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這本書,似乎很適合發展各色陰謀論。
比如,咱們可以這麼解釋:話說,被孫悟空、孫行者、孫大聖、「這潑猴」、弼馬溫這些稱謂戴滿腦袋前,那猴子本無姓氏。《西遊記》開頭,就說這猴子無根無源,無父無母,是花果山上受天地精華,孕出一個石猴。
這猴頭,連姓氏都是到了西牛賀洲,求師父菩提祖師給取的:姓孫。按排行,叫他悟空。「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冥頑須悟空。」因為是個猢猻,所以姓孫,姓取其自然本性;名字是勸導他悟個「空」字。這名字,簡直天生就是要信佛的。所以後來跟了唐僧,法名都不須變。簡直是打一開始,就給他起好法名啦?
說到菩提的真實身份,自來也是評論紛紛。如果跨著《封神演義》分析,咱們可以猜他是准提道人、接引道人、燃燈古佛、通天教主……當然,跨書討論之風不可長,不然《水滸傳》和《金瓶梅》聯合開門「金水學」,紅粉棍棒都齊全,那就不得了了。
接著就得說天庭了。
悟空海歸而來,猴氣里有了幾分禪意;之後猴氣發作,下海搶了金箍棒、地府劃了生死簿。占山為王不服管。於是招來了天庭的注意。
《西遊記》里天庭的組織結構很有趣:按道家說法,玉皇大帝本體是三清祖氣,是道教高級神明;但在《西遊記》世界體系里,玉帝在天宮秉政,是為天地間最大領導;諸位天王大將、星宿功曹,是文官武將,兩班相侯——擱這群幹部里,也夾雜著太上老君這位道家始祖。
其實這設定已經有些混雜了。比如四大天王多聞廣目持國增長,該是佛家的;哪吒和李天王也出於佛教神話;怎麼就歸了天庭,被道教的玉帝管?那咱們就不知道了……
大聖鬧了天宮,於是天庭發動了十萬天兵圍剿軍。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是天宮本地部隊;觀世音菩薩派惠岸出戰,是佛家增援部隊;二郎真君屬於獨立小藩王,聽調不聽宣,所以他動手時,還要跟李天王說清楚:「若我輸與他,不必列公相助,我自有兄弟扶持;若贏了他,也不必列公綁縛,我自有兄弟動手。」
最後老君扔了金剛圈,哮天犬咬住了大聖腳,二郎擒了大聖。天庭靠了聯軍,完成了大聖圍剿戰。
可是擒大聖易,修理大聖難。終於老君拿出八卦爐要煉大聖——道家神器,成了烤肉刑具,也不怕以後老君鍊金丹時都帶猴臊氣。悟空破爐而出,打到靈霄殿前,玉帝沒法子了,趕緊拜請西天如來。至此,佛家至尊終於到達現場。
陳奕禧題《西遊記》圖冊。(@視覺中國 圖)
悟空和如來的對話,很耐人尋味。悟空問如來,玉帝憑什麼掌管仙界?如來強調玉帝的優勢是「苦練長久」,所謂「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這意思是告訴猴子,「人家熬工齡多久了,該當幹部!」悟空不信工齡,只論本事:「他雖年久修長,也不應久占在此。」
最後,如來輕鬆收了大聖。於是開始了大聯歡——所謂「安天大會」是也。玉帝是「八景鸞輿,九光寶蓋;聲奏玄歌妙樂,詠哦無量神章;散寶花,噴真香」,感謝佛祖:「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來少停一日,請諸仙做一會筵奉謝。」如來不敢違悖,即合掌謝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來此,有何法力?還是天尊與眾神洪福,敢勞致謝?」互相客氣,然後賓主就座。
到此為止的故事就是:道家的天庭招安一個山大王,未遂,最後借著佛家的神通,收服了這廝。
到此為止,也還罷了。後面就忽然要取經了。
為什麼要取經呢?如來給的理由是:他有三部真經,可教人行善。換句話說,下界凡人的事,他開始插手了——您注意一下,之前下界出事,可都是天庭管來著。
取經四人組,是從下界挑個和尚,帶三個徒弟。悟空、八戒、沙僧,都是被天庭放逐、被如來收服的前仙人。連帶白龍馬,也是如此。
取經之路,看著艱難,其實像是走個形式:如果單想到雷音寺,只要悟空一個筋斗,過去就是了——實際上,取經途中,悟空見觀世音、如來佛,不止一次。
但這就是官場吧?必須得師徒四人一步步經歷八十一難,到雷音寺,才假模假樣,把經書給你。
好玩的是,從五行山出來後,孫悟空變了許多,天庭對他的態度亦然。他去天庭搬救兵時,除了一兩位「哎呀呀那鬧天宮的猴子又回來啦」的,其他基本是笑臉相迎。要兵給兵,要將給將,經常天庭一起去圍剿下界妖怪。
因為悟空這時,已是如來保的人,如來欽定的培養對象。他陪唐僧走形式主義,在下界逮妖魔,滿天仙人都要給面子。
《孫悟空》繪本插圖「大鬧天宮」,日本畫家本田莊太郎繪。(Fotoe圖)
如此這般,人間的妖怪,被天上的主人一頭頭收了回去。悟空們每過一國,凡人貴族就對唐朝長老頂禮膜拜:唐朝長老端的了得,又會弘法,又會捉妖……像車遲國的道士啦,比丘國的國丈啦,都被唐朝和尚收拾了;連地仙之祖的鎮元子,都被和尚們弄斷了人參果樹,最後請觀音出場幫了忙救活了樹。
