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主要介紹了傳銷騙人的一些套路和方法以及應對的策略。
至此希望看到本文的朋友,在面對傳銷的時候可以更加警惕,遠離傳銷!
傳銷組織《提高留人率及十大關鍵》:
一、做好市場規劃,選對一個人
「普遍撒網、重點培養」原則。也就是說,網要撒得大一點,不要遺漏任何一個潛在的機會,建立自己廣闊的後備庫,重點培養成功率、影響力高的人。
選人原則
【剔除不適合乾的人,意指不好騙、不值得騙或騙了之後存在極大風險的人】
從「不適合乾的人」中可以看出,行騙者規避了風險、考慮了成功率、「性價比」等因素。
【再經過初步篩選出適合乾的人,意指信任度高、創業投資意識強、掙錢慾望高、膽子比較大的人】
從「適合乾的人」中可以看出被騙者的基本特徵:有閒錢;不安於現狀;妄圖通過某種方式儘快改善自己生活;想走捷徑。當然,最大的特徵還是那兩個字——「慾望」。
布線原則
先強後弱、先親後疏、先近後遠、先橫後縱、綜合考慮。
二、電話邀約
邀約心態:認可行業、樹立信心、底氣十足、高姿態、平常心。
自己首先要明白,用謊言邀約朋友過來,只是一種手段,並不是目的。目的只是通過這個手段來給他一個來了解行業的機會。只是讓他來考察這個行業,並不是要他加入,加不加入在於他自己。這樣想的話就輕鬆多了。
「目的只是通過這個手段來給他一個來了解行業的機會……加不加入在於他自己。」這段話是說要給被騙者造成這種感覺。那麼,行騙者「自己要先明白」,不可操之過急,只有這樣,「被騙者」才會放鬆警惕,你自己的心態也會輕鬆,不會因緊張露出馬腳。同時,也是自我心理減壓,減輕負罪感的方法,因為橫向發展騙取的必然是自己親朋的信任,往往會帶有很大的心理負擔
編好一個謊言
謊言要適合自己,要恰當,讓對方覺得合情合理,並且讓對方覺得你在「掙大錢」,能引起對方的興趣。在同一個朋友圈子裡最好對每個朋友都用同一謊言,這樣在朋友之間就不會「穿幫」。最後,謊言要寫謊言稿,考慮周全,想想朋友會問哪些問題,哪些問題該讓他知道,哪些問題不該讓他知道,避免他對一些問題死纏不放,自己處於不利地位。
這部分是對於風險的防範,讓俺想起了俺大學本專業學的內部控制制度,傳銷集團規避風險的本事,不亞於專業的審計人員啊
打好一個問候電話
打問候電話的目的,一個是讓對方知道自己現在在哪裡,在做或準備做什麼。另外一個就是了解對方現在的情況,比如工作、收入、家庭,現在有什麼想法等等。最後要做電話記錄。
這段有三句話:
第一句,是使對方放鬆警惕的方法;
第二句,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第三句,是「做電話記錄」,及時收錄資料,
請注意,這裡是第一次出現
打好一個刺激電話
打刺激電話因人而異,有些人不需要電話而可以直接邀約。
在打問候電話放鬆對方警惕,掌握對方信息之後,開始下鉤釣魚,打刺激電話
刺激的方式也是因人而異,有的人自尊心太強或者太自卑而不宜刺激,這樣效果不是很好,一般宜間接刺激,比如,今天去哪裡玩花了多少錢啦,買衣服花了多少錢,吃飯花了多少錢啦。這樣讓他心裡產生觸動的感覺。如果他表現出要過來的意思,可藉口現在忙,改天再打電話給對方。最後,要做好電話記錄。
用不經意的口氣使對方對你的生活產生羨慕、憧憬之情,引誘對方上鉤。「如果他表現出要過來的意思……」
這裡採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如果一開始就很盛情,難免引起懷疑,所以「可藉口現在忙,改天再打電話給對方。」吊著對方胃口。人都有這樣心理,越吊越想去。另外,「要做好電話記錄。」
第二次出現
打好一個邀約電話
1、三分鐘原則、效果最好。
2、一個朋友圈只邀約一位朋友原則。
3、一次只邀約一人原則。
4、時間上二擇一原則。
仍然是規避風險,超過三分鐘,怕言多必失;同一朋友圈騙得多,怕互相對證;一次邀約多人,怕搞不掂;時間上二擇一,有選擇,不致同時騙兩人產生時間衝突。
