不論中醫西醫能把病看好的就是好醫,不論中藥西藥能簡、便、快、廉、副作用少地把病治好的就是好藥。」
上線大醫生:吳水生
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堂中醫腫瘤科專家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導師
抗癌防癌新觀點、新方法
「五界一軸」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
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堂吳水生主任醫師從醫多年總結出的「五界一軸」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的內涵。
他提出,「五界一軸」就是圍繞癌症發生髮展的五個時間界點和正氣盛衰(機體免疫力)這一軸心而言。即:未病保健防發生、癌前病變圖逆轉、早期抑殺消瘤體、中期控制防傳變、晚期強體延生存」,強調腫瘤發生髮展的五個階段(時間界點)和「扶正祛邪、守護正氣(免疫力)」這一軸心。爭取延長生存期,更要注重改善其生命質量,做到與瘤共存、提高生命質量。
(一)未病保健防發生
腫瘤不是容易形成的
轉變觀念,未病先防是關鍵
早在數千年前,中醫先賢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至今這一思想同樣適用於我們現代社會。
吳主任表示,腫瘤不是容易形成的。這是因為:
1.腫瘤的發生需要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要經歷多個階段,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長。
2.平時多關注自己的健康,以保持自身的免疫能力能夠正常地識別並殺滅新出現的腫瘤細胞,不讓腫瘤有發生的機會,當然就不會患上癌症。
吳主任表示,民以食為天。尤其在胃癌高發的福建地區,人們當學會吃得健康和安全,比如在吃海鮮時多吃生薑和紫蘇,另外要戒煙戒酒少吃辣,以免傷肺、肝、胃腸,謹記病從口入。對此,他特別列舉了「四大致癌毒物」與食品之間的關係。
(二)癌前病變圖逆轉
癌前病變要及早介入
早發現、早診斷,積極治療有意義
吳主任介紹,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具有潛在癌變可能性的良性病變,如果長期不愈、反覆發作,有可能轉變成為癌症。
而癌前病變經合適治療後逆轉復原,防止癌變的發生。因此,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積極治療與逆轉癌前病變,對預防腫瘤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同時,對於臨床上常見的癌前病變如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乙型和C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胃潰瘍,潰瘍性結腸炎,胃腸道息肉,宮頸糜爛,乳腺囊性增生,甲狀腺結節,粘膜白斑等,吳主任特別提醒要提前干預,防範於未然。
(三)早期抑殺消瘤體
發現早期腫瘤該咋辦
立即手術治療是首選
如果發現腫瘤,又該怎麼辦?吳主任表示,一旦發現並確認了腫瘤的發生與存在,如果確認是早期癌症,應立即選擇手術治療,只要還處於原位癌狀態,沒有發生轉移,手術是可以根治的,無需化療,預後良好。但這種情形是建立在早期發現與診斷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提倡進行腫瘤標誌物的檢測與普查,做到發現早癌。
(四)中期控制防傳變
腫瘤轉移如何「解」
中西醫結合治療是正道
吳主任特別指出,在放化療前後,一定不要忘記輔助以中醫藥。此時的中醫藥對放化療的順利進行與取得療效、最大限度地減少毒副作用將起到非常大的幫助。很多腫瘤病人,在中醫中藥的支持下,最終完成了原本因為副作用而想要放棄的有效的放化療。科學、規範地應用中醫中藥與放化療中西醫有機結合,會帶來事半功倍的療效。
(五)晚期強體延生存
癌症不等於死亡
應以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質量為主
但癌症不等於死亡。在醫學界,癌症早就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被歸為慢性病的行列,「帶瘤生存」、「姑息療法」的理念在國外已頗為流行。在癌症治療時,可根治的根治,對無法治癒的,應當以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質量為主,尋求中醫中藥的幫助,而不是四處亂投醫,過度治療,最終因癌致貧。
對於這點,吳主任非常感慨,他在臨床上既面臨著多數晚期癌症患者過度治療的境況,但不乏也有晚期癌症患者被他以中醫藥良好控制,並且得以延長生命的案例,所以他堅信:中醫藥是治療腫瘤的生力軍!
如何守護正氣(免疫力)這一軸心?
「我們人體內的細胞在日夜不停地進行著新陳代謝,每天都會產生少數癌細胞。但90%以上的人們都不會發生癌症,這是為什麼?」吳主任表示,這正是因為人體有免疫監視功能。機體免疫系統隨時都在監視和及時消滅這些異常細胞,這在醫學上稱為「免疫監視功能」這一抗癌能力。
但是當人體內防癌能力減弱或被抑制,癌細胞就會發生「免疫逃逸」而繼續增殖下去,形成臨床可見的癌症。故有「癌症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之說。所以防治癌症的核心與軸心應當是「守護正氣(免疫力),重新煥發起原有機體的免疫系統抗癌能力。
只要加強鍛鍊,合理膳食,增強自身體質,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功能,對預防癌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 醫 生 介 紹
吳 水 生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中醫藥大學國醫堂中醫腫瘤科專家,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與克利夫蘭腫瘤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負責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省政協委員。主要從事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臨床、方劑學與中藥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擅長腫瘤與脾胃肝腸消化系統疾病的中醫藥治療。
節
目
預
告
今晚(4.16日) 20:00-21:00
話題:疫情期間健康護眼注意事項
嘉賓:林秀麗
福建省老年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
收聽方式:
調頻fm103.6、蜻蜓FM、喜馬拉雅F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j3-hHEBfwtFQPkdAY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