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票價結局只能是被人低看,而不會贏得尊重

2019-11-07     艾維電影

不久前,艾維電影發布了《這1200多家影院都在做的事,你必須知道!》這篇文章,後台有朋友感到疑惑: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上座率低、競爭激烈的現實下,部分業內人士都在說應適當降低票價,給觀眾更多的優惠。走高端路線意味著多投入,這些投入都需要通過高票價找回,還怎麼給觀眾優惠?沒有了票價上的優勢,怎麼和其他影院競爭呢?

說實話,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或許我們可以從以下的幾個事例中得到一些啟示。

公牛為什麼那麼「牛」

早年,慈溪市有幾百插線板家庭作坊,是全國有名的插線板生產基地。阮立平的親戚朋友都在做這一行,他們沒有足夠的資金投資生產,就拿著別家作坊生產的插座樣品到全國各地去推銷。

那時候,阮立平的親戚朋友基本都在做這一行,不過主要是拿別人生產好的產品到其他地方售賣,由於有地理位置的便利,阮立平工作之餘也幫忙推銷,在銷售過程中,他發現這些插線板質量很差,有的還沒有賣出去就壞掉了。技術出身的阮立平開始研究插座修理,每次拿來貨,他都要先檢查一遍,把壞的修好了再賣。阮立平日漸掌握了插座的構造原理,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1995年,他下海經商創立了慈溪市公牛電器有限公司。那時正是芝加哥公牛隊如日中天的時候,喜歡打籃球的阮立平便把公司品牌取名為「公牛」。

前文已經提到,慈溪大大小小的插線板家庭作坊有幾百家,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基本都在打價格戰,但阮立平並沒有走這樣的道路。

剛成立公司,阮立平便以「用不壞」為公司目標,專注品質,拒絕粗製濫造,克服了插座使用過程中常見的鬆動、接觸不良和非正常發熱等問題。

公司發展壯大後,公牛甚至成立了課題組,專門研究產品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對於「用不壞」的公牛理念,周圍一些同行不以為然:「質量這麼好,都用不壞,那產品賣給誰?」

但阮立平堅持走高質量、高價格的差異化路線。公牛產品一問世,就廣受歡迎,雖然價格貴了一倍多,但使用安全,質量有保證,公牛逐漸在消費者中建立了口碑。

今年6月,在廣東中山古鎮,「2018中國LED照明燈飾行業100強」迎來了揭榜時刻。其中,公牛集團以「2018年銷售業績90.65億元」穩坐百強榜單第三位,「插座一哥」當之無愧。

「有五金店的地方就有公牛插座」,它沒有百年歷史,卻算得上是中國具有工匠精神的企業之一。

格力手撕對手

在今年的618購物節前夕,格力電器在官方微博上發布了奧克斯生產的不合格產品的舉報信,引起了輿論的強烈關注。

有人可能會問,格力為什麼有底氣舉報奧克斯呢?

這就得從格力發家史說起,大概20年前,國內的空調行業大多深陷價格戰的泥潭中無法自拔,彼時,格力率先跳出來,走上漲價之路,把漲價獲得的利潤投入到科技創新中,大大提高了格力空調的質量,逐漸成為空調行業的領袖。「好空調,格力造」、「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等宣傳語,無不彰顯了它的自信,高質量的產品為格力贏得了行業話語權。

當然,也有人認為格力在618電商節前夕舉報奧克斯有為自家產品做宣傳之嫌。因為奧克斯空調很便宜,網上只需要一千多就能夠買到,憑藉超級高的性價比,奧克斯在電商領域如魚得水。

不管格力與奧克斯之間有何恩怨,從產品質量本身和市場認可度來看,奧克斯確實遠遜格力。

此外,像申花、新科、米博這樣的品牌,恐怕絕大多數的消費者根本沒有聽過。

海信的「高價」逆襲之路

有人說,今年是國內彩電行業的「寒冬」,一方面,用戶被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小屏產品分流,另一方面,房地產的不景氣也間接影響了彩電市場。近日,奧維雲網發布了《2019年中國彩電市場第三季度總結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為1034萬台,同比下降3.6%;零售額為277億元,同比下降10.4%。市場自2018年四季度以來,開啟連續四個季度下滑態勢,低迷成為常態。海信的情況卻剛好相反,與其他產商「日子難過」的境況不同,海信電器第三季度仍獲2.02億元凈利潤,環比暴增471.51%。

今年9月份海信電視零售額占比達到20.61%,連續9個月突破20%的行業標杆線。

海信之所以能在「寒冬」中逆勢而上,與其在高端品牌上的高價策略不無關係。而海信之所以敢定高價,在於其掌握了部分核心技術。在新技術的運用上也領先國內彩電行業。比如,海信宣稱其圖像處理晶片比肩索尼;最新產品能識別16種方言;在傳統的液晶面板技術領域,自主研發了ULED電視、相關技術實現了畫面亮度、對比度、色彩還原性等方面的提升;今年7月份海信推出了全球款台疊屏電視,以150000:1的超高對比度驚艷世界;8月份,海信更發布了國內首款社交電視S7系列,讓電視不再是冷冰冰的一塊螢幕……

這一系列技術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是海信劍指高端,謀求合理利潤的戰略訴求。這也是整個國產電視行業陷入虧損泥潭,而海信卻能一鳴驚人的關鍵原因。

回到影院行業,在艾維記者看來,一系列事實證明,價格戰只會越陷越深。如果一味地走低價路線,影院賺不到錢,服務質量必然會下降,觀眾得到不好的體驗,自然也就不會來。

其實,國內部分影院嘗試過走高價路線,但迫於現實(其他影院都低價、觀眾對價格敏感,不買帳等)基本上都沒有堅持下去。

但是這能證明影院走高價路線是錯誤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當然,影院走高價路線,不能簡單理解為簡單的漲價。高票價的背後需要高質量的視聽體驗、好環境、貼心的服務做支撐。

同時,影院還需要對自己的發展策略有信心。也許影院剛開始走高端化、高價路線路線時,會暫時損失小部分觀眾,但只要長期堅持,用高品質和高服務支撐相對較高的票價,一定會得到觀眾的認可。

其實,觀眾都明白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比如,支持4K+3D+120幀版《雙子殺手》的CINITY影院,票價相對於其他影廳高出不少,但目前為止,網上並沒有關於CINITY影廳的差評,並且,在記者的實地採訪中了解到,CINITY影廳的上座率普遍高於其他影廳。這也就證明了如果影院能夠提供高質量的視聽體驗、高質量的服務以及優質的觀影環境,還是有很多觀眾會為高票價買單的。

當然,我們並不鼓勵所有的影院都走高價路線,影院走高價路線需要因地制宜。正如國內插座行業沒有幾十個「公牛」、空調行業沒有幾十家「格力」一樣,要求國內2萬多家影院都走高端化路線是沒有意義的。

參考資料:

1.《國產電視「價格戰」走不通!海信電視用「高價」上演逆襲》 作者:閒搞機 (來自今日頭條)
2.《低價的企業都死掉了,只有高價才能拿走行業70%的利潤》作者:漆點品牌諮詢(來自今日頭條)

想要了解更多電影方面資訊詳情,搜索作者微信公眾號「艾維電影」或者微信號film186」!精彩內容與你共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2eHRG4BMH2_cNUgoL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