取經四人組一路傳播東土大唐的向佛之心,一路斬凶鋤惡幫天庭仙人們捉寵物。一路上遇到的妖怪們也很呆滯傻,不知從哪兒聽來了吃唐僧肉可以長生,可是捉住唐僧又不吃,掛著,琢磨四人一起捉住了蒸著吃——也不考慮涮著、煮著、炒著、炸著吃——最後被孫悟空一次次救走。
最後,師徒四人到了雷音寺,取了真經,末了,四位都成佛了,從此永久納入了如來的組織。
如果咱們陰謀論一點,可以這麼想:在孫猴子大鬧天宮前,天庭寵信道家仙人;人間的事他們都管管;如果有威脅,就招安上天來做仙人,大家利益均沾:吃蟠桃金丹長生不老。後來,孫悟空反了,天庭對付不了,請如來幫忙,收了這猴子。
五百年後,佛家把三個受佛家保護的天庭舊臣,帶著一個凡人,來了一趟象徵性的長途旅行,把經書取回唐朝惠澤世人。天庭的人一路上得隨叫隨到,幫取經四人組收妖怪查線索。
最後,取經四人組經歷完考驗,正式被佛家收編,而地面上的天庭寵物被收得一乾二淨,只剩無數國王一起感嘆:「唐朝聖僧,唐朝聖僧……」
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呢?如來吧。通過收悟空,如來拯救了天宮,積累起了權威。策劃者通常是最大的受益者。
通過派四人組取經,佛家收盡了人間民心,把西天雷音寺,儼然樹立成了另一個小天庭。天庭留在人間為非作歹的那些小妖小怪,就這樣被清了個乾淨。這樣一看,如來明著是罰猴子,實際上是把猴子當成了一枚棋子。
所以咯,只要發揮想像力,許多事情都可以解釋:
——如來培養了猴子,鬧了天宮,讓道家無法收場,自己出來解圍,提高自己地位;再利用猴子們,把天庭在凡間收保護費的寵物們一一給收了。
——為啥孫猴子大鬧天宮時所向無敵、到取經時誰都打不過呢?大概因為天庭仙家本來就心氣散,懶得較真;猴子又年少跋扈;等五百年後,猴子什麼都看懂了;遇到山大王小妖怪,打也不較真,儘量找主人來收,「誰跟你真打啊,我告你們家長來收拾你!」反正他們師徒四人奉著如來之命呢,等於是奉旨欽差,天庭也只得照顧著,仙人寵物下凡的妖怪只好認倒霉。
當然,如果再陰謀論一點,咱們還有更多的說頭。
比如,《西遊記》回目里,多有「元神」、「金公」、「木母」之類道家說法。所以這本書看似褒佛抑道,其實還是在傳揚道家價值觀?
比如,小說第六回,太上老君說自己「化胡為佛」。如果開個腦洞,咱們可以說,在《西遊記》設定里,太上老君和如來其實一體兩面。老君明明有金剛鐲可以對付猴子,卻還是放猴子出了八卦爐,本意就是用來壓制玉帝:這麼一看,老君才是幕後大拿?
比如,謝肇浙先生說,猴子是心之神,豬八戒是意之馳。這麼一分析,這其實是在宣揚王陽明的心學?
當然也有許多人說了,其實整本書都是在暗示吳承恩自己的遭遇,說玉帝寵信老君,其實是在影射嘉靖皇帝信奉道教、寵信嚴嵩?
您看,只要肯開腦洞,怎麼解讀都行。所以《西遊記》的陰謀論,真是說不完。但是,反過來想想:真有人費勁巴力,寫這麼部大家讀不懂的東西麼?
我覺得,《西遊記》最妙的地方,其實在於,這故事本身,是個針對已有一切設定,做出來的大玩笑。
《孫悟空》繪本插圖「如來收服悟空」,日本畫家本田莊太郎繪。(Fotoe圖)
玄奘取經故事,出於正史。陳寅恪先生認為孫悟空大鬧天宮和豬八戒故事都出自佛教經典,話本戲曲里則已有各種鬥法、斬龍等傳奇。
《西遊記》之妙,就在整個設定,都帶有一種詼諧的反差萌:
百姓崇奉的玉皇大帝寶座?嘿嘿,偏要讓一隻猴子來折騰,「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雨神四海龍王?嘿嘿,偏要讓他們被個猴子攪得頭疼。
大禹治水的定海神珍鐵?嘿嘿,偏要讓這玩意變成個猴子用的棒。
道家孜孜以求的金丹?嘿嘿,就讓猴子如吃炒豆一般吃了吧!
西王母與蟠桃,都是傳說中的神品?嘿嘿,就讓猴子一口一個吃了吧。
玄奘大師西行取經,是佛教盛世?就讓猴子、豬和沙僧跟了去吧。
明朝是男權社會?那就讓西梁女國國王和蠍子精倒追著玄奘要成親吧!
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那就讓青牛變成個妖怪,用金剛鐲為害人間吧!
讓猴子化作個醫生,給朱紫國國王玩懸絲診脈;再用鍋底灰和馬尿,給國王治病!
八十一難到了雷音寺,如來居然會替弟子們索要賄賂!
豬八戒當了凈壇使者,是因為他夠能吃!
這些設定,細想來充滿了玩笑意味。
將佛教道家、仙人神話,一切高尚的、認真的、嚴肅的、莊重的,都變成了猴子與豬的玩笑。
這也許,才是《西遊記》的本意?
所以,也許那些看上去不太協調的故事,我們盡可以大搞陰謀論。但也許最初寫時,只是來自一種戲耍的心理。
就因為這份戲耍心,才顯得一路歡樂的故事裡,似乎處處藏著詼諧與嘲諷,藏著言外之意——但也許到最後,就真的只是一份玩世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