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糖廠|有糖有故事,這裡有屬於老一代珠海人的「甜」,也將擁有「新顏值」

2019-06-02     金灣發布

沉默的機器,遍布灰塵的紅磚廠房,寫著「糖廠」字樣的牆壁,透過玻璃折射進來的光線,一切似乎都那麼寂靜,靜得像時間在此凝固。

但機器運轉的轟鳴聲似乎由遠及近,一步步在靠近。

從市區到紅旗糖廠,珠海大道一路到紅旗路右轉,再沿著水流而上,占地約 5.8 萬平方米的糖廠舊址就出現在眼前,這裡仿佛是游離於時間以外的空間。紅旗糖廠在2018年3月被列為城市更新項目之一,文創園等一系列規劃將在這裡展開,紅旗糖廠這家曾有幾十年歷史的企業正在面臨著新生。

有故事的廠房

紅旗糖廠位於珠海市中部,北側與斗門區隔雞啼門水道相望,東距珠海市中心城區約 20 千米,南至珠海機場 10 千米,地理位置優越,水、陸、空交通十分便利。如今的老糖廠人提起紅旗糖廠的輝煌歷史,還是會念念不忘那個「年產值曾達 1.2 億元」的數字,紅旗糖廠曾是紅旗鎮的經濟支柱企業,生產的主要產品為「珠花牌」 一級白砂糖。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珠海先是有了平沙糖廠,而後又成立了五山糖廠、白蕉糖廠、紅旗糖廠、乾務糖廠,蔗糖產業一度成為珠海市的支柱產業之一。

紅旗糖廠建於 1960 年,蔗糖廠的繁榮帶動了農戶種植甘蔗的積極性,蔗田猶如海浪一般迅速席捲了珠海的農村、田園。珠海地情網資料顯示,1962 年 1 月,珠海西區開始籌建日榨 350 噸糖廠,1964 年 5 月開始擴建為日榨 850 噸,1975 年 12 月擴建為日榨 2000 噸。當時,每逢 12 月至翌年 3 月間,當甘蔗收割時,珠海西部的水道上幾乎都是一條一條運輸甘蔗的船,頭尾相連,成為一大景觀。珠三角糖廠大多臨水而建,為方便運送原料和材料的船隻停泊,紅旗糖廠挖水塘作為港池,運蔗船靠泊後,吊車、斗車等將甘蔗放於傳送帶或輕便軌道上,通過抓鬥、過磅等一系列工序再進入原料處理間或倉庫。

20 世紀 80 年代後,整個珠三角被工業化浪潮挾裹著在時代的洪流中奔湧向前,甘蔗林逐漸被工廠、魚塘、樓盤取代,蔗農也因種甘蔗太辛苦又不掙錢,而逐漸拋棄蔗田到工廠或外地打工。據統計, 2004 年珠海甘蔗種植面積萎縮至不足 7.5 萬畝。這導致糖廠開工嚴重不足,只能壓縮產能,開工的時間也銳減至兩個月,一年中大部分時候機器只能閒置,虧損也日益嚴重。紅旗糖廠是較早受到衝擊的糖廠,2003—2004 年間開始逐漸停榨、停產。

下崗老員工們一時間無所適從,在社區社工的幫助下,成立了糖廠糖史保育隊,對三板社區的糖業文化進行保育和傳承。他們接待來自各地對糖廠時代文化非常有興趣的各種團體,更積極主動到其他社區宣傳糖廠文化。

推廣保育隊大部分員工都年過半百,他們的人生歷程,已經和糖廠緊密聯繫在一起,現在他們年老了也依然繼續著糖廠的「事業」。糖廠對於這支保育隊成員們來說,不僅是曾經工作的地方,還是不能忘懷的事業,各有不同的歲月回憶,但都有著一種相同的動人情懷。

珠江三角洲甘蔗製糖工業遺存量大面廣,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社會經濟價值、科學技術價值和審美藝術價值展現了南方工業遺產的地方特性和時代特徵,在全國工業遺產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意義。甘蔗製糖業適應珠江三角洲的自然條件和地域特徵,推動了以蔗基魚塘為代表的基塘農業和上下游相關產業成長,對廣東乃至全國經濟增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甘蔗糖廠記錄了從民國時期到改革開放後珠江三角洲甘蔗製糖業的發展歷程,見證了廣東近代工業起步、學習蘇聯東歐、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型的全過程,糖廠作為典型的大院型社區,也是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糖廠的逐漸沒落,讓珠海製糖業這一段曾經輝煌的歷史逐漸塵封,現在的人們無從得知這座城市成長的歷史,只能從那些建築和老人的述說中去尋找過往甜蜜的歷史。

如今,紅旗糖廠外不遠處存留一個以此命名的公交站牌,可以通過街面院牆看到當年這一帶的繁華景色,老舊廠房的復古顏色叫人百看不厭。而街道上也會有歷史印記的門面,讓人駐足一讀。

珠三角許多老糖廠的再利用過程,往往更多關注地塊的經濟價值,而忽視了糖廠遺址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未能保留製糖工業遺產的特徵,只重視主要建築的保留,忽視對製糖設備、工藝流程的呈現和幾代糖廠人的集體記憶。紅旗糖廠轉變為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概念剛被提出,便在網上引起了許多老珠海人的熱議。

