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和海軍是俄制「側衛」和衍生「側衛」重型戰鬥機最主要的使用者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購買和裝備第一款蘇-27「側衛」戰鬥機以來,中國空軍和海軍現役,以及曾經裝備過的「側衛」和其衍生版已有六款,其中有三款為本土衍生版。
我國空軍過去裝備的蘇-27戰鬥機
作為第一款來到我國的「側衛」,蘇-27戰鬥機曾在我國空軍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服役生涯,這型在當時性能強大的戰鬥機也是我國空軍裝備的第一款雙發重型空中優勢戰鬥機和第三代戰鬥機,不誇張的說,蘇-27教會了我國空軍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空戰,但由於使用強度大,任務分配多,最終機體壽命耗盡,同時其他現代化戰鬥機大量加入我國空軍,因此在去年,我國進口的全部蘇-27戰鬥機就已經全部退出現役,完成了它在我國的使命。
我國海軍航空兵現役的蘇-30MKK
在購買蘇-27的同時,我國也購買了其第一個衍生或升級版蘇-30MKK,數量約100架,它比蘇-27擁有更加先進的發動機和電子設備,以及特別進行優化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曾作為我國最先進的多用途戰鬥機,發揮了特別突出的作用,但隨著我國軍工能力的提升,已經可以製造出如J-11、J-16等先進的「側衛」衍生型戰鬥機,蘇-30MKK的光輝也逐漸被掩蓋。
我國最新的J-16戰鬥機
重要的是,它使用強度基本與已經全部退役的蘇-27戰鬥機相同,且技術水平相比較已經落後,服役多年,除了為部分飛機集成自主研製的反艦飛彈外,幾乎沒有什麼明顯變化,因此,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空中局勢,蘇-30MKK戰鬥機已經越來越不能繼續適應現代化空戰了,況且J-16和J-20的性能已經全面超越蘇-30的各種型號,隨著更多的國產先進戰鬥機的到來,在我軍中服役的蘇-30MKK即使是升級,也不會再成為主力戰機,而是會越來越多地被降級到低端機群,加上其相對較高的運維成本,也將刺激其退役或被更先進的國產戰鬥機取代。
我軍現役的先進戰鬥機機群
筆者認為,對於目前我軍裝備蘇-30機隊來說,更具前景和成本效益的選擇是,使用國產的如J-16和J-11D技術進行蘇-30MKK的大升級,以增加其適應現代化空戰的能力,至少將新的航空電子設備以及J-16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集成到蘇-30MKK上,提升戰場態勢感知和更容易集成我國一系列的新型先進航空彈藥,包括新的PL-15高超音速空空飛彈等等必須要在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基礎上才能使用,並且現在我國製造的航空彈藥通常比俄制要先進。
蘇-30SM戰鬥機
此外,俄羅斯也對國外用戶手裡的蘇-30提供有一種升級方案,即將飛機升級到「蘇-30SM」標準,目前俄羅斯自己和白俄羅斯已經將自己手裡的蘇-30SK等進行了此類改造,安哥拉等等蘇-30使用國也有意進行此類改造,不過,如果選擇「蘇-30SM」升級,顯然是不具成本效益的選擇,蘇-30MKK本就是蘇-30最低性能的版本,底子薄,升級成本太高,而且即使將全部蘇-30MKK升級到「蘇-30SM」標準,也不會在我軍中有什麼技術優勢。
本文資料和圖片素材均來自於網絡,由作者整理髮出,如有不嚴謹之處或侵權行為,請聯繫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