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痛批的頂級網紅和賺500萬的大媽,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2021-04-30     桌子的生活觀

原標題:人民日報痛批的頂級網紅和賺500萬的大媽,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先說一個故事。

有1024個人,在他們的面前擺著一道門,這些門中間,有一半是生門一半是死門,也就是說,這1024人中,有一半的人會死,一半的人能夠活下來。

然後再往前走,還剩下512個人,其中依然是一半的生門,一半的死門,最後剩下256個人。

往前走,遊戲還沒有結束,依然是一半的人活下來,依次剩下128人、64人、32人、16人、8人、4人、2人,直到最後只剩下一人,這個遊戲就結束了。

這個最後剩下來的人,我們叫他倖存者。

如果你問這個倖存者: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他會告訴你:只要你一直向前,一直用力去推開那一扇門,那麼你就會取得成功。

確實他就是做出了這樣的努力,就取得了成功,可是當我們看到了全局才明白,他說的話只是「一部分」真相。

他只是眾多死亡者中唯一的一個倖存者,還有1023個人,死在了那一場競爭裡面。

這個現象,就叫倖存者偏差,而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正大量存在這種現象。

前幾天,有一個大媽的故事在網上熱傳。

有一個大媽,在08年的時候買入5萬塊錢的股票,後面忘了,然後時隔13年之後再來銷戶,發現帳戶裡面的錢多了500多萬。

一下子看到這麼多錢,大媽有點站不穩。

後來證券公司回應說,確實是有此事,大媽買的股票是長春高新, 13年的時間做到了100倍的收益。

於是,又有很多證券公司的從業人員吹噓股票如何讓人一夜暴富,又有很多人把大媽的例子當做素材拿去大肆宣傳,還有很多人說:按她這樣做你也可以暴富....

大媽的故事在各大微信朋友群和朋友圈被刷屏,一些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而大媽的故事也一度上了熱搜。

然而這件事情背後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呢?

按我們上面的那個遊戲來說,她僅僅只是一個倖存者罷了。

我們先把時間線拉回到2008年。

08年,那個時候大媽買入的長春高新還只是一家房地產公司,按照現在的行情,如果一直做下去大機率不會太好,而長春高新真正的爆發拐點,是2012年買了金賽藥業30%的股權。

這個金賽公司是做生長激素的,屬於暴利行業,又屬於龍頭壟斷地位,股價不知翻了多少倍,長春高新就是坐上它的過山車。

但這一切都是2012年的事情,和大媽08年買入毫無關係,所以這個大媽根本不是什麼理財高手。

以上就是其一。

其二就是,大媽買入時候的股票價格大概是4.8,而長春高新價格低於4.8的時間,僅僅只有2天。

而且,大媽一定要穩穩守住13年,如果期間賣掉,盈利是到不了100倍收益的。

其三,大媽買入的長春高新,屬於漲幅很大的企業,在整個A股市場跑贏了99%的股票,也就是說,如果大媽不買這個股票,隨便買一個其他股票的話,有99%的機率是股票退市、虧錢、或者盈利很低。

我們再回歸到大媽本身,大媽說自己在08年的時候買入5萬的股票,然後忘記了,而且她長居國外。

08年的時候5萬塊錢是非常值錢的,而大媽一下子就說忘了,我們由此可以推斷出,大媽基本上是一個根本不缺錢的人。

所以,我們綜合來看,要做到大媽這樣,必須要符合以下這三個條件:

第一,一定要在08年中的2天時間買入長春高新。

第二,一定要在A股一千多隻股票中,獨獨選中長春高新這一隻股票。

第三,一定要有錢,忘記自己買了股票,穩穩拿住13年。

要做到上面的,已經不能用「人才」來概況了,這簡直是「神人」,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說明大媽是一個倖存者,只是運氣好罷了。

可是,我們有太多太多的人,都只關注大媽這個5萬變500萬的神奇故事,而忘記了那些看不見的炒股者,他們炒股從500萬變成5萬,從豪宅豪車變成摩托平房,從家庭美滿、人生幸福,變成妻離子散、天台跳樓。

