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低估的好槍——法國MAS36步槍

2019-06-21   柒苦電娛

轉自 彩雲的機械整備看間

由於在1940年法國戰役中敗得太快,又有維希法國這樣的傀儡政權污點,二戰中法軍的武器裝備存在感就比較低,但法國畢竟是歐洲老牌工業國,在輕武器領域也能拿出可圈可點的好貨,就比如二戰時期法軍使用的MAS36步槍。

二戰時的法國外籍軍團,他手裡的步槍就是上了刺刀的MAS36步槍。

之前彩雲的公眾號介紹過法國8x50mmR勒貝爾步槍彈,由於該彈直接將11mm格拉斯黑火藥步槍彈彈殼截短、縮口而成,所以彈殼錐度特別誇張,對供彈實在不友好。法國人也意識到8x50mmR勒貝爾步槍彈過於落後,終於在上世紀20年代研製了7.5x58mmMAS步槍彈,以取代老舊的勒貝爾步槍彈。該彈採用無底緣瓶形彈殼,彈殼錐度很小,搭配尖頭平底鉛芯被甲彈頭,比8x50mmR勒貝爾步槍彈先進很多。但7.5x58mmMAS步槍彈有個問題,它外觀和德國7.92x57mm毛瑟步槍彈太像了。當時法軍保留有大量一戰時繳獲的毛瑟Gew 98步槍用於訓練和裝備後備部隊,如果彈藥裝錯容易發生事故。為此,法國將7.5x58mmMAS步槍彈彈殼截短到54mm,演變成7.5x54mmMAS步槍彈。該彈在法軍中裝備時間很長,一直用到20世紀80年代。

法國三代步槍彈外觀對比

裝在5發橋夾上的7.5x54mmMAS步槍彈

法軍用7.5x54mmMAS步槍彈替換8x50mmR勒貝爾步槍彈還有個更長遠的考慮,就是用半自動步槍替換步兵手裡的非自動步槍,提升步兵分隊火力投射能力,但一戰打得法國元氣大傷,又經歷20-30年代的經濟蕭條,所以縱使有遠大雄心,可實際的國防政策不得不從儉。一二戰之間的「間戰」時期,法國曾在勒貝爾步槍的基礎上改7.5mm口徑,縮短槍管,改用盒式彈倉,研製出一種7.5mm M1886/M93-M27短步槍;後又在伯赫提耶步槍的基礎上改7.5mm口徑,改造為伯赫提耶M1907/15-M34步槍。這些舊貨翻新的過渡武器雖然能用,但畢竟只是權宜之計,研製新型步槍的任務還是擺到法國軍方日程上。

M1886/M93-M27短步槍,口徑改為7.5mm,用盒式彈倉代替了原M1886步槍的管狀彈倉。

改7.5mm口徑的伯赫提耶M1907/15-M34步槍

由於庫存武器數量龐大,加上第三共和國疲軟的經濟,法國在研製半自動步槍還是非自動步槍上猶豫了很久,最終決定先退而求其次,研製一種新型非自動步槍,有一定條件後再研製半自動步槍。1928年法軍正式開展新式步槍選型工作,法國三大兵工廠MAC,MAS和MAT都拿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其中MAT的方案採用類似勒貝爾步槍的護木、槍托兩段設計,既能節約木材,又為今後步槍半自動化改造提供了方便,受到法國軍方關注。1930年,法國再次發布步槍選型標準,提出了更多具體的技術要求,其中有很多都來自MAT兵工廠設計方案的啟發,也有來自當時其他國家步槍的設計:

1、要求使用槍托、護木兩段設計;

2、旋轉後拉槍機,雙凸筍對稱閉鎖,拉機柄彎曲儘可能接近扣扳機的手以便於操作(來自恩菲爾德P14步槍的設計);

3、全長1m左右;

4、使用盒式彈倉;

5、槍口箍和準星座為一體設計;

6、騎槍式槍背帶(槍背帶環安裝在槍身側面);

7、原MAC設計方案的槍管箍;

8、原MAT設計方案的照門;

9、原MAT設計方案可拆卸後倒置收攏在槍管下的刺刀。

在這些具體的設計要求指導下,最終MAS兵工廠的MAS34A1樣槍被選中,最終發展成MAS36步槍裝備法軍,儘管在該槍上有許多原MAT兵工廠的設計元素。

MAS36步槍

MAS36步槍是一支粗壯、結實、堅固耐用的旋轉後拉槍機短步槍,全槍長度1020mm,槍管長575mm,空重3.72kg,口徑7.5mm,初速850m/s,使用5發盒式彈倉供彈,可用橋夾裝填。該槍的槍機設計很有特色,槍機結構非常簡單,為圓柱形,採用類似李-恩菲爾德步槍的後端閉鎖,拉機柄刻意設計成向前拐的形狀,看上去顯得很怪異,但這麼設計是為了讓拉機柄儘可能接近士兵扣扳機的手,便於快速拉動槍機,所以雖然怪異,但不失合理。和法軍早期步槍一樣,MAS36步槍槍機上沒有保險,因為法軍認為士兵在不戰鬥的時候應當保證步槍空膛,只有準備戰鬥時才推彈上膛,所以沒必要安裝保險。

