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名校申請中,那些年學長學姐們踩過的雷!我們為你探討申請流程中容易忽視的問題、擇校選專業時最容易做錯的事,以及普高和國際生的申請難點,等等,用案例為你揭開加拿大名校申請中要避開的錯誤。
主講人│靳然老師
加拿大高級留學規劃師
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多年北美留學工作經驗,熟知加拿大教育體系,擅長根據學生背景制定個性化留學規劃方案,幫助眾多學子斬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麥吉爾大學、UBC等名校offer。
講座概要:
- 加拿大申請流程中容易忽視的問題解析
- 擇校和選專業時容易做錯的事
- 普高和國際生申請難點
- 「踩雷」案例大解析
一、加拿大申請流程中容易忽視的問題解析
加拿大大學分類與排名
很多學生可能比較迷惑:加拿大排名怎麼這麼複雜?沒有像美國USNews統一的排名,加拿大的排名把學校分為幾類,比如醫博類排名、綜合類排名以及基礎類排名。有什麼區別?
醫博類學校是偏研究性的大學,像多大、UBC、麥吉爾都是這一類別的學校。他們的規模比較大,醫法博三個學院全部都有,在碩博階段能夠提供給學生非常多的研究項目。
綜合類學校更注重就業,醫法博這三個學院三缺一或者三缺二,代表性比較強的是西蒙菲莎大學、滑鐵盧大學。好多學生或者家長說:西蒙菲莎大學名氣不是特別響,為什麼它在綜合類排名裡面能夠排在第一位?SFU西蒙菲莎是少見的在本科階段八個院系裡99%的專業都覆蓋帶薪實習。滑鐵盧同樣也是理工科帶薪實習非常多,所以提供給學生的就業機會比較多。綜合類的學校特點就是就業方面比較有優勢。
基礎類學校相對而言比較偏本科教育一些,碩博階段沒有這麼多的項目能夠給到學生,更多把資源放在本科生身上,就業率也會高一些。
本科申請時間軸
本科申請的時候,很多學生十月十一月來諮詢,覺得:我明年九月份入學,那我這個時間點再考好雅思,時間還有大半年可以用,時間好像很充裕的樣子。我們現在才開始考慮出國,實際上這個時間點已經非常緊張了,因為在加拿大申請本科階段入學都要提前一年開始申請。
打個比方:2020年九月份入學的這批學生,其實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就可以開放申請了。
在9月份之前,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給學生先準備材料,然後定校、定專業,你要去申請什麼專業、什麼學校,你適合什麼樣的專業,以及你有什麼樣的背景提升,過往參加一些活動、公益項目或者競賽這些個人素材。
9月份開放之後,我們進入到申請階段,先要遞材料給學校,像申請商科以及工程專業的學生,還會面臨比如多大的補充申請,要錄視頻,有即興的小文書要寫,這些東西都需要花時間去準備。
到次年的2月到5月才會有offer發下來,這個時間點才是發放offer以及確認offer上condition的時間。
最後到7月,我們會安排咱們的行前、住宿,9月正常安排入學。
這中間有幾個要注意的點:
一個是簽證準備時間,為什麼會安排在3到7月?因為如果在6、7、8這幾個月份去遞簽證的話,實際上這段時間是簽證的高峰期,它的審理時間會比較慢,而且拒簽率也會相應來說比較高一點。所以我們會選擇三月份開始儘早給學生遞簽。因為這個時間點,它的審理速度相對而言沒有那麼慢,會比較快下籤。
下籤之後很多事情就可以做了,比如選宿舍、訂機票還有選課這些事情都需要時間,機票眾所周知越早訂越便宜,所以建議學生儘早去做這些事情。
二是十二年級最終的成績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加拿大大學在二到五月份給你發放的offer是有條件錄取,也就是所謂的Conditional Offer。
Conditional Offer
什麼是Conditional Offer?這是比較典型的滑鐵盧大學有條件錄取,在紅框框部分寫明了對這個孩子十二年級成績做一個最終要求,比如六門學科均分要在80%以上,因為這個孩子是安省課程體系的,對於安省課程十二年級英語以及數學都做了單科的分數要求。