如果我們不仔細分析這一切,盲目按照大媽的套路和路徑去炒股,那麼大機率會得到一個悲劇的結果。

這個大媽的例子其實不具備任何借鑑意義,模仿她的人,極有可能賠得一個底朝天,背負巨額債務,死無葬身之地。

這個浮躁世界最悲劇的一面就是:我們只盯著第一名,把光環放到第一名身上,從而忘記第2名第3名乃至最後一名,是我們大多數人普通而真實人生。

這就是倖存者偏差現象的壞處,我們以為那是我們大部分人的人生,我們以為自己和他們是一樣,可是殊不知,他們只是被上天選中的幸運例子,離我們普通人的真實人生太遠。

我們再說一下這個網紅炫富被痛批事件。

前幾天,人民日報炮轟短視頻上某網紅炫富的視頻,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

這個叫大LOGO的網紅,吃一兩牛肉300塊錢。

吃一隻燒鵝8000塊錢。

睡一晚總統套房,75000塊錢。

可能有的人會有疑問:為什麼要批評?我消費不起,看看還不行嗎?增長一下見識也好啊。

這句話表面上看沒錯,但是仔細想想,卻不是這個道理。

這些網紅,只會讓你看到篩選之後的結果,故意隱藏了關鍵信息。

比如這些去奢侈場合消費的網紅,其實根本不是自己掏錢,大部分是商家贊助,邀他們過來搞噱頭的,炒作宣傳。

他們說這就是有錢人的生活,可實際上那只是極少的個例,而剛好被他們拿出來大肆宣傳。

其次,這些在網上炫富的視頻,很多都是虛假的,主要用來增長粉絲,販賣焦慮,然後再割韭菜,而真正的有錢人是不屑於在網上「秀」的。

比如某個網紅帶你去探秘價值5個億的別墅。(圖片素材來源於小聲比比)

進門就是勞斯萊斯幻影:

一個小小的沙發就是50萬。

而實際情況是怎麼樣呢?

有人驚奇地發現,這個別墅已經被別的網紅,在網上拍過無數次了。

只不過,這一次大別墅的女主人,被換成了自己的小姑媽:

原來,這個別墅已經成為利益產業鏈上的一環,被人專門用來拍炫富視頻,被人專門用來造假。

大家在網上看了那麼多豪宅,以為豪宅到處都是,可是拍來拍去,就那麼幾套而已。

有個段子是這樣的:

賓利汽車公司發布數據說,自己的某新款車銷量僅為1896輛,而在抖音上宣稱自己買了賓利的竟然有6萬多人。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明白沒有?

這些網紅,只拿著聚光燈對著這些有錢人的生活,對著這些個例和「倖存者」,從而會產生「倖存者偏差」,讓我們很容易以為那就是真實的人生,以為我們生活中有錢人就是那麼多,從而看不清真實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

這會造成一種割裂感,看看網上有錢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再對比自己黯淡時光的生活,你會痛苦、焦慮,甚至會想著走捷徑,你被這些東西裹挾著誤入歧途。

在這樣狂歡中,你得到的,只有焦慮和認知偏差,成了被裹挾在流量中的一棵韭菜。

炫富的風潮一旦颳起,網上湧現出大量的炫富視頻,人們只把焦點放在這些有錢人身上,這樣帶來的後果和產生的影響,是極其可怕的。

知乎上說: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年入百萬。

抖音上說:豪車豪宅,保鏢秘書,門面收租。

微博上說:瘋狂追星,豪擲千金,家裡開礦。

可實際情況是怎樣呢?

按照我們國家領導人的一句話:我們國家有6億人月均收入僅有1000元,我們國家還有很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上。

我們總是聽人說,這個工作很好,那個工作來錢特別快,好像隨便做一個工作都賺錢很輕鬆,可是你知道真實的情況是怎麼樣?

