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聰明寶寶的方法在這

因為之前從事早教工作,我一直在思考怎樣去通過後天的培養,讓孩子能夠聰明伶俐。當然我不是想說自己孩子多麼聰明。身為早教老師,我始終認為每一個寶寶都是天賜的傑作,都有自己的發光點。何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身為父母無須讓自己寶寶和其他孩子對比。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智慧和勤奮,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我的寶貝兜兜是四個月開始喊爸爸媽媽;基本一歲開始會說話;現在一歲半會唱英文字母歌、兒歌,會背誦二十多首古詩詞;現在說話流利,和大人溝通沒有任何限制;每天閱讀繪本、科普、英文單詞能達到三個多小時。我更為我的孩子自豪的是他能完全靜下心去看書、探索,也能和其他夥伴玩耍的很用心,不會吵鬧爭奪等。

我和其他寶媽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寶貝能夠聰明健康可愛。不過還是要先說明一下,我認為這個聰明是指寶寶有好的記憶力和理解力,能夠積極陽光地融入集體。聰明寶寶的可塑性很強,不僅能快速接受到各種教育,而且能不斷地挖掘自我潛力。寶寶的聰明是由先天因素和後期培養共同決定的。既然我們不能改變先天原因,那我們就後天完善對孩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下面我把培養聰明寶寶的一些方法和大家分享,希望能給寶爸寶媽們啟示。

一、讓寶寶有安全感,為孩子創造安全舒心的環境。

世界最權威的腦神經科學家JohnMedina最新研究提到:人類所具有的每一種技能都是為了避免自己被滅絕而進化出來的。學習能力也不例外,它不是大腦的主業。只有當安全需要得到滿足之後,大腦就能在完成主業的情況下去學習各種知識;如果得不到滿足,大腦就沒有剩餘的資源來學習其他知識。

既然安全感對於寶寶這麼重要,那我們就要注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為寶寶打造安全舒心的環境。我有以下做法:

1.新生兒時期母親和寶寶儘早接觸和母乳喂養

中央電視台曾經拍攝過一篇《器官捐獻,愛讓心跳不止》的公益廣告,視頻中去世媽媽捐獻的心臟雖然在另一個人身上跳動,可是新生寶寶還是能聽到。這種母子心系之情讓人淚流滿面。所以當寶寶出生以後,要儘快讓寶寶和媽媽接觸,並且儘早讓寶寶喝母乳。剛出生的寶貝在媽媽的懷抱里安靜地喝著奶,享受媽媽愛地撫摸,甜甜地進入夢鄉。這種媽媽給新生寶寶的安全感是什麼都替代不了的。同時,在寶寶前六個月,媽媽儘量要自己看護寶寶。我從月子裡就開始自己照顧兜兜,的確做飯、洗衣、看護小傢伙會特別累,可是自己去經歷這些,更能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2.及時回應和滿足寶寶的需求。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經指出三歲之前寶寶的哭鬧是內心需要得不到滿足的一種表達,是生理需要決定的,比如寶寶飢餓、恐懼、沒有安全感等。嬰幼兒情感表達得到的回應越及時,才會越具有安全感。其實想想我們媽媽對寶寶的及時回應,會讓寶寶始終信任父母,信任這個環境,那他整個成長過程自然很舒心順利。因為他相信自己的父母會及時的回應和滿足他。相反,那些始終得不到回應的寶寶,會始終處在「得不到」的恐懼中,自然會沒有安全感,脾氣也會越來越暴躁。比如兜兜現在遇到難題會哼哼想哭,我會先告訴他:別著急,媽媽在這裡。那下次再遇到類似問題,兜兜就不會想哭了,而是主動尋求我的幫助。因為他相信媽媽。

3.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親親我。

父母對寶寶的肢體接觸同樣可以帶來安全感。正如兒歌里描述的,爸爸媽媽和孩子的親密互動,能讓寶寶接受到父母的愛,感覺自己很幸福。比如我們給新生兒做撫觸操,配上細膩關愛的語言,小傢伙們都會高興地手舞足蹈。我喜歡親兜兜的臉頰處,當表現很好,或者有很大進步的時候,我都會抱住他或者親他臉頰。兜兜都會一臉幸福高興的樣子。

4.一歲之內不輕易挪動家裡的擺設,給寶寶穩定熟悉的環境。

蒙特梭利曾經在書中講述過一個9個月寶寶哭鬧的原因,是因為媽媽換了衣服,從而引起寶寶的陌生感。別看寶寶小,其實他對周圍環境有著特別仔細的辨識度。有時候家裡一點變化,都會讓一歲以內的寶寶感覺不安心,所以我們儘量不要經常去挪動家裡的擺設,甚至包括一些小物件。兜兜月子裡,因為喂奶方便,我一直亮著一盞特別小的夜燈。幾個月後晚上小夜燈不亮了,但是兜兜就睡不踏實了,直到重新出現那點微弱的光。

二、用發散性思維積極和寶寶溝通

發散性思維是大腦思考時呈現擴算狀態的一種思維模式。比如我們經常所說的「一題多解」、「一物多用」等都是其表現。蒙特梭利指出:反覆操作是兒童的智力體操。這告訴我們嬰幼兒是在不斷重複中發育智力的。所以我們要用廣闊的思維反覆操作練習各種行為動作,從而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1.讀繪本時,要引導寶寶多想多說

這裡尤其需要指出我們給一歲以內的嬰兒選擇的繪本必須一直反覆使用,不能總是變換。因為寶寶一方面需要不斷重複繪本卡片的內容,才能真正對其大腦有用;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保護寶寶的安全感。比如月子裡看的黑白可和彩色卡一直保留到一歲,兜兜才徹底不想去翻看了。八個月之前,我是每天給他講繪本。到了九個月,我會鼓勵寶寶自己慢慢發音,比如果果、魚兒等。一歲以後,因為經過一年的繪本卡片學習,寶寶每天的積累基本就可以自己去看懂這些繪本或者卡片了。所以我們可以指著圖片讓寶寶自己講述。比如兜兜講《小蝌蚪找媽媽》、《拔蘿蔔》等。

