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的前半段,有這樣一個鏡頭:在準備第60回——乃木坂的第二回——唱片大賞的間隙,女孩子們坐在觀眾席上回看彩排錄像。有人流淚,有人愣神,大多動容。白石麻衣什麼表情也沒有,頭仰望,眼神直直地盯著畫面看,臉凝住,一時無言,直到松村沙友理把她逗笑為止。 那個時刻,她會在想些什麼呢。對自己舞蹈的審視,對大賞結果的不安,還是對過去一年所努力的感懷?
對於白石麻衣來說,榮譽幾乎沒有討論的必要,作為乃木坂的大當家,她早就已經融化在乃木坂的紫色里了。她從來都不是獨斷的野心家,不是那種會在鏡頭前大談自己將如何攫取未來的傢伙。她明白什麼時候該去謙虛,懂得退讓,知道怎麼用說辭滿意地應付媒體。但這並不意味著她願意與勝利失之交臂。乃木坂是去年的贏家,即便今年輸掉,這支團隊仍會穩定地保持百萬銷量,持續上行。但對讚美的謙卑與對勝利的渴望,依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姿態。
2018年的乃木坂與2017年相比,人員的變換,風格的微動,讓兩次站上大賞舞台的同一個名字里,出現了不同的內核。乃木坂的每一個人都流淌著好勝的熱血,只是平日的自謙將這一切完全掩蓋。而在2018年的末尾,對組合的依戀,對成員的愛意,以及去年曾身為贏家的驕傲與光芒,又一次將她們點燃了。也許她們能做到面無表情,但眼神中必勝的決意,是隱藏不住的。
女孩子有過類似的經驗,再一次奉獻同樣等級的演出,對她們並非難事。而對於這支已經7歲的團隊來說,她們完全知道,離別近在眼前,身邊有這麼群人在一起演出,是多麼值得珍惜的事情。特別是經歷過2014年的人,她們曾經眼睜睜地看著歷史從自身手邊滑過,失利的痛苦,復仇的決心,以及彼此的心意相通,促使著她們淬鍊出了如今的這個乃木坂46。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她們在成為唱片大賞二連得主後說過的那些話,「一整年的付出都有了回報」,以及桃子的那句,動人的,真誠的,「感覺乃木坂,也不賴」。
她們的所作所為,創造的功績,舞蹈,歌聲,以及自身的人格,受到了肯定。看著她們圍成一團,互相擁抱,鼓掌,流淚,她們因為贏下大賞而快樂,發瘋,比大賞本身更讓人動容。 女孩子們是戲中人,比任何人都要珍惜彼此,就像是一個相偎已久的家庭,你總會希望它能有一個團結圓滿的結局。
那一年是乃木坂之年,女孩子們贏得了一切。
一年之後的同一天,她們乾脆利落地輸掉了令和最初的唱片大賞,三連未果。
在敗北之後的晚上,我又重新反覆回看了很多遍錄像,開始考慮一個問題。那時候她們眼神中所透露著的決意,真的全都是對勝利的渴求嗎?她們確實展現過如此心境,但未必達到了Seishiro老師那般好勝如狂的地步。在宣布贏家是Foorin的孩子們之後,乃木坂們笑得跟自己得了獎一樣,很有風度地為未來之星鼓掌,然後在紅辣椒的音樂響起時彼此對視,慢悠悠地跳著舞。
如同2017年的兩次影響,2018年的兩度同調,2019年的Sing out可以競爭乃木坂歷年來最好的一次現場,如果有第二次返場的機會,我完全相信乃木坂會爆發出史上最強的樣子。但有一次,也已經夠了。
比起絕對意義上的勝利,天下第一,她們想得更多的,大概是對自身的超越。要確立自己的角色,要完善每一個動作,要保持彼此間的默契,要成長,要突破,要讓自己成為不負乃木坂之名的存在...要讓接下來即將站上舞台的乃木坂比以往的任何一個時刻都要耀眼。
