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讀者展會薦書】用最尊重兒童天性的方式來講述抽象的科學知識

2020-08-13     朝華出版社

原標題:【小讀者展會薦書】用最尊重兒童天性的方式來講述抽象的科學知識

每位家長都有一個難題,孩子總是有許多個為什麼。問題不算多難,但是問題的角度很刁鑽。而且孩子的認知水平不比成人,很多成人習以為常的認知在孩子眼裡還是一個疑問。

儘管孩子有很強的求知慾,但是往往枯燥無趣的科學道理並不是孩子想聽的。 這些科學道理缺少童趣、不夠生動,讓人難以親近起來。

《奇想萬物原理》,就是用一種最尊重兒童天性的方式來講述抽象的科學知識。

大象尾巴=蒼蠅拍??原來是大象尾巴有驅趕蚊蠅的作用。

大象耳朵=扇子??原來是非洲象扇動著床單那麼大的耳朵,來保持身體的清爽。

看雲識天氣,出門的時候可以看一下雲的形狀。但是雲的形狀是會改變的,當它們發生改變的時候,天氣也會隨之改變。

不同的雲有不同的形狀。

有菜花狀的層積雲

也有像一綹一綹羽毛的捲雲(馬尾雲)

還有像魚鱗一樣一小簇一小簇,布滿天空的魚鱗天

通過上面舉例,就能看出這是一套 充滿童趣的科普繪本

繪本作者把一些抽象的科學道理,用圖畫打比方的方式,畫成孩子熟悉的已知的事務,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

而這背後提現的是一種高效科學的學習方法—— 聯想遷移

通感是兒童感知的一個特點,可惜這種對曾有形象再造、聯想、遷移的才能,是大多數成年人已鮮少具備的想像力。我們深惡痛絕 的、告訴孩子們知識的方式是「灌輸 」;我們總希望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願意主動探索、思考。

《奇想萬物原理》為我們呈現的,恰恰是我們深惡痛絕的反面—— 肯定孩子放飛的想像力;引導孩子基於已有的知識架構,將對已知事物的理解遷移到對新事物與新知識的認知上;教孩子學會 科學的思維方法 ——聯想遷移,進而對主動思考 產生興趣。

今日薦書小嘉賓還是來自上海展會的小讀者。

呂方,8歲。媽媽是上海宋慶齡學校的老師。

在會場上,呂方小讀者一眼相中了這套科普讀物《奇想萬物原理》。

如果你也喜歡的話,就戳下方圖片帶回家吧。

《奇想萬物原理》系列包括《神奇的動物》《能幹的機器》《有趣的骨頭》和《古怪的天氣》四冊,適合5-8歲兒童親子閱讀或獨立閱讀。

本系列圖書最大特色是用寫實與虛構相結合的生動形象的兒童插畫來展現動物、機械設備、人體及天氣現象運作的科學原理。極富想像力的大幅手繪水彩畫採用了聯想遷移的表現手法,用孩子熟悉的日常事物來類比相應的生物構造、人體器官、機械功能等,讓孩子對萬事萬物背後的科學原理一目了然,並由此激發對科學知識的無限興趣。

朝華出版社展位地址:位於西陽光蓬區對外出版館內朝華出版社展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71H6HMBURTf-Dn5Cik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