這個條件比較清晰明了,它明確告訴你十二年級要考到怎麼樣的分數,這個offer才可以保留。等到十二年級出分之後,拿你的十二年級成績去換最終的無條件錄取,才算最終拿到這個學校的offer,否則這只是預錄取。所以給學生提一個醒,如果有當季在申請的孩子,最後一年的成績還是相當重要的,不是說拿到offer之後就可以開始玩了,學校還是會對我們最終的成績做一定的要求。
我們可能會好奇:加拿大大學對其他課程體系的學生是什麼樣子的要求?比如有些學生讀美高,或者A-Level、IB課程。
這是多大工程系的本科常規要求:
中國體制內,它本身會要求你的會考成績、高考成績、平時成績。
加拿大本身的CA高中,基本上是均分建議在85分以上。
A-Level跟IB是比較相象的,通過你的統考成績、平時成績、預估成績去判斷你的學術水平。因為工程學科對於前置課程的要求是比較多的,所以會要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這幾門課的一個選課。
美高學生在申請加拿大的課程體系裡面是有點複雜的,會要求比較多的東西,比如SAT成績、托福/雅思的成績,還有AP或者SAT2科目類考試的成績,所以美高的學生在申請加拿大本科的過程里算是國際班體系比較辛苦的類別。
那很多學生問:我滿足了學校官網要求,是不是基本上錄取就穩了?不是這樣的。加拿大大學會在官網要求里寫一行小字:最低的要求並不保證錄取。在競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下,大學還是會從上往下去篩,他希望來讀的這些學生除了學術以外具備了什麼樣的素質。所以像工程或者商科類別的學科,會有補充申請這一類別的東西存在。
補充申請
補充申請是什麼?多大工程的真題,通常所說的即興寫作,一般有幾個類別:比如自我介紹,你是一個什麼樣子的人,你的性格是怎麼樣的,還有限時小作文,最後是一個數學跟常識融合在一起的題目。
還有視頻錄製真題:
第一題,請問你有什麼特點,能讓你把工程學好;第二題,你在考試的時候,有什麼東西記不住你怎麼辦?
很多學生就說:我數學特別好、物理特別好,所以我能把工程學好。這個需要注意的點是,其實在做補充申請這些題目時,其實已經把所有的成績單提交上去了,所以學校其實並不希望這個階段,你再繼續強調我的成績很好,所以想去學這些東西。因為這幾分鐘非常寶貴,其實不用在寶貴的幾分鐘裡面去強調這個事情,反而應該去強調一些我在成績上體現不出來的東西。比如參加過什麼競賽,或者科研項目,在這個項目裡面,我們以團隊的形式去做一個什麼樣的topic,我們遇到了什麼樣困難,本人在這個團隊裡面是擔任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再往後我通過什麼樣的努力去解決這個困難,最後達到什麼樣的成就…
他其實希望學生以故事的形式去展現你的個人性格、個人素質,學校才會覺得這個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是比較強的,符合我的預期,他才會讓你來讀我們的專業,是這樣一個邏輯。
所以高中階段去參加課外的競賽、科研是相當重要的。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參加這些課外競賽或者科研的時候發現這個東西不是我很喜歡的科目,跟我想像的不一樣。這個時間點可以去做一個及時的試錯,放棄不喜歡的東西,轉而選擇我喜歡的一個方向,慢慢做一個嘗試跟滲透。
二、擇校和選專業時容易做錯的事
這裡有幾個我們給學生篩選學校跟專業的時候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
大學對高中選課有要求,我是要學工程專業的,目前選課沒有選物理或者化學,我還能不能申工程專業?如果不能申工程專業,我還能申請什麼樣的專業,這個專業以後的未來就業方向怎麼樣,符不符合我對於以後職業規劃的預期?這些對於高中階段孩子來講,是比較關鍵的,並且比較迷茫。
還有學校方面,經常會有學生覺得:加拿大是不是只有多大、麥吉爾、UBC這三所學校是值得一讀的?因為名氣比較大。同時他們比較擔心這三所學校淘汰率非常高,會不會讀不下來?
首先專業這個問題,很多學生特別中國體制內的,對於國外的大學專業的想像和這個專業本身實際的樣子有一落差。以心理學舉,很多學生覺得心理學跟美劇里演的一樣,我看一看你就能知道你在想什麼,跟魔法一樣,很酷,所以想學身體上的反應、社會類的數據,很有趣。但實際上心理學是什麼樣的?