這時打電話邀約朋友過來,邀約理由多種多樣,合作、打工、管理、玩等等。在電話裡面一定要保持自信、高姿態。這時朋友準備過來,會問你很多問題,你都要做好準備。有的問題該答就答,不該答就模糊回答或迴避,避免糾纏不清,自己都不能自圓其說。
「玩」,以長假去遊玩為由,「在電話裡面一定要保持自信、高姿態。」仍然是讓對方放鬆警惕的招數。「會問你很多問題,你都要做好準備……避免糾纏不清」,再次規避風險。
有時候,對方在電話里問你一些問題,你一時忘了,或不知該怎麼回答時,要立即掛斷電話,等想起來了,或和其他朋友商量過後再打回去,這時可以說:「不好意思,剛才怎麼斷線了,你剛才問什麼了?……」
最後,要做好電話記錄。
這是對突發事件的應對。連突發事件都能想到,可見其完善、嚴密程度。注意,「要做好電話記錄」
第三次出現,可見他們很重視資料收集
三、接待好新朋友
傳銷者把剛剛上鉤的被騙者稱為「新朋友」、「新人」,估計這屬於「專業術語」心態一定要自信、平常心、放鬆。因為緊張會導致你自亂陣腳,同時,自我放鬆的同時也可以降低對方的警惕性
新朋友上車時,一定要打電話囑咐注意安全之類的話,再次以溫情路線降低對方警惕性。
新朋友到來之前一定要和房間裡面的朋友或配合開一個會前會。分配任務,了解注意事項。請來做配合的朋友要先熟悉房間環境。其他沒有做配合的房間裡面的朋友該上晨會的還是每天上晨會。不要給新朋友造成「這些人怎麼都沒事做」的感覺。
這時開始與其他行騙者配合,同時規避風險,第三次降低對方警惕性
房間裡面的衛生要搞好,房間裡面的東西要布置好,多餘的東西要放好。房間裡面有幾個人,就放幾個人的生活用品。該收的資料要收好。
「房間裡面有幾個人,就放幾個人的生活用品。」以防露出馬腳,引起警惕。
「該收的資料要收好」,是條令,必須要執行。
新人的生活用品要事先買好,新人進門之前可先對其說:「創業階段,剛來不久,房間比較簡陋,不要介意。」避免新人反差太大。新人來到之後,讓他用事先燒好的熱水,先洗個澡,休息一下,最好和新人住同一個房間,讓新人先打個平安電話回家,以免以後找藉口打電話回家破壞市場。
早上起來要起得早一點,打掃衛生、做早餐。另外,也讓他看到你的改變。
走工作之前的溝心。有些朋友或親戚可能很久都沒見面或聯繫了,感情淡或距離比較遠了,這時要先和他聊聊天,溝溝心。聊聊以前開心的事情,以及你自己的經歷和想法,拉近距離。
一再用溫情路線降低對方警惕性,同時「讓新人先打個平安電話回家,以免以後找藉口打電話回家破壞市場」,規避風險。此外,「最好和新人住同一個房間」——起監視作用。
本段出現了兩個傳銷行業的「專業術語」——走工作、溝心。從下文分析,「走工作」就是去聽傳銷課,接受洗腦過程。「溝心」,就是溝通交心,簡稱而已,並不難解
接下來就是揭謊言了,揭謊言一般在走工作之前半小時揭。可在家裡、在路上、或走工作的時候由講工作的朋友揭,因人而異。揭的時候最好是單獨一個人對他揭。因為有的人自尊心比較強,在眾人面前揭,覺得自己被謊言耍了很沒面子。揭的時候,語氣真誠、誠懇,眼睛看著對方。揭謊的話語,最好是一兩句話就帶過去,接著就聊別的事情,要讓他覺得你對這個謊言並不是很在意,不要在這個謊言上糾纏太多。最後謊言要揭到位,讓他覺得你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
總之,不要讓新人反差太大,這樣,對以後走工作很有利。謊言揭得好不好,對接下來的幾天走工作的效果的影響很大。所以,要策劃周密。另外,揭謊時自己的心裡要鎮定、放鬆、平靜、自信。
第三個專業名詞出現——揭謊言,意即主動向對方揭發自己的謊言。這是最精妙的一招,把人騙過來後,主動承認自己的欺騙行為,以博取更大的信任。看上去是自戕的一招,卻有破釜沉舟的奇效。「揭的時候,語氣真誠、誠懇,眼睛看著對方。」試想,誰會不原諒一個看上去絕對真誠的、主動承認自己錯誤的人呢?「揭謊的話語,最好是一兩句話就帶過去,接著就聊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避免對方抓著這個問題不放,導致整出表演失敗。 「謊言要揭到位」,就是不能過,也不能程度不夠,你現在承認你騙他,如果承認得不夠,顯得不誠懇,就無法騙取更大的信任,但如果承認得太過,會勾起他的警惕心。有個詞兒可以到位地概括這句話——「分寸」。
