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武松和宋江的情義糾葛

2019-07-13     風舞鷹翎

要論起《水滸傳》中知名度最高的梁山好漢,武松絕對位居前列,這一部分得益於他自己的傳奇經歷,也有一部分得益於他的嫂嫂蓮蓮。平常人們最愛談論的八卦便是男女之事,古今中外概某能外。武松也是有真本事的人,雖然小說中他的殺戮很重,但是總體說來比其他愛吃人肉、只知道濫殺的「好漢」要強上太多。他後來的轉變,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把他從一位「打虎英雄」變成了「天傷星」。

宋江其人就不用多說了,很多人讀水滸,最恨的就是宋江,認為是他把梁山的大好前程親手毀滅,導致一八零百位好漢死傷殆盡。要是換個角度來講,梁山眾人真的沒有推翻趙宋王朝的能力,招安也許不是唯一,但是最好的出路。宋江令人詬病的地方是他思想上的矛盾和自私的德行,人品問題而已。

武松和宋江是在柴進莊上結拜的。相對於後來他們看到誰都要結拜的情節來說,二人之間的結拜更顯情義,是真情的流露。雖然在後期,二人因為理念的不同有所矛盾,但是武松還是義氣為重的陪伴宋江走完全程。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武松和宋江的情義糾葛。

兩個失意人的結拜

宋江初識武松是在柴進的莊園中,也算是不打不相識。起因是宋江不慎踢了武松的火盆,武松暴起便要捶他,當然,在主角光環之下,二人又是納頭便拜,惺惺相惜。

適時武松和宋江都處於人生中最為失意的低谷期。武松打了人惹禍上身,避到柴進莊子裡,因為沒什麼名氣和性格問題並不受柴進如何待見,僅是安身而已,心中不忿之氣自然要大些。宋江從一個有權勢的地方吏變成了殺人重犯,遭到朝廷通緝,失去了穩定的生活,寄人籬下,心中自然也不好過。

柴進雖然樂善好施,但是待人接物也分三六九等,人性使然,無從怪罪。似武松這般無名小卒,沒錢沒勢沒地位,柴進能收留他已經實屬不易。宋江雖然在之前靠著權力、金錢和寬闊的心胸在江湖上博得了「及時雨」的美名,但這時候他失去了能「及時雨」資本,從一個得名聲的人變成了需要靠消費名聲過活的人,必定惶恐不安,心有不平。

所以,宋江看到了武松的遭遇,就想起自己的遭遇,大有惺惺相惜之感。武松也沒有朋友說些梯己的話,看到江湖上聞名遐邇、柴大官人待若上賓的宋公明哥哥能搭理自己,不用說也是感激涕零。由此二人結拜為兄,算得情真意切,情投意合。

二人的矛盾出自招安

武松和宋江最大的矛盾就是對待招安的態度。說來很有意思,最早是武松先和宋江提及招安一事的。在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中寫道:

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坐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亦且我又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往,也須連累了花榮山寨不好。只由兄弟去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宋江道:「兄弟既有心歸順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勸,你只相陪我住幾日了去。」

這時二人都已犯下重罪,但是都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得到朝廷的諒解,究其原因,是因為二人都嘗過為官為吏的好處。宋江自不用說,武松在打虎之後也成為了一縣都頭,時日不短,自然感受到了有一定權力的好處。後來梁山聚義時要替天行道,懲治貪官污吏,不過了失去權勢之人的忿忿不平,是對舊日好處的懷念罷了。武松和宋江在這個時候的意見還是統一的,那就是重回朝廷,繼續享受封建體制的好處。

孔家莊一別之後,武松與魯智深、楊志二龍山落草,宋江繼續苟活,最後也扭扭捏捏的上了梁山。梁山大聚義後,在對待朝廷招安的態度上,武松變成了堅決的反對者,公然跳將出來反對宋江。

武松對待招安的態度有如此變化,表面是因為二龍山自魯智深、楊志、武松入主後,算得上盜亦有道的好漢,相比較其他山頭,二龍山落草的態度比較端正,也算得上劫富濟貧。但是深究其原因,武松和宋江招安意見出現分歧,源自所屬的階級地位不同。武松是貧苦人家出身,靠著哥哥的幫扶成長,後來的功名是自己一拳一腳搏殺出來的,雖說有了小職務可以安身立命,總得說來還是處於平民視角看待問題。宋江出身富貴人家,他當吏員是為了融入封建統治階層官僚體系中,保護髮展自己的根基。

出身的不同,看待問題自不會相同。武松上山後是以對等的眼光來看待趙宋朝廷腐敗無能,欺壓百姓;宋江從始至終都沒有放下身段,總是以居高臨下之態來同情世人。這也是梁山眾人為何對待招安的態度不一的原因。

梁山好漢從來不是表面那般相親相愛,嘴上稱兄道弟,如宋江一類人物是看不起武松一類的,同樣,武松也是看不上宋江之流。

武松終歸以情義為先,陪伴宋江始終

梁山眾人被朝廷招安之後,進行了一系列消耗戰:征戰遼國,王慶田虎、方臘。仗是越打越多,兄弟們是越死越少。這時候的宋江已經完全不再遮掩對功名的渴望,拿著弟兄們的屍身一點點的累及自己的功勞。

梁山上的眾位頭領也分成了幾派,有的想重回榮耀更進一步,有的想就此改變身份光宗耀祖,也有幾位是純屬義氣為先,武松就是其中一個。小說中並未描寫那些不願意受招安之人的情形,我們只能憑空想像他們內心的糾結。也許剛開始時候,武松一類的人物也有僥倖的心理,想著招安也不錯,可以憑藉自己的本領贏得一些地位。可惜的是,北宋朝廷並沒有把他們當回事,想的就是一步步弄殘梁山。戰陣越打越多,心也是越打越涼。武松一直跟隨宋江南征北戰,靠的是心中的情義,哪怕這情義只是武松自己給自己堅持的一個理由。

打敗方臘之後,梁山眾人終於可以回朝受封。武松完成了所謂的情義心愿,不願回朝廷,留在六和寺出家。書中寫道:

當下宋江看視武松,雖然不死,已成廢人。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做清閒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宋江見說:「任從你心。」

此時二人對話,已經好似公文對白,沒有了初始時的兄弟情義,可憐武松如此這般重情重義,「愛哭」的宋江也只剩下了一句話「任從你心。」

留在六和寺的武松壽至八十而終,回去的宋江被奸人所害,毒發身亡。孰是孰非已成大江滔滔,逝水東流。


作品均為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請關注風舞鷹翎,歡迎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esh22wBJleJMoPMzhuO.html





大俠蕭峰和酒

2020-03-20
















早點攤的江湖

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