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行業發展難題的探討

2020-01-12     中國水產頻道

中國水產頻道原創報道,

在最好的時代遇上「你」,全國養蝦這麼多,你的家鄉上榜了麼?

文/圖 水產前沿 林貞武

2019年小龍蝦產量預計超200萬噸,總量趨於飽和,供給季節性過量,價格猛烈波動,養殖戶心理落差巨大。據統計新養蝦戶普遍虧損(60%以上),老戶半數未盈利。在消費端,市場進一步分化,品相、規格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因素。快速崛起的小龍蝦發展至今似乎已經面臨著發展難題,對此,筆者有幸與深耕於小龍蝦市場的北京水世紀運營中心副總經理翁建江進行了一番交流,對行業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並做內容整理。

北京水世紀運營中心副總經理 翁建江

水產前沿:請你簡要介紹下這兩年小龍蝦各個地方的一些養殖情況

翁建江:經過短短几年的發展,2019年小龍蝦的產量預計已超200萬噸,動保容量按照200元/畝來計算,市場容量就有二三十億元人民幣,全國的小龍蝦飼料容量六百萬噸以上。我國小龍蝦養殖從省級排名的話,湖北第一產量第一,湖南、安徽為第二梯度,江蘇、江西排進全國前五,其他省份就相對較少,但是目前小龍蝦的養殖廣度是很大的,上到黑龍江,下到海南,西到新疆,都有養殖,當然,這裡說的是國內的,國外也有,今年和我諮詢小龍蝦養殖技術最遠都到非洲的肯亞了。

水產前沿:在魚類養殖中,不同的地方氣候、不同的養殖習慣常存在不同的操作模式,那麼對於小龍蝦來說是否也有這種情況,目前有哪些養殖模式?

翁建江:答案是肯定的,當前小龍蝦養殖量最大的模式是「稻蝦綜合種養模式」,該模式利用小龍蝦的附加效益,增強了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目前很多的省份都有計劃推進該種模式。另外由於近年來小龍蝦部分養殖效益較高,就有人想嘗試通過精養提高產量,從而催生了「精養模式」,目前該模式占比也比較大。湖北、江蘇地區,養殖河蟹水平相當成熟,在這些區域就誕生了「蝦蟹混養」模式,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實現小龍蝦和河蟹的間養加混養。除了以上幾種常見的模式之外,還有蝦鱔、魚蝦、蝦藕(茭白)模式等多種模式。

水產前沿:小龍蝦作為這幾年快速崛起的「網紅」品種,在快速發展也伴隨著挑戰,目前遭遇的主要發展瓶頸是什麼?

翁建江:小龍蝦養殖有以下幾大方面需要突破:

1、優質苗種繁育問題。如何成功育成產量高且體質壯的蝦苗,是提高養殖成功率的前提保障,目前小龍蝦的繁育基本上是屬於「人放天養」的狀態,苗種沒有保障。

2、第二季蝦苗高溫成活率成大問題。在每年7、8、9高溫期時段,蝦苗在運輸過程中損耗大,就算是從隔壁塘轉移到隔壁塘,成功率仍然較低。

3、消費市場略顯疲憊。小龍蝦近年來的火爆來源於該品種餐飲文化的興起,但是當一個品種火爆到達一個高峰的時候就會出現下滑的危機,從今年小龍蝦夜宵消費反饋情況來看,熱度是有下降的。

4、稻蝦模式產能過剩明顯。這兩年隨著小龍蝦的興起,很多人投入到這個養殖端來,特別是稻蝦養殖,盲目不節制地擴張產能,導致市場集中上市,五六月份產能過剩造成行情波動較大,今年小龍蝦集中上市時最低售價才6-7元/斤。

5、大蝦持續供應能力弱,養殖技術仍需進一步突破。一些大的餐飲店往往需要一些品質好的(肉質Q彈,肥滿度高等)大規格小龍蝦作為招牌菜,但是在養殖終端提供的量往往抓襟見肘,供應進度跟不上需求,除了由於季節性問題之外,折射出的問題更多的是養殖技術以及養殖理念需要進一步升級。

6、服務端養殖技術可複製性問題尚未解決。目前的小龍蝦是一個實踐技術大於理論技術的品種,那麼就存在區域性的成功養殖或者該養殖者的成功是否能夠可以複製到下一個地方的問題。養殖技術、養殖管理需要做到量化,這樣子才有機會做到養殖可複製性,這不僅僅是養殖者的問題,也是技術服務者(飼料、設備、動保企業等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水產前沿:在這幾年的發展中,小龍蝦已有形成哪些品牌特色,同時不同的地方在品質上的追求存在什麼差異?