四、走好第一班工作
選一個和新人比較有共同特點的講師,這樣講師和新人容易拉近距離。選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第一班工作一般都在外面咖啡店或休閒店裡,這時可選一個比較安靜的角落,因為這樣新人聽得清楚、明白,效果就會好一點。
講完工作之後,不要對講師太熱情,不要說謝謝,避免新人誤以為是可以安排。走的時候,下樓梯讓新人走前面,你走後面。原因是有些人脾氣不好,會對你產生怨氣,從而背後打你出氣。
到這裡,被騙者已經開始正式聽傳銷課,接受洗腦過程了。實際上,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屬於洗腦過程,放鬆警惕、摒除雜念,都是為了使被騙者更快、更完全地接受傳銷者所謂的「致富」理論。至於防被騙者從背後打人的一條,估計是從過往的經驗中總結出的「血的教訓」
五、做好第一班工作之後的跟進
一般新人走完第一班工作下來,心情都不太好。所以大家回到房間就不要再問他或和他談行業的問題,此時要把房間的氣氛調起來,可打打牌,下下棋等等。
這時如果新人問有關行業的問題,儘量要避而不談,讓他「過幾天這個問題你就可以自己回答了。」接著讓他看《業務洽談》。如果,他有什麼問題,也同樣避而不談,並不是說要你沉默不語,而是用一種巧妙的方法避開,並讓他「到明天,這個問題你就可以自己回答了。」而且在接下來的幾天都不要勾行業,有一句話叫「勾得越快,跑得越快」。因為你跟他講了,他就沒心思聽講師講了,你講得不清楚,他就憑自己的判斷隨便下定論。
《業務洽談》,「連鎖銷售實用資料系列」第一冊,在此時派上用場,具體用處見上文。本段又出現一個「專業術語」,「勾行業」,意為向被騙者灌輸「項目」的錢景、「致富」理論。
在和新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有電話打過來,千萬不要裝著神神秘秘的樣子,而是要鎮定、自然、大方地接,用我們的行業術語(聊天、打牌等)來處理。
此時碰到的問題和出現的情況可能會有各種各樣,例如:
「你是不是騙我來做傳銷……」
「這就是傳銷(變相傳銷)嘛……」
「我不感興趣……」
「我家裡有事,我先回去了……」
「我下午就要走了……」
「你們到底賣什麼產品嘛……」
「我不會做的,你們怎麼說都沒用……」
「你原來是在騙我……」
「我不想了解……」
應對回答及策略:
1、儘量不要正面回答這些問題,可巧妙回答。比如可以說:「這個問題明天你就可以自己回答了……」
2、儘量不要和新人爭執。
3、要用「情」打動新人。
4、如果新人情緒很激動的時候,你也不要急,讓其把話說完,不要和他爭執,也不要和他理論。等新人平靜下來,心情好轉之後(可帶其出去玩玩散散心),再慢慢跟他溝心。
【完整的應對策略】
針對第一班出現的問題的溝心話術:
「話術」,又一術語,從上下文判斷,是應對策略和方法
1、「其實,我當初來考察這個行業的時候,也是這樣認為的,我當時和你現在的心情一樣,也是認為這是傳銷,但是當我了解完之後,我的看法就不一樣了。現在你這樣認為我絲毫都不感到奇怪,但是這到底是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呢?我現在跟你說,你也不明白,等你把行業了解完了,了解清楚了,到時你自己也會明白的」;或「但是我想,朋友把我千里迢迢、三番四次邀約過來,如果就是為了讓我做傳銷的話,我想他也不會那麼傻的,這年頭不要說騙我做傳銷了,就是騙小孩子都沒人相信,如果是那樣,我遲早都會知道的,他沒必要白費功夫,和他那麼好的朋友(親戚),他何必要得罪我,何必要白白失去我一個朋友(以後親戚還是要見面的,我以後還怎麼見人)。所以我想,肯定不會是傳銷,可能是什麼新穎的項目。所以那時我就想,不管是什麼東西,我一定要把它了解清楚再說,也不枉走這一遭。」