打個比方,多大心理學這個專業是放在理科下面、生命科學裡面的專業。所以我有時候會問學生:你如果想學心理學,你的生物跟化學這兩個學科怎麼樣?小朋友就會比較好奇:心理學跟這兩個學科有什麼關係?其實是有關係的。
心理學在北美因為是一個偏理科的學科,所以它在大一大二的時候,給你打生物、化學、醫學方向的基礎比較多,實際上它是結合了社科類、統計學科類,還有腦神經科學、醫學類的一個專業。它前期偏理科、偏生物化學,後期才會真正接觸到一些理論,比如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腦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這幾個小分支。
所以如果學生在高中階段不是很喜歡生物化學相關,學起來很吃力,其實就沒有必要往心理學這個方向發展,因為大一大二接觸這些只會比高中階段的生化更難。
以何為依據選擇專業?
首先,我們要對自己的興趣方向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比如學生在高一階段對心理學、商科、經濟學有興趣,我們可以逐漸去參加一些基礎的學科類課程或者夏校項目都可以。在這個階段裡面,你可以慢慢了解這個專業原來以後是學這些東西的,以後它是從事哪些職業,對人的要求有哪些…你再去慢慢判斷\\慢慢篩選我是不是真的要申請這個專業,真的往這個職業方向去發展。
其次,如果確定了我真的要往這個大方向去發展的話,高中的選課是不是要根據大學專業的前置要求,所以高中的選課怎麼選也出來了。
第三,加拿大申請的時候是比較靈活的,並不是說申了這個專業,最後一定去讀這個專業。加拿大本科是允許學生申請同一個學校兩到三個院系或者專業,這就允許學生有一定的調整和喘息的空間。比如我對商科感興趣,同時對經濟學也感興趣,可以社科下面的經濟學配著商科一起申請,因為經濟學在加拿大算是文科裡面社科下面的一個項目。所以會給學生一定的選擇空間,到最後確認offer的時候再確定到底要去讀哪個專業。
最後,可以在高中階段通過性格測試的方式,判斷學生到底適合什麼專業。這其實是給學生做的初步性格測評,有幾個維,比如是內傾型的還是外傾型的,收集信息的方式是怎麼樣的,處理信息的方式是怎麼樣的,是否喜歡社交,等等,來做一個綜合評估。最後會把一個人的性格分成幾類,對應的什麼性格的學生適合什麼樣類別的專業,會有一個基礎劃分。
為什麼會做這個職業測評?比如,很多學生會覺得申請商科是不是要求比較高的數學能力,實際上並不是這個樣子。商科反而對於數學能力要求是比較基礎的,像會計專業對於數學能力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反而會比較喜歡那種坐得住的學生,如果你是一個比較細心、耐心重複不斷做一件事情、也比較少出現那種細小的誤差的人,是比較適合會計學專業的。如果本身是一個非常活潑、非常有征服欲、非常喜歡探索的類型,可能並不是那麼適合會計學專業。
加拿大大學的專業設置和要求
這裡牽扯到一個能力模型的問題,可以基本上把加拿大所有的專業劃分在文商理工四個大類,這四個大類對於學生本身的能力模型要求不一樣,比如:
文科它更看重的是學生的英語能力、宏觀的思維能力、溝通能力,文科裡面比較典型的經濟學是學生申的比較多的,還有偏文一點的傳媒、社科類的社會學以及文學、新聞這一部分學科對英語的要求當然是非常高的,因為你要跟當地人拼英語。
但商科比較看重的是學生的領導力、社會責任感,以及具備基礎的數學能力,還有你有比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理科跟工科是比較像的,比較看重理科的思維模式、思維邏輯能力、研究的分析能力,數學是最基本的要求,工科更看重的是動手能力,你主動去做一些什麼事情,動手能力是怎麼樣的會比較看重。
這是多倫多大學主校的文理學院包括商學院的專業設置,多大的整體專業設置比較全而且比較細的。
多大主校的商學院其實放在文理學院裡,所以會把專業分的非常多,比如有計算機科學下面的學科,還有人類學下面的學科,以及生命科學下面的學科,還有社科類。生命科學下面具體分生物學、心理學、藥理、藥劑這些小專業。再往下還有數學跟物理相關的學科、工程學院下面的學科,以及比較小眾的像音樂、建築設計、運動技能學這幾個院系。
這是麥克馬斯特的專業分類,比較細,比如經濟學類、社科類、人文類、藥理藥劑以及計算機科學類的劃分。在真正進入你大一的科目之後,再通過大一的選課以及成績,大二再具體進入到你想讀的小專業里去。
學生可能會問:我現在專業方向定下來了,可以選校了對不對?是的,我們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選校,這個邏輯基本是正確的。很多學生會問一個問題:我想讀這個專業,加拿大有哪些學校是比較好的?
