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泉古鎮,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西部,古鎮因有一年四季水溫如一的泉水而得名"暖泉"。以泉水、集市、古建築及民俗文化而聞名。暖泉古鎮建於元代,壯大於明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暖泉古鎮歷史悠久。由壺流河谷地發現的舊石器和眾多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等考古資料可以推溯,早在兩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在暖泉一帶定居生活。有史料記載,古鎮在堯、舜時期屬冀州,商周時屬代國,戰國時期為趙、秦等國角逐之地。秦、漢、三國、兩晉時,均屬代郡,暖泉屬平舒縣治,鎮西現存高大的封土漢墓群,便埋葬著當年的官僚顯宦。唐宋時期是漢族與少數民族爭奪之地。元朝建鎮,明清時發展為「三堡、六巷、十八莊」,從此暖泉成為蔚縣西部的交通樞紐和商貿中心。1958年成立暖泉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鎮建制至今。
景區看點;暖泉書院,又稱王敏書院。這座匠心獨具的書院,是元代工部尚書建築師、能工巧匠王敏的家塾。暖泉書院是暖泉古老文化的標誌和象徵,是體現暖泉水鄉風韻、園林特色的主要景點。該書院在蔚州四大書院中建築年代最早。
西古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構成暖泉古鎮的"三堡"之一,位於暖泉古鎮西南部。西古堡為明清古建築群,內部集古民居、古寺廟、古城堡、古戲樓於一體,最重要的是堡內仍然有居民生活,保持著傳統民俗,具有極高的遊覽價值和研究價值。
華嚴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清初順治年間改稱崇教寺,俗稱下華嚴。現占地34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前、後殿,兩側有東、西配殿。前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布瓦頂,檐下施五踩斗拱,梁架為五架梁,前、後各出單步梁,內施天花,繪有精美的龍鳳圖案。
老君觀坐落於古鎮北沙土丘上,屬明、清建築。道觀座北朝南,主要建築:戲樓、山門、前殿(三清殿)、後殿(被北極玄宮)以及東西配殿分布南北一條中軸線上。老君觀山門為五架梁,懸山式。山門內有一木引壁,上畫太極八卦乾坤圖,山門東西各蹲一隻石獅。廟內正殿保存有罕見精美的道教題材壁畫,是研究道教文化的珍貴資料。整個廟宇在南北一條中軸線上,布局嚴謹有序是一處古樸典雅的古代建築,成為古鎮暖泉北部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和道教說法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