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節氣,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我國迎來數九寒天

2019-12-22     地理沙龍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早在農業文明時期,我國的先民為了更好地進行生產和生活活動,充分研究所在地區氣候的周期性變化,以指導農業生產,確保不違農時。為此,結合天文曆法,我國發明了「二十四節氣」,通過節氣反映季節變化,是我國在農耕社會時期重要的農業生產指導策略,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預知氣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據。

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的一天

我國的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冬至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達到黃經270°,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或者是23日,2019年的冬至節氣是12月22日,也就是今天,冬至節氣是一個兼具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意義的節氣。

二十四節氣

從自然地理的角度來說,冬至節氣剛好是太陽直射點直射於南回歸線的日子。由於地球自轉的軌道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轉的軌道面「黃道平面」之間存在夾角,也就是黃赤交角,導致了太陽直射點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也就是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每年太陽直射點直射於北回歸線的那一天就是「夏至日」,而直射於南回歸線的那一天就是「冬至日」,如果直射於赤道的那一天就是「春分日」或者是「秋分日」。

二分二至日圖和太陽直射點移動圖

今日太陽就直射於南回歸線,也就是南緯23.5°,這是太陽直射點往南移動所能到達的最南的緯度,此時南回歸線上各地正午太陽直射,正午太陽高度為90°,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此時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比如北京今天的正午太陽高度大約為26.5°。從晝夜長短的角度來看,北半球各地包括我國今日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南半球的情況正好相反,北極圈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而南極圈以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

冬至日

雖然,今天是我國各地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白晝最短的一天,應該是太陽輻射獲得的量最少的一天,不過並不是氣溫最低的一天,因為氣溫變化具有滯後性。不過,在我國冬季季節「冬至」節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天氣,冬至到來,意味著我國冬季最寒冷的時期就到來了,我國即將迎來「數九寒天」。所謂「數九」就是在每年從冬至開始,每九天為「一九」,到「九九」為止,共八十一天,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期,從節氣來看,冬至之後的小寒和大寒節氣就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冬至吃水餃

在人文地理方面,冬至是我國民間的重要傳統節日,稱為「冬至節」,是冬季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所以冬至也被稱為「小年」或「亞歲」。相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氣,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在2500年之前的春秋時代,先民就利用土圭測定了冬至節氣。天氣寒冷,又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那麼冬至怎麼能少得了吃呢?在我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在我國南方地區有冬至吃湯圓的習俗。

冬至吃湯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uR9NW8BMH2_cNUgmC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