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帶來最大改觀的演員,易烊千璽繞不開了

2019-11-01   風影電影

如果要談今年給我帶來最大改觀的男演員,易烊千璽是繞不開了。

《長安十二時辰》里,第一次認認真真地看他演戲,李必這個角色雖然年輕,但手段犀利、殺伐果決,外表看似清高孤傲、實則又有血有肉。那是一個難度很高的角色,但易烊千璽的眼神里一直很有戲。

而他在《少年的你》中的表現則完全出乎意料,顛覆了我的認知。對於第一次擔當電影主演的他而言,這實在是一個很高的起點。

小北是一個從小混跡街頭的人,他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的泥濘里,過著和他這個年紀的高中生完全不同的生活——終日打架混日子,目光所及沒有未來。他對世界有自己的見解,但無力掙脫自己的人生,直到遇到陳念。

不得不說,易烊千璽演得生猛而又細膩,從頭到尾都提著一股勁兒,是掰扯不開的銳刺和柔軟、傲氣與自卑,直到最終的獄中相見,才在笑容里有了些許釋放。

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對戲,有些遇強則強、互相抬戲的意味,一如當年的《七月與安生》。

周冬雨飾演的陳念,這個陷入絕望與無助中的乖女孩,是相對比較陰鬱、外弱內剛的。她是我們傳統意義上沉默寡言的好學生,卻遭遇了種種不幸,在短短几個月中經歷了人生的重大變化。所以,她的整個表演所突出的是各種不同層次的哭戲,裡面帶有強烈的不確定性與流動感。

而易烊千璽飾演的小北,由於悲慘的身世,從小就要學會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人物的外殼勢必要比實際年齡大上一些。小北相對陳念而言更為定型,情感外露得更少、更內斂。但這並不意味著小北這個人物在戲的空間上是受到壓制的,相反,易烊千璽的表演在限制下仍舊顯得非常銳利,在演法上和周冬雨有蠻大的差異,兩者的表達方式其實是不同的。

在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很多小北的打戲,這些戲的來由常常被省略,只有臉上的傷痕不斷刷新著。「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沒本事被欺負的人,和有本事的壞人。」他多數時候要讓自己成為後者,才能在一間破小的危房裡活下去。

這些傷痕並非是所謂的「男人的勳章」,不過是人能活下去的證明。他和奮戰在備考前線的陳念,看似過的是兩種生活,實則又是相似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唯有彼此理解對方。陳念問他疼不疼,他答道:「陳念,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

另一類經常出現的場景,則是帶帽尾隨,連監控的窺視都要想法設法躲開。這種隱藏的、掩飾的、躲閃的眼神,但凡其中流露出細微的真情,都是致命的。而這也是電影中易烊千璽的表演,之所以驚艷的原因——是在派出所時突然張揚地大喊「想活命就閉嘴」,是在亂糟糟的床上說起身世時突然划過眼角的淚痕,是在騎車載著陳念時隱隱顯露的微笑。

這張臉因此變得生動,在隱匿的背後有著複雜的情感。就是如同這般抓住精準細節的同時又不去做刻意放大化處理的表演,才能扛住這麼多特寫鏡頭的堆積,讓觀眾感受到角色自然的生活質感,相信銀幕上的易烊千璽就是小北。

易烊千璽演得最讓我動容的一場戲,是小北所主導的、被抓前的「離別」。

這是對他們相遇的回應,兩人僅有的兩次接吻都是「情非得已」、都是「血肉模糊」,但卻因為不同的情感,而走向截然相反的方位。易烊千璽在這場戲中放出了自己此前所積攢的全部能量,強烈、純粹。

《少年的你》不過是曾國祥執導的第二部長片,卻再次遠遠超出了我的期待。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他在這部作品對前作《七月與安生》的繼承與改變——仍舊是大段的手持、人物大特寫,仍舊是在層次複雜的大膽反轉中揭示人物最深的情感。

但不一樣的是,《少年的你》將一切都處理得更加極致,無論是前半部中的校園問題,亦或是後半部中與成人世界對抗的糾葛,都嚴密地構成了一幅更為鮮明、猛烈的社會樣貌。《七月與安生》中的「走出去」,與《少年的你》中的「走出去」,已然不可同日而語。致小北,也致所有人。希望身處暗夜裡的你們相信:憧憬光明,就不會懼怕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