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什麼是公正?在千千萬萬普通人看來,公正是立案更容易,打官司更方便,解決糾紛更高效,是經得起圍觀的庭審,是能兌現的勝訴權益,是安居樂業的家園,是值得期待的明天。
剛剛過去的一年,人民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持續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不斷健全解決執行難長效機制,為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即日起,人民法院報開設「2019,公平正義在身邊」專欄,推出系列綜述報道,重溫人民法院工作的發展進步,展示人民法院向著公平正義砥礪奮進的生動實踐,敬請關注。
消除貧窮落後、盡享綠水藍天、保護財產安全……這些簡單而美好的詞彙,承載了無數中國百姓對幸福、安定生活的熱切期盼。
2019年,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2020年新年賀詞,溫暖而振奮人心。
三大攻堅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也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過去的一年,人民法院以堅定戰勝困難、應對挑戰的意志和決心,拿出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勁頭,為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保駕護航。
不斷強化制度建設,使制度優勢加快轉化為治理效能,是這一年司法護航三大攻堅戰的鮮明主線。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補齊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
2019年8月8日,湖南省岳陽市君山區廣興洲鎮聯合村村民樂志勇逢人就樂。原來,君山區人民法院扶貧幹部不久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為半身癱瘓的他辦了低保、購買「扶貧特惠保」、爭取危房改造補貼……讓他對生活又充滿了希望。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鏗鏘有力。
地處中原的河南省寧陵縣、睢縣,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定點扶貧縣。自1995年起,在24年不間斷的幫扶中,最高法院共派出11批共29名扶貧幹部和10名中央選調生紮根基層,並創建獨具特色的「司法+」扶貧模式。
2019年5月9日,河南省宣布睢縣、寧陵縣兩個貧困縣脫貧摘帽,提前兩年完成貧困縣摘帽的歷史任務。
察民情、解民憂。從年初到歲尾,人民法院服務保障脫貧攻堅戰的暖心之舉,從未停歇。
2019年1月16日,浙江省松陽縣人民法院順利執結一批欠薪案,為197名農民工追回共計700餘萬元工資款。
年末,最高人民法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審判執行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案件綠色通道,最大限度降低農民工維權成本和門檻。
打好防治污染攻堅戰,讓良好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
一組破壞生態環境的數據觸目驚心——
在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情況下,益正公司非法收集危險廢物443.685噸,直接排放至城市污水井並沿污水管網進入長江,造成自來水公司停水172小時,直接經濟損失百餘萬元。
2019年8月,經過二審審理,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堅持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對該案中居間介紹、非法委託、非法處置等犯罪鏈條各環節參與人均依法嚴懲,形成了對破壞生態環境犯罪行為的有效震懾。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
2019年,人民法院緊緊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目標,準確把握髮展與保護協同共生的辯證關係,切實強化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的底線意識,嚴格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的科學路徑,不斷強化生態公平、預防為主、注重修復、系統治理、嚴格執法的理念,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願景。
過去的一年,為打好防治污染攻堅戰,人民法院打出了「組合拳」——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座談會紀要,嚴厲打擊生態環境犯罪,追究生態修復責任,保障人民群眾環境權益;
人民法院著重審理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大氣污染案件,助力藍天保衛戰;
積極構建區域流域協同保護機制,保障長江、黃河、大運河等重點流域生態環境,助力碧水保衛戰;
依法審理土壤污染案件,積極探索適用限期修復、勞務代償等土壤修復方式,助力凈土保衛戰。
截至2019年12月,全國共有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1203個,以適應環境案件專業性、復合性、多元性特點。江蘇全面啟動新一輪環境資源審判機制改革,設立南京環境資源法庭與9家按照流域等功能區劃分管轄區域的專門法庭,跨行政區劃對環境資源案件進行集中管轄和專業化審理。
環境污染治理既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人民法院手中有「劍」,肩上有責,須久久為功。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最高法院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較好保障了民營企業的權益和司法需求,讓民營企業感受到了公平、公正的司法環境。」2019年5月30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召開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同華深有感觸地說。
歷史深刻地昭示,要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衝擊。
2019年,人民法院充分發揮民商事審判職能作用,以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工作重心,重點抓好產權保護、金融審判和破產審判三項工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高水平司法服務和保障。
10月24日,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躍升至31位。在世界銀行的10個一級參評指標中,與司法密切相關的「執行合同」和「辦理破產」指標均有提升。
中國司法獲高分的背後,是一系列未雨綢繆、卓有成效的制度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先後印發《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和《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五)》,不斷完善公司、破產法律制度,並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設立破產法庭,切實提升破產審判專業化水平,努力提升破產案件債權回收率。
為規範投融資市場秩序,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制定《關於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為中央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三大攻堅戰,是一場必須取得全勝的戰役,「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唯其艱難,更顯勇毅。2020,讓我們只爭朝夕,鉚足幹勁,一鼓作氣,交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優異答卷。
來源:人民法院報
記者:郭士輝 | 編輯:沈圓圓 魯婧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1pHdG8BMH2_cNUgeTJ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