只要做到明天比今天更加努力,即便是敗北,也顯得不再重要。
白石麻衣想看到的,可能,也是這樣的乃木坂吧。
回到她的畢業。
關於她是怎樣一個人 ,我寫過很多了。
在看到日刊體育的報道之後,我又想了點別的事情。通常而言,於她的地位,畢業發表往往會折騰出一些動靜。乃木坂的歷史是由一個又一個的「お知らせ」向前邁進的,她會怎麼樣呢。後來,我們都也看到了,如同乃木坂的其他人一樣,簡潔而平靜的紫色博客,標題也是凝練的,「感謝」。在世界鋪天蓋地地議論她的時候,她自己走出來,安安靜靜地說完真心話,然後熄燈,關門,轉身走掉。
她全篇語句都很謙遜,訴說的角度簡直讓人看不出她在乃木坂的分量有多舉足輕重。她說自己從17年的生日開始考慮畢業,然後在19年的年夏天作下決斷。把她的旅程不斷延長的,是席捲而來的畢業潮。逐漸增加的畢業人數與想要繼續努力的心態推動著她向前走去。
——因為熱愛而被推遲的,美好的旅程。
而對於這份熱愛,我也只能不斷地說:感謝。
在2017年,白石麻衣的第6年,她賣出破紀錄的20萬本寫真,憑藉大影響家,以雙核之一的身份帶著乃木坂拿下自身第一座唱片大賞,第三度站上紅白舞台的時候,之於歷史,她的地位就已經被奠定。
之後的兩年,依然不變的全選拔,全福神,然後時隔五載再次站上中心,王者之姿,奪下第二座唱片大賞。
前6年,她是失去故鄉的少女,在乃木坂找到了未來,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歷史裡,餘下的兩年,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了團隊而付出。
世界敘說乃木坂的老去,大多指向的是一期生的處境。因此一旦有些風吹草動,總會被猜疑是畢業的徵兆。時代在變化,技巧平凡的少女也能成為偶像,她們的生涯上限也在不斷地增長,從前鮮有的25歲高齡如今已經慢慢被平凡地接受,但這並不代表白石麻衣這段被熱愛所支撐的旅程會無限制的延伸下去。
從14年開始,她就不斷地被談論何時畢業。17年的夏巡終章,一度將這個話題推到頂峰。在東京巨蛋那窒息般的三秒之後,所有人都似乎已經可以接受這個結果了,「好了,麻衣,你做的夠多了,不論你什麼時候走,我都不會意外了」。但她不斷地停留,不斷地和乃木坂一齊向前,同成員們乘風破浪,仿佛是縱橫大海的船長,哪怕風暴在前,也想要再度駕船出征,「把舵給我,你們,還願意跟我再航行一次嗎」。
到2020年,我們實在沒法再要求更多了,讓她再犧牲自己的年歲換取乃木坂的時間,顯得太過自私了。對白石麻衣的愛,是一種混雜著不舍、戀舊、掙扎的複雜情感,就像是三年半前,契機里的那面黑板,
「我們知道你該走了,但求求你,別把你的名字擦掉,好嗎。」
乃木坂會繼續向前的,孩子們的成長是白石麻衣選擇離別的原因之一。身為乃木坂大當家的她看到了新人的可能性,相信她們能蛻化成可靠的支柱,我沒有理由不期待乃木坂的未來。如果我說那幫孩子會毀了乃木坂的前程,簡直就像是在辜負白石麻衣的告別一樣。
四期是光,三期是風,二期是嵐,一期生則是天空,包容一切的天空。一個群馬來的19歲少女,在跌撞巧合之下走進了乃木坂,和一群同樣奇妙的傢伙一起走過了八年時光,締造了出了一片紫色的天空,然後數年如一日的, 和這片天空彼此支撐。
直到最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Qv-D3MBnkjnB-0zqIW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