申請商科,有哪些商科學校是比較好的?加拿大四大商學院,UBC跟多大是不用說的,名氣非常大,綜排非常高,商院也是在當地包括世界上名氣都非常大的學校。像Ivey商學院、約克舒立克商學院,很多學生一開始不太了解,如果對加拿大的大學體系並不是特別清楚的話。首先Ivey商學院可以說在北美地區跟哈佛齊名,同樣都是案例教學法的發源地。舒立克商學院也是非常厲害,非常難進。
在本科階段非常有趣一個現象,如果在高中想申請UBC或者多大商學院,高中可以直接申請commerce這個項目,這是非常優秀的學生可以去讀的,但是Ivey商學院我們只能夠申請AEO項目,等於商院的預錄取。申請到這個預錄取之後,兩年之後我們還是要通過內部的面試、筆試再進入到Ivey商學院的學習,並不是進了這個預錄取,就一定可以最後去讀他的商科項目。
約克在本科階段就要求學生雅思7.5分水平。如果作為國際生的身份去申請加拿大本科的話,在本科階段正常的直錄標準,雅思是6.5分、單科6的水平。可見這兩個學校的商院對於學生的要求是相當高的。
選擇申請院校時需要注意什麼?
首先,地理位置。為什麼地理位置在我心裡是第一位的?因為地理位置一是決定了這個地區繁不繁華,決定了你之後找工作實習好不好找。如果不好找,可能寒暑假要去別的地方實習就比較麻煩,會有其他的費用產生;二是有些學生喜歡繁華便利的生活條件,北美實際上除了多倫多、渥太華以外,其他地方跟國內北上廣深不太有可比性的。
但是繁華也意味著比較高的生活成本跟消費水平,如果比較在意生活的便利性,繁華的城市可以選擇;但如果比較在意成本的問題,反而選擇一些沒有這麼繁華的城市會更合適一點。偏遠一些的小城市反而語言環境會更好一些。
第二點,排名、GPA、淘汰率。SFU、UBC、多大、麥吉爾、滑鐵盧都是淘汰率比較高的幾個學校。排名高意味著高淘汰率,像SFU基本上是末位淘汰制,不是說每年低於一個什麼水平就淘汰你,而是說每年必須有30%的學生是要被淘汰的,這就導致了競爭非常激烈,同時會有一個影響GPA的算法。
為什麼GPA比較重要?其實在加拿大,無論是本科畢業之後想要去找工作,還是想要讀研,GPA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如果在本科階段拿不到一個非常好的GPA,比如4分滿G裡面只能拿到2.8,2.9,去申請加拿大本土的研究生就不那麼具備競爭力。如果有3.5以上的GPA,還是可以去嘗試申請,勝面還是蠻大的。所以GPA在大學這個階段是比較重要的,如果我們去一個名校最後拿到一個比較低的GPA,反而對於以後找工作或者申研究生,不是特別有幫助;如果去一個比較好拿分的學校,對於學生來講反而有時候更具有優勢。
第三點,強勢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未來就業實習機會。像我剛剛提到的,加拿大綜合類的學校裡面,像SFU、滑鐵盧提供給學生的就業機會是比較多的。學校本身就和當地的企業有比較多的合作。
這是滑鐵盧網頁,有一個整體的平台,會告訴學生你什麼時候去做實習,你具體是什麼職位,時間是在什麼時候,他們有這麼一整套學生內部體系告訴你,你應該去做這個實習,什麼時候去做。其實對於學生幫助還是蠻大的,有教你整個流程,一開始你什麼時候應該準備投簡歷,怎麼去面試,你拿到多少分的offer,包括最後怎麼決定去哪家的公司做哪一份實習,學校裡面會有比較詳細的指導,會有比較多的這分析服務放在學生身上。
所以像綜合類的這兩個以帶薪實習起家的學校,學生在畢業之後找到一份工作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所以,我們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也同時看申請這個專業以後的目標是什麼。比如想要一個名氣大的學校,就想去排名高的學校,多大、麥吉爾、UBC,ok,錄到了就去;如果是比較務實的,想要一個好的專業,未來好就業的,也不在意學校排名,其實綜合類的學校裡面是有很多是值得去選擇的。
三、普高和國際生申請難點
國內普高
首先普高的學生,是不是需要SAT和ACT這兩個考試來申請國外大學?對於美高學生而言,這兩個考試是必考的。國內普高的學生以高考成績、會考成績和平時成績去申請大學的時候,,這個時候高考成績其實是作為一個後置的有條件錄取的條件去做準備,像多大、UBC會直接要求一本分數線。