MAS36步槍的拉機柄古怪地向前拐,這麼設計是為了讓拉機柄儘可能接近扳機護圈,便於射手快速操作。

MAS36步槍的槍機,外形簡潔,閉鎖凸筍在後方,因此有類似李-恩菲爾德步槍一樣拉動迅速、戰鬥射速高的優點。

MAS36步槍的槍口形狀也很有特色,它的準星座直接裝在槍口箍上,槍口箍側下方焊用堆垛鉤,而最奇特的是該槍棱形槍刺平時收納在槍管下方的刺刀收納管里,要拼刺時把槍刺抽出,翻個身,用槍刺尾部的卡筍卡入收納管前端固定,就裝好了。這種奇異的刺刀安裝方式不需要士兵另外攜帶刺刀刀鞘,刺刀不易丟失,缺點是棱形槍刺用途單一,不能當匕首用。

MAS36步槍槍口特寫,槍口箍和準星座為一體式,槍口箍側面焊有堆垛鉤,槍管下方的孔內收納刺刀,為便於抽出刺刀,刺刀柄有一圈滾花。

上刺刀時,把刺刀從收納孔里抽出,翻個身,刀柄塞進收納孔卡住卡筍就好了。MAS36步槍的刺刀為棱形。

近距離特寫,刺刀柄上有一圈滾花,還有一個楔形卡筍,安裝刺刀時把楔形卡筍一頭塞進刺刀收納孔,咔噠一下卡筍卡住,就好了。

瞄準具方面,MAS36步槍採用帶護翼的刀形準星(二戰後生產的MAS36步槍改為全封閉的準星護環),覘孔式照門,最大表尺射程1200m,採用覘孔式照門有利於提高瞄準精度,簡化瞄準動作要領。

MAS36步槍的表尺特寫,表尺最大射程為1200m,照門為覘孔式。

以上世紀30年代的標準評價,MAS36步槍設計合理,性能優異,是一支優秀的非自動軍用步槍。從30年代開始,法軍逐步配發MAS36步槍以取代各種老舊的勒貝爾、伯赫提耶步槍,但受制於財政壓力,新槍換裝速度較慢,直到二戰爆發法軍步槍還是新舊混雜狀態。由於1940年法國敗得太快,MAS36步槍草草停產,戰前已裝備法軍的MAS36步槍被德軍收繳,後又部分發還給維希法國傀儡武裝供「維持治安」,德軍自己也裝備過一些繳獲的MAS36步槍,命名為Gewehr 242(f),主要裝備給後方守備部隊。在同盟國一方,自由法國軍隊也裝備部分MAS36步槍,還有許多美、英援助的步槍。

德軍反坦克炮炮手背的就是MAS36步槍,這些槍來自繳獲,德軍在西線守備部隊中留用挺久。

又一張德軍使用MAS36步槍的照片

二戰結束後,法國繼續生產了一段時間MAS36步槍,這些MAS36步槍參加了印度支那、阿爾及利亞鎮壓殖民地反抗的軍事行動,也被當地民族獨立武裝繳獲。在這時期法國還生產了一種MAS36步槍的派生型號CR39「傘兵步槍」,該槍在二戰前夕已經設計完成,生產過一百支左右就停產了,在戰後恢復生產,其特點是槍管更短,槍托為鋁合金制,可摺疊以縮短長度。這種CR39傘兵步槍在戰後50年代法國鎮壓殖民地的戰爭中很常見。

CR39傘兵步槍,槍托是鋁合金的,有個扳手,扳動扳手可摺疊槍托。

槍托摺疊狀態的CR39傘兵步槍

CR39傘兵步槍與MAS36步槍對比,槍管長度更短。

1950年代越南戰場的法國傘兵,使用的武器很雜,有M1卡賓槍,還有CR39傘兵步槍,CR39傘兵步槍拿在手裡顯得特別短。

在法軍換裝MAS49半自動步槍後,一部分MAS36步槍進行了改造,槍口增加槍榴彈發射器和摺疊表尺,這種改進型MAS36步槍叫MAS36/51步槍,繼續在法軍中裝備了一段時間。

MAS36/51步槍,槍口有槍榴彈發射器和摺疊表尺。

MAS36/51的槍榴彈發射管和摺疊表尺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