昨天,北京一個副處長送外賣的新聞上了熱搜,他工作了12小時,才賺了41塊錢,覺得自己很委屈。

看到了嗎?

這就是我們真實的人生。

你所聽過的某個外賣員輕鬆月薪過萬,那是人家拿血拿淚,拿不眠不休,熬夜加班換回來的。

以為錢很好賺,是年輕人最大的一種錯覺。

以為自己身邊都是有錢人,而自己偏偏沒錢,更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之前,有個35歲年薪百萬的程式設計師在網上相親的帖子火了,很多人吐槽說,年薪百萬太常見了,這個男人不太有優勢。

可是你知道35歲之前年薪百萬的幾率是多少嗎?

是4000分之一。

這是什麼概念呢?

現在我們很多大學一年的畢業生就是4000人,也就是說,整個大學,整個一屆的學生,能夠做到年薪百萬的也才一個人。

前段時間,知乎上有個博主(@怒吃雞胸肉)整理出的一張《上海各行各業真實稅前收入表》:

小區里的保潔,一個月2500;健身房的前台小妹,做一休一,月薪3500。

每天往返高大上寫字樓的白領,拿著6000的薪水;星巴克全職,稅後4000。

消防隊專職開消防車的司機,6000;同單位的普通消防員拿著5000塊錢的薪水,還得每個月交300的伙食費…..

怎麼樣?我們總以為魔都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城市,應該人人月薪過萬,可真實情況又是怎麼樣呢?

每一次,媒體公布平均工資,總是引來熱議,很多人說,我就在這個城市,我為什麼沒有拿這個工資?

其實這個東西有很大的迷惑性,也不太反映真實情況,那我和馬雲、馬化騰平均一下,也是首富了呢。

真實情況,你看中位數就行,就是排在中間人的工資,你看看下面這張表,是不是瞬間清醒了?

我還想用數據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世界:

我們總說遍地都是大學生,大學生找工作太難了,可是你是否知道,大學擴招20年來,至今只有不到4%的人有本科學歷。

我們總說出門坐飛機,讓旅途變得更加方便,似乎人人都坐過飛機。 可是你是否知道,中國還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90%的人沒有出過國。

抽水馬桶在我們生活太常見了吧? 但是我依然要告訴你,中國至少5億人沒用上馬桶。

冰面之下隱藏的,才是真實的世界。

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北上廣深四座城市,和杭州、南京、青島等15個「新一線」城市的面積加起來,占比也才不到3%。

另外還有97%的土地,有三百個地級市,三千個縣城,四萬個鄉鎮,六十六萬個村莊,那裡的近十億人口,他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真實的世界,你根本想像不到。

我們在網上看過太多焦慮的東西,接受了各種不對稱和虛假信息的影響,就不自覺地加入到各種焦慮和內卷當中:

「90後,已經有XX人月入2萬...」

「誰誰已經年薪百萬,你已經被同齡人拋棄...」

「00後的存款都有XX萬,你連後輩都不如...」

我們被動地捲入這一切,被這些信息偏差給影響,我們會焦慮,會痛苦,會打亂自己的節奏,會變得盲目和浮躁。

可是我想說的是,千萬不要這樣,我們千萬不要被這些「倖存者偏差」誤導,不要被這些炫富的視頻給影響,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屬於自己的真實世界裡,找到平衡和適合自己的節奏。

不必羨慕誰,不必嫉妒誰,更不必被誰給影響,我們始終有自己的坐標和堅定的價值體系。

最後,用一首我很喜歡的小詩結尾吧:

紐約時間比加州早三個小時,但加州並沒有變慢。

有的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5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的人25歲就當上了CEO,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直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9歲。

有些人依然單身,同時也有人結婚。

世界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

身邊有些人看似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在你後面。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里,你也一樣。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

所以,放輕鬆。

你沒有落後。

你沒有領先。

一切都準時,在命運為你安排屬於你自己的時區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ALdIXkB9wjdwRpvw91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