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心血管介入治療該何去何從,聽聽SCAI主席的建議

2020-03-18     醫脈通心內頻道

新挑戰將帶來新規則,或者至少是基於目前最佳可用數據的新協議。3月16日,美國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學會(SCAI)主席Ehtisham Mahmud教授在SCAI網站上發布了一項非正式治療建議,旨在為如何管理以往需要進行心導管介入治療的已確診或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提供指導建議。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Mahmud教授在公開信中指出,在過去72h內,有7例COVID-19患者被送入加州大學心臟中心。在疫情發生前,毫無疑問這些患者將被送往導管室接受介入治療,疫情發生後此類患者的處理面臨著較多困擾。目前尚缺乏指導心血管疾病患者心導管治療的良好數據,但他們可以借鑑中國經驗,並確定如何將其應用於美國的醫療體系。

Mahmud博士表示,該建議適用於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以及需要進行擇期或緊急導管手術,包括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患者。考慮到美國目前的COVID-19負擔,其認為在我國採用的優先溶栓的STEMI救治方法或不適用於美國。他推薦有STEMI或NSTEMI症狀或血流動力學紊亂的患者,應在心導管實驗室內進行血管造影/直接PCI。如果臨床指征符合,仍建議接受溶栓治療的患者進行補救性PCI治療。

具體建議

對於COVID-19患者、疑似者及目前需要在導管實驗室進行治療的其他患者,治療決策的制定取決於多種因素。部分患者會出現心血管疾病後遺症,包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和心肌炎。最佳的治療方案或取決於該病在當地的蔓延程度,及現有醫療資源和專業知識。目前,採用以下方法似乎較為謹慎:

1. COVID-19確診患者

對於有缺血症狀或血流動力學紊亂的STEMI或NSTEMI患者,可轉送至導管室進行血管造影,並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進行直接PCI治療,整個導管室的人員均應進行適當的傳染病防護。為降低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在穩定的NSTEMI患者中,可僅對症狀頑固的患者進行冠脈造影檢查。

2. 疑似COVID-19患者

此類患者發生STEMI時,應進行直接PCI治療,並進行適當的傳染病防護。若患者發生NSTEMI時,可待COVID-19試驗陰性後進行冠脈造影檢查。

3. 擇期心導管治療

此類患者的治療決策需要不斷調整。大多數此類患者可能伴有結構性心臟病、穩定型冠狀動脈疾病或外周血管疾病,在未較好地評估此類患者未來幾周的情況前,不應進行擇期手術治療。症狀進展較快,或因症狀不太穩定而無法延遲治療的患者可接受治療。

此外,Mahmud博士還表示,患者的治療建議可能會迅速改變,其取決於重症監護室和住院的醫療負擔。我們必須與當地機構和行政部門合作,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南推薦,以及傳染病專家和重症監護醫生的建議,制定最佳治療策略。

醫脈通編譯自:

[1] Cath and COVID-19: SCAI President's Take on Handling STEMI, NSTEMI. Medscape Mar 16, 2020.

[2] The Evolving Pandemic of COVID-19 and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SCAI.March 16, 202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VBj63ABrZ4kL1ViuE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