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結婚率,低生育率,誰最應該著急?

2019-09-10   eBOND

一創固收研究觀點:「關於人口問題的討論需要從兩個維度進行思考:一是人口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否是決定性變量?二是旨在提高人口增長率的政策措施是否會引發其他意料之外的影響?對於第一個問題,經濟增長理論表明,決定一國經濟增長的要素,除了人口,土地、技術、資源、人力資本、全要素生產率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科技進步與日俱增的條件下,人力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越來越成為決定一國財富增長的核心變量,相比較而言,單純的人口數量也許沒有想像的那麼重要。日本雖然作為人口老齡化和低增長的經典案例被廣泛引用,但與之相關的日本低利率和貨幣寬鬆引發的債務壓力卻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對於第二個問題,低結婚率和低生育率是一系列社會經濟因素的結果,企圖提高結婚率和生育率來促進人口增長的政策措施,也許會帶來其他負效應,比如德國不加限制的移民政策引發的尖銳社會矛盾,生育補貼帶來的財政壓力等。總之,人口、政策和經濟是一個互相決定的系統,把人口問題當成機械式的零部件問題去解決,結果也許適得其反。」

現在年輕人面臨的三大終極問題是:結婚了嗎? 為啥不結婚? 為啥還不結婚?

那麼,年輕人的婚姻狀態,究竟誰最著急?以往都以結婚數據來討論這事,今天反其道而行之從離婚數據來探討這個問題。


1、中美離婚率大相逕庭

近日,民政部發布了2018年的《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國內結婚率跌至7.2‰。事實上,自2013年攀至9.9‰以來,結婚率已經連續六年下跌了。但是,國內的離婚率則是連續15年上漲,2017年已經來到3.2‰。不過,自2018年8月出台的離婚冷靜期之後,似乎這種情況得到了緩解,2018年離婚率與2017年持平。


數據來源:勾股大數據

雖然國內離婚率不斷走高引發了很多關於人口減少的擔憂,但這也是已開發國家走過的老路,號稱離婚如同吃快餐的美國,上世紀70、80年代離婚率也曾一度高達50%,而現在也降低至20-30%的區間。截至2016年,美國的女性離婚率已經降至0.11‰,也就是1000個女性中離婚人數為11人。


數據來源:勾股大數據

現在這代人離婚率降低是因為結婚年齡普遍偏晚。這也就不難理解了,年輕時候積累了豐富的戀愛經驗,進入婚姻時更謹慎、也更有判斷力,談戀愛容易,談婚論嫁難,這才是當代的婚戀常態。


2、已開發國家政府不怕離婚嗎?

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感情是個人的事,但對於國家而言,就需要平衡多個問題。比如離婚率高隱含的人口增長問題。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的移民政策還是相對開放和包容的,即使在移民政策收緊的2017年,仍然有超過70萬的人選擇移民美國,而這占到了當年國家新增人口的30%。移民的基礎是有完備的產業鏈和相對公平的不同種族競爭環境,在這些方面,美國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產業造血能力和種族包容程度都有比較優勢,因此能夠在跌破2.0的低生育率情況下,保持國家的人口競爭力。

另外,美國對非婚生子女同等待遇的態度,也讓很多大膽的未婚媽媽生下了非婚生的寶寶。據聯合國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在過去的50年里,美國有40%新生兒是其父母在沒有合法結婚情況下出生的,目前,這一趨勢還在穩步上升。這些因素加起來,就是美國的低結婚率和高離婚率下為什麼還能保持人口優勢的原因。

儘管也面臨人口銳減,相對美國的移民優勢,歐洲的辦法有點捉襟見肘。

雖然英國已經下定了決心要「硬脫歐」,但歐盟的核心——德國仍然寄希望於這個飄搖破碎的聯盟能夠繼續走下去。在人口問題上,頂著萬般不情願,德國隨著默克爾的大手一揮,已經接收了200萬以上的難民,而大部分都來自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

德國聯邦統計局網站6月27日發布消息,德國聯邦統計局發布第14次人口協調預測結果: 2018年,德國有5180萬人處於20歲至66歲的工作年齡。到2035年,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約400萬至600萬,達到4580萬至4740萬。如果沒有凈移民,到2035年,德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約900萬。

長遠來看,接收難民還將帶來教育、養老、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後續問題,而且現在外界依然對德國接受難民的事情褒貶不一,但德國國內生育率低導致勞工缺乏的問題確實得到了改善。


3、韓國,第一個自然滅絕的國度?

作為韓國首都也是最大城市的首爾,2019上半年生育率僅為0.76,完全成了一個人口黑洞。

8月28日,韓國統計廳發布的《2018年出生統計》(確定版)顯示:韓國新生兒童數量降低到了1970年以來的最低值,合計生育率更是僅為0.98,即平均一名女子終生生產不足1名子女。

韓國媒體驚呼,韓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出生率進入「零時代」的國家。


數據來源:勾股大數據

其中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補習率越高,生育率越低。

一般而言,補習率同生育率成反比,也就是說,一個經濟體的民眾,對補習的熱衷程度越高,瘋狂指數越高,它的生育率就越低。相比執著子女教育的中國大陸,韓國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裡的大學更難考,學生辛苦程度更高,補習更是早已成為韓國學生的夢魘。

那麼,韓國的補習率有多高呢?

來自政府的數據是70%,也就是說七成韓國學生有過補習經歷。很自然地,補習在韓國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產業,去年補習業年總收入更是高達180億美元,相當於全國家庭總收入的兩成。

可能這個大數字,大家看了沒感覺,那我們就更加具體一點。韓國小學生每個月花在英語補習上的費用是:800人民幣。請注意,這是全國平均數字。

為什麼補習如此瘋狂?

因為上升通道狹窄,因為成年人生活艱難。

而現今的東亞地區,要麼喜歡大政府主導,要麼搞土地管制,這些地區的補習之風一個比一個強。相應的,他們的生育率,也是一個比一個低。無論是中國台灣、中國香港,還是東京、新加坡,都呈現出一幅少子化、老齡化的社會形態。

大家可以對比下東亞地區大城市的生育率水平:

基本沒有超過1.2的。一般來說,人口的替代率是2.1,上述大城市倘若沒有外來人口補充,早已成為白髮蒼蒼的老人之城。

更讓人擔憂的是,能給他們補充人口的廣大鄉村,原有的人口結構也在崩塌之中——鄉村的年輕人,都陸陸續續去了大城市,去了大城市的他們,生育率同樣低到慘不忍睹。

這真是一個囚徒困境,不去大城市沒前途沒發展,去了大城市就不再繁育後代。大城市像一個人口黑洞,不斷吞噬著一個國家的人口資源。正所謂,世間哪有雙全法,既當工蜂又生娃,目前地球上似乎還沒出現這種物種。

人口遊戲是一場國家之間的終極博弈。

(如果您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作者的微信ID:fcscfixedincome,訂閱更多優質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