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孝心的朋友
不久前,和一個朋友談論有沒有來世的問題,朋友給我講了一句話,他說佛教里說人生在世與父母的緣分,就只有這一輩子,到了來世就再也遇不到了。他一邊說,眼角一邊濕潤,令人動容。
我的這個朋友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現在已經年過半百,母親也八十多了。他和他母親相伴為命。什麼家務都是他在操持。洗衣燒水,買菜做飯,都是他親力親為。他母親根本不用做什麼體力活,有什麼不舒服,就及時去看醫生,要吃什麼點心,他就不惜跨半個城市,去買母親愛吃的那種口味。他時常說,要不是母親健在,他真不知道該如何過日子。
因為他孝順,所以我們對他格外的信任和喜愛。孝順的人一定是懂得感恩的人,也是具有優良品質的人。和他親近,他一定不會辜負人心,不會幹出忘恩負義的事情。人生就該交這樣的朋友。
不孝的根源
或許在人生的一定階段,大家難免有叛逆期,看不上父母。覺得他們思想陳舊,穿得也差,社會地位也不高,不像別的家長呼風喚雨。自己也沒什麼零用錢可拿,比有的家庭條件差許多,於是生出自卑感,揮之不去,最終將滿腔的怨氣發在父母身上。我有個熟人,據說到學校去找他兒子,結果他兒子見到他,就從後門溜了,躲著他。這種現象似乎比較普遍,孩子覺得父母丟人,因此避而不見。
父母真的有那麼不堪嗎?有一些孩子總覺得父母這不行,那不行。其實是他們自己情商不高,思想覺悟還沒有成熟。只要稍微吃點苦,就會知冷知熱,懂得疼惜父母,就不會出現嫌棄父母的現象。
父母不知道怎麼用微信,不懂的數理化知識,甚至在為人處世上也無法教育孩子,這樣的父母就一定很丟人嗎?肯定不是,父母之所以顯得落後,那是因為父母把受教育的機會讓給了孩子,他們沒有時間為自己充電,生活上也沒有孩子那麼享受,正是父母的犧牲和奉獻造就了孩子的安逸。孩子有義務回報父母,這是孩子欠父母的。
父母難當
孩子的欠帳,父母大多沒有要求孩子償還,孩子卻應該知道感恩,這種感恩的品質對自身的修養,對將來闖蕩社會,也是寶貴的一課。現代社會不要求人們講究古代《二十四孝圖》的孝法,什麼郭巨埋兒,臥冰求鯉等等,至少要在對父母的態度上和藹一些。只給父母一口飯吃是不夠的,孔子說,犬馬也有所養,如果不尊重父母,那麼和養犬馬有什麼區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老了為了不讓孩子厭棄,於是甘願吃最差的,穿最次的。孩子如果理所當然的這樣做,就是不懂孝道。父母的積蓄被榨乾,失去了經濟價值,於是就苛待父母。那麼自己的後代就會有樣學樣,反過來對自己也不孝順,一報還一報。
人性里總是對孩子好,對父母差。能做到公正對待父母的比較少。因為父母的恩情可以耍賴不還。可是孩子將來是要做依靠,為自己養老送終的,所以孩子是家長的後路,是未來的仰仗,而父母卻活不到那麼久,甚至還會成為包袱。在對待孩子和父母的態度上,人有天然的傾斜。
但我們還是極力講孝道,人都是會老的。自己的榜樣就會得到反饋。自己不孝順父母,卻要孩子孝順自己,就沒有底氣,說不起硬話。哪怕手裡的遺產再多,孩子不尊重自己,唯利是圖,這樣赤裸裸的關係,還有幾分溫情可言。所以最好還是從自己愛戴父母做起,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盡孝的方法
那麼現代社會要怎麼盡孝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給父母錢花,而不是壓榨和虐待父母。雖然給錢不代表孝順,但是不給錢肯定是不孝順。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尤其是老年人吃穿住行和醫療保健問題,手中有錢就不會驚慌,比什麼都靠得住。錢無雅俗之分,對老年人來說要的就是錢帶來的方便和實惠。
二:態度要好,說話和氣,不漫罵父母。老年人往往敏感,覺得自己已經不中用了,生怕被嫌棄。所以他們在斥責面前,感到傷心和難過。嚴重的結果是尋短見,使家庭籠罩在受人指點的陰雲之中。對後代社會口碑是一種打擊和挫傷。
三:儘量不要讓父母做家務事。要懂得分擔。家務事看似平常,但是長久的做,會給人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勞和厭煩。父母不是廉價的傭人。要懂得呵護父母。
四:在父母生病時,要勤快的服侍。不要久病床前無孝子。要使得這種說法失效。對父母的疾病,捨得花錢請護理,也要自己親自過問和跑腿。不能讓父母在生病時感到身邊無人,因此變得消極和難受。
五: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為父母擔心孩子不結婚,沒有家庭,將來父母不在了,孩子就會受苦受難。父母永遠都為孩子著想,並非他們一定想抱孫子,而是他們要在有生之年,確定孩子失去了他們,還能好好的活著。
六: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進門要打招呼,出門也要給父母說明什麼時候回來,不要讓父母擔心。如果工作關係,必須出遠門討生活。一定要有去向,有明確的工作單位。不能四處漂泊,讓父母擔心受怕,焦慮重重。
七:最好有所成就,能光宗耀祖,光大門楣。這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道之一。讓父母為你自豪,跟著沾光。比什麼都強。這說明父母養育有方,在心理上特別的滿足。一個沒有成就的孩子,長期無所事事,會讓父母感到沒有顏面,也是最大的不孝之一。
八:愛惜自己生命,不做危險的事情,不要牽連和波及父母。一人做事要正當,不要讓父母跟著丟臉。父母把我們養大不容易。總之,好好的活著,回報父母,善待老人,這就是我們應該做的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YSzw28BUMKGWtVOS2n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