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就要來了,是不是有小夥伴也已經兩個月沒有買買買,就等這次活動了?
雖然Yumi也是這樣「省錢」的。但是不得不說,在打折、大促等活動「大開買戒」,也可能會造成另一種形式的浪費。
回想一下,平時買的衣服和大促時買的衣服,利用率相等嗎?大促時買的衣服,是不是穿的次數並不多?
這些恰恰都是趕大促的後果。所以本著「不亂花一分錢,不閒置一件衣物」的原則,今天這篇必須在剁手前看完~
『 你需要的並不多 』
首先問一下大家,你認為一個人一年,總共需要多少件衣服呢(不包括內衣)?
根據調查,女生基本上會擁有100~300件。這意味著什麼呢?
按照一年100件衣服來算,每個季節有25件,假設上衣15件,下衣10件,即使15天都不重樣的穿,一個季度,一件上衣的出場時間只有6次。
如果你的衣服有200件,平均每件被穿出去的機會只有2次;總數是300件的話,就會有近一半的衣服穿不到。
我們不是明星藝人,沒有那麼多活動和場合需要換衣服,所以真的不必要買太多。一個季節有10件,一年有40件就OK了。
不過呢,這也要依據個人而定,跟職業、需求有關。但普通人最高的極限是一年100件。
『 適合你的衣服及數量 』
衣服是用來穿的,也是用來展示自我的。所以不能為了不買而不買,還是要考慮自己的生活需要。
1,思考一下你的生活場景
可以在紙上羅列一下,你的日常安排。像下面這樣:
然後再思考,這些日程中,需要什麼樣的衣服,需要幾套?
以上的生活場景中,10件衣服絕對夠用了。但是如果你還有其它需要,比如商務洽談、演講之類,可以適當多加兩件。
大促時恰恰是購買基本款的好機會,因為最不會出錯。
而有很多衣物是隨著流行不斷更新的,在買前,先整理一下衣櫃,最好用照片或圖畫記下來,更容易做篩選。
需要更新的和不怎麼穿的,果斷地斷舍離。
另外,同樣款式或顏色的衣服,也不要有2件。
2,想像一下你的理想生活
不同年齡段的人,理想的生活和規劃是不同的。首先要自己確立自己想要的及適合的。
20歲+的人追求潮流,因為青春,隨便穿穿都好看,不問價格高低。
也許流行單品會占據你的大部分衣櫥。
30歲+稍微有了些積蓄,生活和事業也有了一些進展。審美和服裝,也都更有功能性。
需要購買那些能幫助自己事業上升的,有好品質、好設計的單品。
40歲+的人,可以說是到了穩定階段,不管是穿衣品味,還是事業與生活。
沒有太多功能上的要求後,反而開始追求舒適。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不同單品的分配。根據自己想要營造的的形象,還可以具體到:襯衫2件、T恤3件、外套2件……
3,衡量一下衣櫥的收納率
很多衣服買回家沒地方放,不得不扔掉一些。如果捨不得扔,或者還在穿該怎麼辦?這就是買前的必要功課——整理衣櫥。
把需要淘汰的衣服移出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計算衣櫥的空間。
(衣櫥長度÷3cm)×0.8,大概就是能夠容納的衣服數量,而且取放也會更方便。
4,買之前問自己這個問題
趕上大促很容易被大折扣沖昏頭,往往覺得「超值」的衣物,買回來就被閒置。為了不白花錢,下單之前問自己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件衣物買回來,一定會得到充分利用。
如果你猶豫或否定了,說明你並沒有那麼喜歡它,那就堅決不能買。
Yumi說:眼看著雙十一就要來了,雙十二和年終大促還會遠嗎?
買前的反思思路今天先說這些,小夥伴們在「剁手」之前,一定要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需要,然後對比購物車裡的商品,是不是真正該買的。
如果並不是自己會穿到或用到的,就果斷的刪除吧,相信大家會得到更清爽更開心的購物和穿搭體驗~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用,就轉發給更多人吧 :-D
日劇《同期的櫻》
日系志,志在找到專屬你的美(rixizhi)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