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遇際坤、CFP
士官打工記
文 | 堯舜
01
當兵服役12年,一直沒有多少時間陪父母,正好利用這次國慶節休假,好好在家陪陪父母。
我的父親,曾經也是一名鐵道兵,離開部隊後在武漢打起了短工。
這些年,父親風裡來,雨里去,儘管一直在打工,但我從未聽父親抱怨什麼,這也許跟他當過兵有關。
對於我當兵這事,他一直很認同,也一直鼓勵我在部隊好好乾。
休假回家的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聽見父親在接電話,聽著說是給車卸貨,搬一箱貨(類似4桶5升的花生油一箱)5毛錢,一共375箱。
聽著父親在電話里跟人商討價錢的事,我也沒有了睡意。
父親在電話里一直跟對方討價還價,最後定在1箱1元錢。
我問父親:「有工?」
「嗯嗯,有一個搬貨的活,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在家也是閒著。」
「好的,那我也去。」
02
武漢的天氣,到了10月初,也是驕陽似火,火辣辣的太陽照射在這座城市裡的每個人,讓人有點燥熱。
吃完早餐,我就和父親來到了一個小區,約的時間是早上8點到,離8點還有30分鐘。
父親點上一根煙,就跟我閒聊起來了。
「從小你就沒吃個什麼苦,到了部隊,也算鍛鍊了你,現在部隊待遇、政策多好,你可要在部隊好好乾,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
「爸,您說的這個情況,我知道。這些年我在部隊,不在您二老身邊,您和媽辛苦了,要多注意身體。」
「我和你媽辛苦一點沒事,只要你在部隊好好乾就可以。現在國家政策好了,要多在部隊表現,部隊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在地方,掙點錢都難。聽見我剛才在電話里跟別人討價了沒有,多5毛錢就是多187塊錢,有的時候一天都賺不到錢。」
「嗯嗯,爸,現在部隊政策越來越好,對士官也重視起來了。我也聽我一些退役的戰友說,回到地方各有各的難處。」
「朱師傅,你們過來了。」搬貨的老闆娘迎面向我們走來。
「剛來,老闆娘,貨還沒有到嗎?」
「一會兒就到。這是誰呀?」
「我兒子,在家待著也是待著,讓他過來體驗一下。」
「做什麼工作的?你兒子。」
「在部隊當兵。」
「當兵好呀,嗯嗯,過來體驗一下生活,也好。」
老闆娘剛說完話,貨車就到了。我和父親開始了搬貨,我特意看了一下時間,顯示9點10分。
375箱5升的花生油,2個人靠身體來卸貨。
起初,我和父親一人一箱的搬著,不到20分鐘,整個衣服都濕透了,體力也開始跟不上了。
後來,我和父親交替地一個人搬,一個人卸貨,這樣輪流交替,可以輕鬆一點。
隨著搬貨的節奏由快到慢,越來越累,口渴,體力不支,手臂開始疼起來了,我有點堅持不住了。
「爸,這附近有沒有水呀?我去買點水,實在太渴了。」
「就剩50箱了,再堅持一下。」父親說。
我看見父親已經滿頭大汗,光著背在搬貨,看著這個背影,我心裡難受,難受......
10:30,一個小時過去了,375箱終於搬完了,而最後的50箱,我也和父親一起堅持下來了。
「累不累?小伙子,當兵是不是沒有干過這樣的活?」老闆娘對我說。
「還好,當兵也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活。就是覺得這個工作確實挺辛苦的。」我一邊擦拭額頭上的汗,對老闆娘說。
「給,這是你們今天的工錢。」老闆娘把錢給父親。
回去的路上,父親把今天工錢的二分之一200元錢給我,我堅持沒有要,主要是心疼父親,也沒想要這錢。
父親卻說:「你要是不來,我平常都是找別人的,這錢就給別人了。給你200元,留個紀念,讓你知道外面的生活也沒那麼容易。」
我接過父親手裡的200元,緊緊攥在手裡,父親走在我前面,再一次看著父親的背影,我突然讀懂了兒時那篇朱自清寫的《背影》......
