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鯨拉粑粑畫面太美被全程無死角跟拍!"當事魚"強烈控訴

2019-12-19   科學+

大家好,我是一頭來自南大洋的鯨魚。最近,因為我們幾個兄弟在澳大利亞的海里「隨處大小便」,竟然就被人類分分鐘送上了熱搜,不僅對我們拉粑粑的過程進行了全程無死角跟拍,還對我們綠色的粑粑顏色指指點點,真是慘無人道啊……我們鯨魚不要面子的嗎!

身為一頭鯨魚,因為這種「拉屎撒尿」的小事兒被送上熱搜,其實我們也不太吃驚。畢竟,你們人類對我們鯨魚粑粑的追捧已經持續了上百年——對,龍涎香知道的吧?我說的就是它,現在在人類社會可是一種價比黃金的存在哦。

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龍涎香

據說,中國人很早就詳細記錄過鯨魚的這種「黃金粑粑」,只不過那時候人類偶爾會把我們誤認為「神龍現世」:「……每至春間,群龍挐集於上,交戲而遺涎沫,番人乃駕獨木舟登此嶼,採取而歸……其龍涎初若脂膠,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就大泥……間焚之,其發清香可愛。」

鯨魚拉粑粑很奇怪嗎?一些海洋哺乳類動物,比如海豚尤其是大西洋鼠海豚,都會邊游泳邊拉便便,人類何必如此大驚小怪!但是對於我們鯨魚來說,我們不僅能拉粑粑,粑粑的顏色和形狀還很漂亮絢麗!從深粉色到暗黃色,從亮紅色再到黃綠色……我們的粑粑可以五彩繽紛

鯨魚紅色糞便


鯨魚糞便

但是也請不要誤會,我們鯨魚的便便跟你們印象中的固體便便不一樣,它們是絮羽狀的,通常不會沉到海底——這樣說,是不是感覺更飄逸了一些?加之我們的體積大飯量大,導致排的便量也大(說是世界上最大的便便也不為過),所以會讓我們的便便看上去像水中的一團霧,很是好看。

鯨魚糞便的「團霧」


鯨魚排便過程

事實上,拉粑粑只是我們將自己體內的毒素排出的一種方式,就跟人類一樣。如果鯨魚哪一天出現了「便秘」問題,那麼體內堆積的有毒物質就會侵蝕我們的身體,讓我們最終得病而亡。

鯨魚和海豚都會拉便便

與此同時,雖然我們平時多數時間都生活在海洋深處,但拉便便我們會特意浮到水面,通常我們上完「廁所」之後會使勁兒擺尾巴,儘可能把這些濃郁的「絮羽狀的糞團」攪開——不是我吹噓,這種「保護」在海里最大能擴散到差不多2.5米直徑圓那麼大呢~身在其中,就跟烏賊噴出墨汁保護自己一樣,我們也能在水面很好地隱藏自己,所以說這也算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鯨魚拉便便時需要快速浮到海面

平日裡,我們鯨魚不太挑食,大到烏賊小到浮游生物我們都吃,但是最常吃的食物是一種叫磷蝦的食物——一種身體平均1-2厘米長的紅色透明小蝦。因為它富含鐵元素,所以通常我們的便便都是深紅色、深粉色的。當然啦,這個顏色並不是絕對不變的。這次因為「游泳的時候拉便便」而上了新聞的那位藍鯨兄弟,它拉的便便就是黃綠色的。

從海洋俯視鯨魚排便後的海面


北印度洋附近發現的鯨魚糞便


據說,西澳大利亞鯨魚研究中心的研究員Curt Jenner對此還特別興奮,在他看來,作為一種人類知之甚少的瀕危物種,我們鯨魚被拍到拉黃綠色的便便真的是太難得了,就連攝影師Ian Wiese都感慨,雖然這不是他第一次拍到我們排便,但是看到這種黃綠色的鯨魚便便還著實是第一次。其實這很好理解,你們人類不是有一句俗話叫做「吃什麼拉什麼」嘛,我們便便的顏色也是會隨著每天吃的東西的種類、排便的時間而有所不同的,所以有些人類科學家會通過研究我們的便便成分,進一步推測我們進食的海域,監測整體海洋生態是否還健康。

黃綠色的鯨魚糞便,比較少見

幾年前有一位斯里蘭卡的女博士叫Asha de Vos,她曾經在北印度洋附近發現了我們一群藍鯨兄弟的便便——在此之前,人類普遍認為我們是在水溫相對較冷的海域裡覓食,然後再去相對溫暖的海域去繁衍生育,但是Asha博士的發現說明,不是所有的藍鯨都要這樣「兩地奔波」,有些種類也會在水溫較高的海域進食——雖然這只是我們鯨魚家族中的一小類。

通常,海洋中的營養物質會從海水錶層慢慢沉澱到深海,形成水溫低的深水區營養反而十分豐富的現象。人類科學家把這種營養物質的遷移過程叫做「生物泵」,把營養物本身稱為「海洋降雪」。如果沒有我們,這些沉寂于海底深處的營養物質可能要過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才可能再次重見天日,但多虧有我們拉便便,這種循環的過程可以被大大縮短。

「鯨魚泵」

具體來講,我們在深海捕食營養豐富的蝦和魚,拉便便的時候再浮到海洋表面。因為我們的絮羽狀便便不會沉底,它們漂浮在海面,為浮游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營養,讓水質相對「貧瘠」的海域變得肥沃。這不僅給其它的小魚小蝦提供了賴以生存的食物,也能幫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的科學家甚至通過研究發現,南大洋表層海水中高達24%的鐵元素都是由我們「鯨魚泵」貢獻的。

至於開篇所提到的龍涎香,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鯨魚的便便結石都能成為龍涎香,它們主要來自於抹香鯨的糞便。

不同鯨魚的飲食偏好有所不同,抹香鯨對食物的偏好比較「重口」,愛吃烏賊、章魚這種大型的頭足類動物,所以時不時它們會被食物的齒舌和角質顎搞得「消化不良」,導致便便里混合了一些半固體半液體的結塊。拉不出來的便便堵在了直腸,鯨魚也很難受的,所以就會努力通過腸壁加速給這些結塊「脫水」,讓它們的體積小一點兒,這樣才方便排出。

久而久之,這個糞塊兒越積越大。如果我們幸運地把它拉出去了,那多數時候這些「糞結石」就會和我們的便便一起漂浮在海面,或者偶爾被沖刷上岸讓幸運的人撿到,成為你們人類高價採購的「龍涎香」;如果一直沒能把它排出體外,我們的生命可能就會因為「便秘」而受到威脅……

不過站在人類的角度來看,他們也會通過查看是否有頭足類動物的殘肢來鑑別龍涎香的真假——看來,並不是所有的結石都是壞處,有時候也會挺有用呢!

古人認為龍涎香是「龍」的產物,實則是鯨魚的糞便結石。

再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剛被我們拉出來的時候,這個「龍涎香」一點兒也不香,反而還跟便便一樣臭。只是隨著在空氣里放久了,這些糞塊也就變得愈發乾燥,顏色愈發黑,在氧化降解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叫做「龍涎香醇」的成分。這時候,這些「糞結石」才是你們人類真正意義上說的龍涎香。

從誤認為我們鯨魚是「龍」,到摸清鯨魚便便會「涎浮水面」「 黑黃色,頗有魚腥之氣,久則成就大泥」這些特性,再到如今通過航拍器抓拍到我們鯨魚拉粑粑的全過程……人類,真是聰明啊!



來源 | 科學加客戶端

文字 | 北京科技報社記者王雪瑩

編輯 | 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