期待新景象

紅旗糖廠對於出生於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珠海人來說,不僅是一味「珠花牌」白砂糖的甜蜜,更多的是童年的記憶。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一味甜已經是生活中的蜜糖。即將轉型為文化創意園的紅旗糖廠將會是怎樣的新局面,也讓不少人期待。

2018年7月,《珠海特區報》刊登公示,珠海市紅旗糖廠申請對珠海市金灣區三板山西南面的糖廠舊廠房進行拆建類城市更新改造。金灣區紅旗鎮將重點推進糖文化創意園建設,總投資超過 3.5 億元,計劃將其打造成一個集文化、旅遊、休閒於一體的糖文化創意產業園。

紅旗糖廠的改造是「塘糖小鎮」項目規劃的一部分,塘糖小鎮是基於水鄉特色進行規劃和設計的。「塘」是指桑基魚塘的「塘」;而「糖」 則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區傳統甘蔗種植業,尤其是利用「塘基」種植甘蔗的水鄉獨特農業生產方式所孕育出的「糖」文化。「塘糖小鎮」項目規劃包含紅旗糖廠糖文化創意園、三板生態濕地景觀區、沙脊基塘農業體驗區、廣發休紅旗糖廠休閒漁業垂釣區、廣益水鄉民宿休閒區以及四村沿河十里花堤等旅遊景觀項目,每個片區都因地制宜地突出規劃建設主題。

塘糖小鎮效果圖

早前公布的設計方案,將最大限度地保留可利用的建築及富有年代記憶的紅磚外牆,打造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化旅遊創意園區,賦予其一個新舊交融的糖廠文化形象。設計方案將以創意園的中央公園為基地,連起園區的幾個片區,形成一個旅遊循環圈。

目前,國際知名設計公司伍茲貝格在操刀紅旗糖廠總體規劃項目,提出將紅旗糖廠及周邊打造成集現代文化、旅遊、休閒、商業功能於一體的創業藝術聚集區。伍茲貝格的總體規劃,不僅展示著珠海曾經繁盛的製糖產業所傳承下來的令人引以為傲的歷史遺產,也將通過可適性再利用給即將新建的紅旗糖廠賦予未來新的使命。

糖廠博物館 效果圖

紅旗糖廠的未來發展方向是結合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資源優勢發展第三產業,打造一個屬「三產」融合的生態文化旅遊特色小鎮的典範,即利用紅旗糖廠的舊廠房和村的生態農業資源,打造以 「糖」「塘」文化為核心,並集生態、文化、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特色小鎮項目。此開發項目占地面積為 78,877 平方米,將在未來 10 年間分三階段完成,項目建成後將包含一所精品酒店、一間巧克力工廠、一處婚慶主題中心及初創公司辦公區、一所糖廠博物館以及各類餐飲店和零售店。

由工廠改造的精品酒店效果圖

伍茲貝格理事合伙人陳磊說道:「很榮幸為當地居民帶來一個能夠幫助他們了解和展示其輝煌製糖產業歷史的場所。我們的核心設計策略是吸引各類人群,從當地居民、原糖廠工人到遊客、家庭及兒童等,並賦予他們以文化啟迪 , 使這裡最終成為一個展示新舊歷史的櫥窗,為珠海的後世子孫建造一個內涵豐富的文化坐標。」 從充滿活力的零售街區、創意十足的工廠區到寧靜淡雅的婚慶湖及濕地木板路,不同類型的主題區給遊客們帶來截然不同的遊歷體驗。沿途的壁畫、門面裝飾和雕塑品記錄著過往的歷史,吸引遊客駐足,傳遞人文教育。該項目核心區域是一處中央公園,周邊設有其他景觀布景,如一條繁花錦簇的花園走廊、一處雕塑公園、一處耕種體驗園以及由現存池塘和原工業濱水區改造而成的優美水景區和濕地區。

伍茲貝格的設計策略是儘可能保留或重新利用現存建築,再引入能夠完整表達其工業美學意境的新建築和景觀。為此,他們對超過 40 間現存建築的遺產價值、規模及空間質量進行了評估。原工廠的紅磚煙囪將成為該項目最高點的視覺地標,新建築的高度僅限定為 2—3 層,使其與煙囪和諧融合,並區分於原有高層建築。設計公司還通過可持續性設計策略來實現項目與當地環境的和諧共存,包括太陽能屋頂、雨水收集、地熱溫度調節以及推行自行車和水上觀光的士等低碳交通出行方式。

和諧融合新舊之間,創造富有互動體驗的新景象,是紅旗糖廠不久的將來的模樣。

在保留的紅磚灰牆間,「糖」文化底蘊可以延續,傳統文化記憶也可以保留。我們也期待以建築為載體,使空間和人之間發生互動,讓紅旗糖廠迸發新的活力。


來源:《山海間回眸百年——金灣地名故事》

部分圖片來源珠海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e3yFWwBmyVoG_1ZGY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