2、「你要知道我叫你過來的目的是什麼,我只是叫你過來考察,並沒有別的目的,考察完之後,你想做什麼隨你自己……」
3、「你說我有沒有騙你嘛?我有沒有騙你的錢?我有沒有騙你的人?……」
4、「你認為我這個人為人怎麼樣?你覺得我會做什麼樣的事情,以你的判斷……」
5、「你說我們是交情怎麼樣,是不是朋友(親戚),這麼好的朋友(親戚),我有必要害你嗎?……)
6、「如果你真的要走,我馬上可以送你上車,但是我只是覺得很遺憾,咱們處了這麼多年的朋友,連這幾天的信任都沒有……」
7、「我有必要騙你嗎?真是那樣,那我叫你過來有什麼意思嘛?……」
8、「我也來了這麼一段時間了,如果不是機會,恐怕我早就走了,我也不會叫你過來了……」
9、「這就是我當初沒有在電話里跟你直接說明的原因,如果直接跟你說的話,你肯定會認為是傳銷,那你不要說能夠抓住這個機會了,恐怕連了解這個行業的機會也給你堵住了……」
如果新人真的要走,這時千方百計儘量找藉口讓其留下來(比如幫其買遲一點的票啦,或者說暫時買不到票啦等等……)
六、走好第二班工作
一般在家裡,這是你要讓配合的走前面,新人走中間,你走後面。
【術語「配合」,即你行騙的搭檔】
坐的位置你和配合都知道怎麼坐,可先坐下,新人自己就坐剩下的一個位置了。這時,你可與新人坐得靠近一點,讓新人有一種安全感,配合可坐得稍靠後一點,以便觀察新人的反應。接下來的幾班工作都是如此。
走完工作後新人的問題可能回有例如以下的問題:
【此時新人已經上過傳銷課了】
「這現不現實啊?有沒有這麼多啊……」
「這不是天上掉餡餅嗎?有這麼好的事嗎?……」
「錢是從哪裡來的?……」
「真的有這麼多嗎?……」
溝心話術:
1、「這些問題,我當初也擔心,但是等我了解完之後,這些問題就不存在了。我相信,等你了解完這幾天之後,你也會知道的……」
2、「這些問題等你慢慢了解完行業之後就知道了,不用急……」
3、「之所以讓你一天了解一點,是為了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冷靜下來思考、判斷……」
七、跟進工作要做好
跟進工作除了講工作的人做好之外,自己、配合或房間裡的朋友也要通過日常的一言一行影響、感染、灌輸給新朋友,在新朋友考察完行業、加入之前,跟進工作都不能放鬆。
【「在新朋友考察完行業、加入之前,跟進工作都不能放鬆。」可謂——步步為營】
八、配合工作要做好
做配合的朋友要及時、準確把新人情況反映給有關經理或講師,以便下一步做好安排。
九、臨門一腳
最後,新人在做選擇的時候會猶豫不決,搖擺不定,(細節十)這時,你就要旁敲側擊,舉現實的例子,給他以信心和勇氣,助他做出選擇。
十、會後會
接完新人,不管是何種情況和結果,一般都要開一個「會後會」,總結經驗和教訓,以便下一步發展。
總結
行業有句術語叫「前三天感情留人,後三天行業留人。」
前幾天無論出現什麼情況,最重要的是從感情角度打動新人,讓新人能留下來了解完開始的幾班工作,到後來新人的心就會慢慢定下來了。總之,能多留新人一天,新人就多踏實一天,留下來的成功率也就越高。記住帶新人的過程中時刻要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
這就是這冊《提高留人率及十大關鍵的》全文以及分析,相信讀至此的朋友都會覺得,這本手冊中的內容已經將人的心理琢磨得十分透徹,並且規避了幾乎所有的風險,對各種突發事件都有應對策略,而且一步步瓦解受騙者的心理防線和警惕性,直到入伙成為下線。這樣一套完整的洗腦過程不禁令人膽寒。特別是,這僅僅是十二冊資料中的一冊而已,試想,一個掌握了全部十二冊內容的「行家」,將是何等的人精,對於受害者來說,這已不是警惕性高低的問題了,而是根本防不住。
傳銷猛如虎,之所以費心費力將全文錄入在此並做出分析,就是希望各位日後能提高警惕,避免上當。
君子愛財,但假如沒有能被人動搖的貪慾,則很難一步步落入圈套。其實,歸根結底,導致受騙的就是那倆字兒——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