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是我國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階段,而今正逐漸步入成熟期,預計2018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8.4萬億。
當前國內電商市場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阿里巴巴以58.2%的市場份額搖搖領先於京東、拼多多以及蘇寧等平台。
和阿里巴巴占據市場半壁江山形成反差的是,很多電商平台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其中不乏具有阿里巴巴背景的蘑菇街。
都說女人的前最好賺,但是主打女性時尚消費的蘑菇街業績卻一降再降。上市不到一年的時間,蘑菇街的市值就縮水了九成之多,只剩不到3億美元。
去年12月7日,蘑菇街創始人陳琪風頭正盛,這一天蘑菇街正式登陸紐約交易所。八年前陳琪離開工作六年的阿里巴巴,走上創業之路。這個決定被很多人所不解,留在阿里巴巴意味著擁有光明的前途。
但實際上陳琪並不是第一次做出類似的決定。高考畢業那年,陳琪放棄填報清華北大,而選擇就讀浙江大學,因為他看中這所學校著名的計算機系。
起初蘑菇街的定位是社區內容電商。女性消費者喜歡分享心儀的商品,蘑菇街正是抓住這一點,利用消費者之間的分享來增加知名度以及流量。
當時蘑菇街所有的商品都源自於各大電商平台,用戶點擊會跳轉到對應的平台,蘑菇街以此賺取佣金。
隨著蘑菇街流量越來越大,受益者不僅僅是阿里巴巴,同時還包括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這樣的局面是阿里巴巴不願意看到的,於是淘寶封殺了第三方導購平台,屏蔽了蘑菇街所有通向淘寶的連結。
這造成了蘑菇街流量大幅度的下滑,此後阿里巴巴曾有意投資蘑菇街,讓其成為垂直電平台,但是被後者拒絕了。
電商的競爭實際上就是流量的競爭,只要有足夠的流量那就不愁沒有買家。在沒有阿里巴巴這座靠山之後,蘑菇街重新找到了合作夥伴——騰訊。儘管騰訊沒有涉獵電商,但是它有王牌產品微信,一款擁有10億用戶的社交軟體。
蘑菇街成為繼京東、拼多多、唯品會之後,又一個進入到微信九宮格的電商平台。此後蘑菇街的壯大,很大程度是依託微信帶來的流量。
不過最終蘑菇街在電商激烈的競爭中還是敗下陣來。和阿里巴巴、京東以及拼多多相比,蘑菇街的體量太小,難以吸引太多的流量,從上市到現在蘑菇街的日活用戶幾乎沒有怎麼增長。
其次和天貓上眾多時尚品牌相比,蘑菇街在品牌知名度上並不具備優勢。
為了在電商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蘑菇街開始嘗試新的運營方式,包括網紅直播等。如果當初蘑菇街接受阿里巴巴的投資,如今的發展是否會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