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做的是提前去準備SAT或者ACT這種國際性質的統一考試。如果我們能夠在這兩個考試里考到一個比較好的分數,申請的時候提供,其實能夠證明自己學習能力。所以建議學生比較傾向於出國的情況下,可以在高中階段準備SAT或者ACT。
還有對於普高的學生而言,學生是比較辛苦的,學業壓力比較大。但是還是建議多去參加國際性的科研、商賽、公益項目或者夏校,可以提供一些軟性背景給到學校。這樣子在申請的時候有更多的素材可以跟學校展示。
國際班
對於國際班的學生而言,如何去準備標化成績。有些學生可能在九月份申請之前,雅思只考了5.5分,只考了一次。這就比較尷尬,因為我們最好的情況是在12月底之前能夠達到一個雅思直錄的標準。如果說12月底之前達不到雅思直錄的標準,我們要考慮是不是申請雙錄取,就是申請語言項目。
所以合理安排雅思考試的時間是比較重要的,一般情況下我們建議學生考兩到三次能夠出分。同時,我剛剛提到的有條件錄取里的十二年級成績,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拿到offer以後掉以輕心,會導致比較嚴重的後果。
最後提到一點,本土的學生和國際生的申請通道,對於加拿大本科學生來講是不一樣的。比如在中國讀的是國際課程去申請的時候,也是以國外的通道去申請的。如果是在加拿大本土讀的高中,無論你有沒有P2或者加拿大籍的身份,都是以當地的學生背景通道去做申請的,更具有優勢一些。
在當地的數據上來看,大概70%的錄取是給到這批在加拿大本土讀書的學生。如果讀國內普高,或者美高課程體系的學生去申請加拿大的本科,要求比較多,而且有很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但是之後大機率情況下去加拿大讀本科,我會建議學生嘗試申請加拿大的十一年級或者十二年級的高中。從那邊的高中申請本科,對於孩子來講,一是申請通道不一樣,更加容易,二是課程體系難度也不一樣,對於孩子來講高中的壓力沒有那麼大。
四、「踩雷」案例大解析
反面案例
這個學生均分還不錯,在83分左右,雅思在申請的時候並沒有考出一個直錄的標準,大概是在6.5分,單科沒有到6。但是他申請了多大的工程系以及建築設計。
這裡需要做科普,我們在申請建築設計這個專業的時候,其實是要提供作品集的。包括很多其他的學校,像建築設計、音樂、美術類、藝術類的專業,你在申請的時候要有一個自己的作品集,能夠把它做的精緻一點,向學校展示你自己過往成就。
這個學生本身沒有做任何作品集的準備,語言也沒有達標,選擇的專業也是憑興趣。工程專業眾所周知申請難度是比較大的,最後我們給他調整的方案是,因為他語言沒有達標,給他申請了多大主校的語言IFP心目,選擇的專業是數學與物理,最後也錄取了。
反例-補充申請
我們在做補充申請的時候,問:對你來講什麼最重要?250字最多。注意一個點,我們要在250字里把你想要、論述的東西講清楚。
但是這個學生一共講了三點,想講的東西有一點點多,但是他又沒有辦法具體化、細節化,基本上以概述為主,這樣的情況學校其實覺得你講這個東西太籠統了,他看不到一些非常細節的、非常感興趣的內容,所以不太會建議學生這樣子做選擇。
總結
加拿大的本科階段申請,很多學生會覺得看起來蠻簡單,但其實還是有蠻多坑埋在裡面,有很多小細節需要去把控。
加拿大的申請近幾年變得越來越激烈,四五年前多大、UBC、麥馬不會讓你去做視頻面試,不會讓你寫小essay這樣的要求,但是後來慢慢出現了。剛開始是以工科、商科為主,最新出來的要求是多大計算機科學算在理科下面的學科,也要求學生去做補充申請,而且所有的補充申請題目都有所改變,變得更加難,更加難以掌控。對於學生而言,也是比較困難對申請做整體的把控。
所以還是建議學生在申請之前做比較多的功課,多方了解學校的要求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申請這個專業,以及如果真的確定申請方向之後,根據申請方向和目標要做怎麼樣的規劃,以及怎麼樣的努力,才能最終拿到夢校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