我知道這200元錢,已經不是錢的意義了,它裡面有生活的味道。
03
關於生活的苦,父親說,多的是你想像不到的事。
是呀,我們身處在軍營里,真正很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壓力,父母的苦。
那天搬完貨,我口渴難忍,趕緊找了一個小便利店買了2瓶脈動,我呼呼地喝了幾大口,把另一瓶遞給父親,卻沒想到父親直接把飲料還給老闆了,退回了4元錢。
父親抽著煙對我說,家裡有水你不喝,花冤枉錢。
那一刻,我發現,原來在父親眼裡,連4元錢都不捨得花,這是積攢了多少苦,才體會到賺錢的難處?而我們每個月花的錢都去哪了?有的戰友還覺得不夠。
04
休假這幾天,跟著父親打了幾天短工。
也約了我的老班長一起吃了個飯,了解了他的一些事情。
退伍滿3年的老劉,2016年四級軍士長退役,當初拿錢走人,可到了地方,他剛開始處處碰壁,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當初想像的那麼美好。
後來他在一個建築工地上打工,他說,起初來工地上打工,他心裡多少有點顧及,放不開,認為自己一個退役軍人怎麼混到了一個工地打工?
但這是生活的現實。
老劉說,他今年36歲了,每天一睜開眼就是想到怎麼賺錢,養家餬口。
回到地方,再難也得自己扛。在部隊乾了16年,退伍回來了3年,他的感觸越來越深。
但後來當他逐漸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工地必不可少的角色時,他意識到每一個退役軍人都需要放下身段不斷努力,在社會中釋放自己的價值。
尊崇不能全靠別人給,也要自己努力啊!
這看似一個「低端」的工作,也有它可以發揮的地方。
他和幾個工友組成小組,主動向包工頭提出了一些大活交給他們,並且簽訂責任書。
事實證明,他們做的不錯。
接著他根據自己在部隊服役所學,對工地上的危險係數進行評估,並且把涉及到事故頻發的可預測,進行了系統的規劃,得到了建築公司的經理認可。
重要的是他摸清了一個建築隊的運作流程和合作模式。
再後來,在他和幾個退役的戰友一起成立了一個小建築隊。
軍事化管理,他是「班長」,設置了副班長,現在已經開始了運營。
05
在我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想讓老班長給我提供工地上的幾張照片,被他回絕了。
他說,沒什麼可寫的,我們太普通了,只希望後來的退役軍人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
我覺得有必要寫一寫,畢竟退役軍人這個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注。
在部隊的時候,無論多難,畢竟有部隊的關照。
但退役後的苦,你是看不見的,當生活的暴擊襲來,無處可躲。
不知道老班長會幹的怎麼樣,但我想起了一位退役後去工地打工的政委的話:
人生沒有一成不變的境遇,要上得了主席台,下得了工地,對一切安排都要有寵辱不驚,坦然處之。
想起回部隊的前一晚,我和父親喝了不少酒,父親說了很多話,我記得不清楚,但是有一句話我記住了:當兵,就好好乾,不要負了你這一身軍裝。
人當了一回兵,就像土燒成了陶,永遠不會回到土的狀態,即便後來成了碎片,也永遠區別於土,每一個顆粒依然堅硬,依然散發著特殊的光彩。
而土,就算是捏成了形,塗上了炫麗的色彩,一旦受壓,又回歸鬆散,其間的差距,就是一場火的歷煉。
加油,我的老班長,加油,和我一起還在服役中的戰友們!
這次跟著父親的打工經歷,讓我感觸很多。
但最讓我受益的是:要珍惜在部隊的每一天,因為你現在服役的狀態,決定了未來你退役後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