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中,哪些筆畫為主筆

2019-12-20     長青硬筆書法課堂

一字之中,

到底確定哪些筆畫為主筆,

哪些筆畫為次筆呢?


一般而言,構成字的骨架或在字中起支撐、平衡作用,貫穿或包孕其他筆畫的筆畫,多為主筆。如:「手」字的豎鉤,支撐全字的重量,又貫穿了其他筆畫,是主筆;「逐」字中,走之底承載了全字的重量,是主筆;「要」字中,「女」部的長橫貫穿左右,起到了平衡作用,是主筆;「田」、「句」等包圍結構的字中,包圍部件的右邊筆畫橫折鉤是主筆;「坐」字底橫長大以支撐上部壓力,故底橫為主筆;「人」字中,捺畫支撐撇畫使之平衡,又有撇輕捺重之別,其筆畫本身放縱舒展,為主筆。



從形態上看,一般厚實、長大、舒展的筆,多為主筆。


我們在書寫時,本來先應確定主筆,然後再將其寫得長大、舒展些,寫出的形態久而久之被固定化。如「三」字,我們一聽到這個字,頭腦中就會想到它三橫中底橫最長,故主筆應是底橫。誰也不能把第一、二筆橫畫寫得長於第三橫。「寺」字中,中橫最長,主筆是中橫。「大」字中,撇、捺向左右舒展,故捺為主筆。「月」字中,橫折鉤堅實有力,是主筆。因此,字中哪一筆為主筆,往往是約定俗成的,若在書寫時難以確定某筆畫是否為主筆,可結合左虛右實等因素考慮,如「同」字,根據兩豎並列應左虛右實的原則,主筆應該是右邊的橫折鉤。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即字中有重複的橫畫、豎畫或撇畫、捺畫,若以這些筆畫為主筆,則只能選擇其中適當的一筆做主筆,其餘的筆畫則要收斂。


一、橫並排之字,突出其中一橫,余筆應收縮,使其有開合之勢。如:「三」伸展第三橫,「善」伸展第四橫,「重」伸展首橫,其餘的橫畫應收斂。




二、豎並列的,如「朋」、「阿」、「州」等字,宜伸展最後一豎(鉤)為主筆,其餘的豎則宜適當收縮。




三、數撇重替的,如「彬、多」等字,宜伸展最後一撇為主筆,其餘的撇應短於主撇。




四、有重捺的字,如「從」、「逐」、「食」、「奈」等字,應上收下放或上放下收,收的捺畫則變成長點。這就是李淳在《結構八十四法》中所說的「減捺」法。在隸書中也有「雁不雙飛」一語,其道理是一樣的。



當然,主筆的確定,除了約定俗成因素外,還有個別人為的創新。如:「年」字,習慣上以第三橫作為主筆,但也可以以第二橫作為主筆;「至」字一般情況下以末橫作為主筆,而柳體中的「至」則以首橫作為主筆;「食」在顏體中,首捺變成點(亦稱反捺),末筆的捺畫則加大分量和長度,成為主筆,這樣一方面支撐了來自左上方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填補了右下角的空白。這也是不同尋常的創新。


常見的主筆有長橫、長豎(豎鉤)、捺、撇、斜鉤、豎彎鉤、橫折鉤等。


1、字中以橫、豎為主筆者,橫要平穩瀟洒,起平衡作用;豎要正直挺拔有力,起支撐作用。姚孟起在《字學憶參》中說:「字之縱橫,猶屋之楹梁,宜平直,勿傾攲。」如「寺」、「兵」等字,以橫畫為主筆,「中」、「申」等字,以豎畫為主筆,其勢皆宜平直,而其他次筆則應稍有攲側變化。



2、字中以撇、捺、斜鉤、豎彎鉤為主筆者,在重心穩定的前提下,撇捺應舒展、飄逸。如「大」、「少」;斜鉤向左下方充分伸展,筆力遒勁,有彈性,有韌度,似百鈞之弩發,如「式」、「淺」;浮鵝鉤則要蓄足力量,然後向右展開,使其有風度、有韻味。如「色」、「風」、「元」、「也」等字。



3、凡帶折的主筆,如橫折鉤的彎曲角度要適宜,使直中帶彎,折處用頓筆而非轉筆,不要寫得太大,要有彈性和韌度,筆道厚實,沉著有力。如「月」、「力」、「弓」、「問」、「心」等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McpJm8BMH2_cNUgPC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