2.帶孩子戶外互動時,要讓寶寶多觀察。

我們帶著寶寶去戶外的時候,寶寶會看到腳下的小蟲、小石子、小樹葉等太多的東西。這時候當孩子去觀察研究的時候,我們不要去用髒、怕等理由阻止孩子。因為這就是鍛鍊寶寶思維的好方法。而且我們還要引導寶寶去觀察想像。比如兜兜拿起來一塊鵝卵石,我問他是什麼形狀。前期他肯定不知道什麼形狀,那我告訴他圓形,以及圓形的定義。一整天我把遇見的圓形都告訴他。比如圓形的凳子、圓形的餅乾、圓形的水果等。那他自然就記住了什麼是圓形。同樣方法,孩子也會記住各種顏色、其他形狀等。當寶寶都熟悉這些以後,我們就要鼓勵寶寶自己去發現。比如我拿了一根扁豆,我問兜兜有沒有和這個扁豆一樣形狀的東西。那他就會找到筷子、鉛筆、樹枝等東西。這種思維模式的訓練,可以讓寶寶大腦更加靈活。

3.父母和寶寶之間的溝通要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和邏輯性。

懷抱這個新生命,看著寶寶美麗的大眼睛,我們有好多話要和他說。從這個時候開始,我們就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我們要想讓寶寶以後有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那我們父母自己首先就要做到。首先,我們要儘量用標準普通話。為了教兜兜說話,我重新開始學習普通話理論與實踐。當然也絕對不能有髒話或者口頭語等。不要以為幾個月的寶寶聽不懂,寶寶每時每刻都在接收著父母發出的信息。其次,我們和寶寶交流的時候,也要注意邏輯性。比如要用簡單直接的語言和寶寶聊天;要告訴寶寶某些道理,我們可以先舉一個例子,然後再引出我們想說的道理。

三、潤物細無聲式學習法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杜甫《春夜喜雨》里的名句。意思是說春雨將大地萬物滋潤。這裡引用是指我們的教育也要想春雨一樣,不知不覺讓寶寶收穫到知識和快樂。我們給寶寶提供了安全,也有了邏輯思維能力,那下一步我們就要讓豐富多彩的知識去影響孩子。

1.懷孕期間,准媽媽要和胎兒多溝通。

現代科學已經證明,寶寶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而且會對此有各種反應。懷孕期間,准媽媽可以多和寶寶說話,可以聽優美的音樂;也可以讀書或者學習研究其他科學理論知識。

2.新生兒時期,輕音樂和黑白卡幫助寶寶認識這個世界。

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除了媽媽能帶來安全感之外,還充滿了各種好奇。我們可以每天給寶寶看黑白卡20分鐘。給寶寶講述卡片的內容,模仿各種聲音和表情。期間配上優美的純音樂,寶寶會表現得特別興奮。

3.古詩詞是媽媽哄睡寶寶的好幫手。

古詩詞朗朗上口,用詞優美;每一首古詩都是一幅特別生動美麗的畫面。所以特別適合孩子們學習。對於嬰幼兒來說,古詩同樣具有魅力。而且不用特別教給他們,我們只需要每天用古詩來哄睡寶寶,慢慢寶寶就悄悄學會了。比如兜兜六個月時候,我就用李白的《將進酒》來當做睡眠曲。結果兜兜一歲會說話後,最先會背的就是這首詩。

4.英語發音可以讓寶寶喜笑顏開。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神經學研究所、麥吉爾大學神經研究所和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的新研究發現:兒童學習第二語言可以促進大腦發育。

好多媽媽會不知道和小寶寶說什麼話,不知道怎樣逗他們笑。那可以試試用英語發音來逗寶寶。不僅能讓寶寶高興,而且可以讓寶寶學會英文字母和單詞等。比如我們和寶寶走在路上,可以用英語單詞給寶寶介紹大樹、天空等。

5.抓住寶寶生活中的每個科普機會。

為了引導孩子對自然和人文科學感興趣,我們可以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注意。首先就是對小寶寶提出的問題,我們家長要嚴謹回答,必要時候我們可以查閱各種資料。其次,在生活中要多鼓勵寶寶去發現。比如兜兜喜歡玩具小汽車,會拆開看小汽車內部構造,然後發現汽車都有著相同的構造。這種發現讓他高興了好幾天。遇到下雪、打雷、下雨等天氣,我會引導兜兜發現天空的變化。每次小傢伙都會特別樂意去找到這些小變化。

四、多讚美鼓勵寶寶,父母和寶寶一起努力。

美國總統歐巴馬曾經在訪談中提到過:父母的讚美成就了自己。而且他也會經常和女兒交流:今天我有沒有讚美過你。讚美可以讓孩子擁有自信和快樂,擁有更多成長的力量。

1.讚美孩子的努力。

讚美和表揚不同,表揚重在結果,而我們更需要的是讚美孩子努力的過程。無論結果怎樣,我們要看到孩子為了目標所做出的努力。我們要讚美孩子的那股拼勁或者好奇的精神,這樣才能讓孩子不放棄。

2.父母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我們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首先要做到。同樣,我們做不到的,我們也不能要求孩子去做。比如我們父母都不能靜心去看一本書,又有什麼理由來要求孩子呢。教育從來不是階段性實行,是伴隨一生的夥伴。所以我們家長和孩子一樣,都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關於如何養育聰明寶寶的一些方法。祝福每個孩子都健康聰明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