翁建江:食品加工廠的進入加速了小龍蝦的快速發展,促進產業多元化的發展,對行情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烹飪方面還是油燜、蒜香、香辣等幾種做法為主,目前非常有特色比如「潛江小龍蝦」、「盱眙小龍蝦」、「荊州小龍蝦」、「南縣小龍蝦」等。不同的區域的消費對小龍蝦的大小需求有一定的差異性,比如北京、天津地區對個頭要求大一些,得是「大紅蝦」的品質,而南方比如廣西,更喜歡製作成蝦球或者蝦尾,殼不要太硬,則需要的是「夾青蝦」即可。

水產前沿:在面對例如像今年行情波動如此之大的情況下,是否有什麼方式可以規避風險,增加效益呢?

翁建江:通過一些數據分析,我們發現做到「早」、「高」、「優」、「大」四個目標,即做到出早苗,出早蝦,養大蝦,追求高品質的理念,可以有效提高養殖效益。目前小龍蝦養殖的收益更多的是來自苗種板塊,像今年年初苗種價格高,成蝦價格低迷的情況,很多養殖時間長的養戶在苗種環節獲利,成蝦不賺錢,這就導致很多新手入行基本上是虧本的。由於小龍蝦持續興起,在養殖端中盛行基本上養得出就能賺錢的風氣,導致近幾年大家的想法都是追求高密度高產,而在規格上沒有太多的關注,在面對今年行情波動的情況下,其抵抗能力弱的劣勢暴露無遺,像今年大小規格蝦的價格差異非常明顯,從5-8元/斤到二三十多塊錢一斤。目前小龍蝦產業已進入成熟的發展階段,小龍蝦賣蝦已經跨進「精細劃分的時代」。

水產前沿:目前小龍蝦養殖水平大體情況怎麼樣?

翁建江:小龍蝦是近幾年迅速興起的,養殖水平相對落後,但是其介入的時間點也剛好是碰上了一個最好的好時代,註定了它的不凡。近十年動保(水質調理理念)、飼料(顆粒料、膨化)發展逐步成熟,為小龍蝦產業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另外隨著各大動保、飼料企業以及各大院校專家團隊深入一線進行授課,加強技術交流,養殖戶的養殖技術逐步得到提升,對整個養殖端來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對小龍蝦的習性了解仍有待加強。

這個產業迷茫的另一個點就是當前養殖小龍蝦賺錢的來源絕大部分是依賴賣苗子,養成蝦賺錢率較低,這個情況對於一些新入行的養殖戶來說無疑是痛苦的。在行情波動屬於正常範圍的大前提下,據數據統計,新手第一年虧本較多,第二年可以達到保本到賺錢,普遍賺錢得等到第三年,當然,這樣就容易錯過了高利潤時期。

水產前沿:針對小龍蝦病害爆發率逐步升高,特別是老口塘,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翁建江:根據長期以來的數據監測,我們發現小龍蝦疾病的爆發跟水體溶氧關聯性很大。當水體經歷低於0.36mg/l之後,小龍蝦在未來幾天必然發病,比如今年小龍蝦「五月瘟」問題,很多是由於水溫上升導致伊樂藻活性下降,加上前期管理不當造成水體溶氧偏低,最後發病嚴重。其次跟養殖密度也有很大的關係,在池塘基建水平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密度超過5000尾/畝時發病率會升高,同時比較難以防控。另外池塘的基礎屬性如鈣鎂離子濃度、總鹼度、總硬度等必須得定期檢測,做到心中有數。在養殖過程中,做到溶氧、PH值、溫度等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水體穩定,才不會對小龍蝦的生長發育產生不利的影響。最終,我們要讓養殖實現水平衡——通過多種智能裝備實現水環境的高度平衡穩定,讓養殖動物在最舒適的環境快速生長為高品質水產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rCcl28BxtCz63RLU3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