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能源電動車車主的充電體驗,增加公共充電樁的數量必不可少。眼下,濟南市眾多公共停車場已經配建有公共充電樁,甚至還出現了新能源汽車充電站。這些公共充電樁運營效果如何?記者進行了探訪。
上百個充電樁只開放9個,最多一天接待過18輛車
山東通達新能源充電站,位於二環北路與濟洛路交匯處。作為濟南市目前最大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站,該充電站占地約26畝。記者在現場看到:100多個白色的「特來電」充電樁分成四排,從場地北頭延伸到場地南頭,覆蓋全場,頗為壯觀。
該充電站有200餘個充電車位,每個充電樁可以同時為兩輛電動車充電。場地大、充電樁多,而且全部是快充,40分鐘左右電量可從20%充到80%……這些都足以讓車主們心動。
但與預想的不同,偌大的場地上一片空蕩蕩,僅有兩輛電動汽車插著電槍在插電。
充電站的西鄰是一所加油站,兩者形成鮮明對比。一邊門可羅雀,一邊門庭若市,運營半年多,新能源向傳統能源的「宣戰」,完全是充電站的敗北。
「目前只開放了9個充電樁,其他都已經關停。」對於這種冷清,管理人員老楚已經習以為常。老楚說,關停大部分充電樁,是為了節省成本;而之所以只開放9個,則是因為一天最多會有18輛電動汽車來此充電。
這18位老主顧,老楚做過統計,要麼是周邊物流園區的運輸車輛,要麼是物流園內工作人員的私家車,「幾乎都是物流運輸車,私家車很少」。
在充電站的東角,十多輛燃油車停放在充電車位上。「車主都是那些開物流運輸車的車主」,營業四個多月,老楚已經摸清了老主顧們的活動規律——下班時,將電動汽車開過來充電,然後開著燃油車回家;白天上班時,車充滿電了,正好去上班。
「現在場地空閒,可以供他們停車使用,但以後車多了,就不行了」。對於充電站的未來發展,老楚頗有信心。
「從來沒見滿過車」,停車場的充電樁大都閒置
濟南槐蔭第二停車場是濟南首家配套建設充電樁的停車場。投入運營近三年,效果如何?26日,記者來到該停車場,8座自助智能充電樁位於停車場最西面,一個充電樁配備一個停車位,共8個車位。
在此等候近一小時,8座充電樁沒有迎來一位顧客。「晚上會有一些車主來充電,白天幾乎沒有。」場內一家租車公司工作人員說,在此工作兩年多,「8個充電車位從來沒滿過車,更別提車主排隊等充電這種情況。」
如今,停車場內建公共充電樁已不再是新鮮事。此前根據相關媒體公開報道,目前濟南共有公共充電站246個、公共充電樁1538個。這些充電樁大都分布在大型商場、超市、公園、景區、交通樞紐及駐車換乘等公共停車場。如:銀座商城濼源大街(10個充電車位)、世貿廣場(16個充電車位)。
但記者探訪發現:這些充電樁大都使用時長低,大部分時間均處於閒置狀態。「平常也沒車來充電。」充電樁裝上不到一年,管理人員老張鮮有看到電動汽車來銀座商城地下停車場充電,「高峰期,這些車位都停滿了燃油車」。
此外,連日來記者通過高德地圖等手機app軟體查詢濟南市各公共充電樁使用情況。根據其實時信息顯示:眾多充電站的充電樁大多時間都處於空閒狀態,僅有個別充電樁會顯示「在使用」狀態。
「這些地方的停車費比充電費還要貴。」車主張先生說,市中心的停車場收費普遍在4—10元/小時之間,「充三四個小時,停車費接近充電費」。
燃油車「霸占」充電車位,一停就一天
除了閒置,更為常見的則是,停車場內的充電車位被燃油車占用。
在奧體中心西柳停車場,該處的新能源車充電區共有8台充電設備,相應的有8個車位,但每一個車位上停的都不是新能源車。「這種現象太常見了。」儘管辦公地址玉蘭廣場離著該停車場不遠,但新能源電動車主周超卻很少來此充電。
「停的都是燃油車,而且一停就是一天,想充電根本沒戲。」周超說,該處車位地處商圈中心,停車需求緊張,「偶爾看到車位里停著新能源車,車裡還沒人」。
「一到周末,這兒經常就被燃油車占位,能不能充上得靠運氣。好幾次來都看到好幾個充電樁閒置著,但就是被燃油車占著,乾瞪眼沒辦法啊!」家住全福立交橋附近的劉先生坦言,小區周邊便有公共充電樁,但燃油車占用,自己充電往往還得「捨近求遠」。
充電車位被燃油車占用,眼下十分普遍。前不久,網約車司機張華(化名)路過國華東方美郡小區門口,見該處有公共充電樁,便打算為車輛充電,「全停著燃油車,等了半小時,愣是沒等著」。
「相比加油站,濟南的充電樁還沒有達到5公里範圍的覆蓋。」儘管自己的網約車是油電混合動力,但張華開車很少用電,幾乎全燒油,「電不敢用啊,萬一找不到充電樁,就直接趴路上了,還咋賺錢?」
專家:從推廣家用充電樁入手,形成良性市場互動
「公用充電樁是在原有車位上新增的充電設施,而不是專門劃定的電動汽車停車位。」濟南交通專家、山東交通學院教授劉廷說,「越是市中心,停車資源爭奪越激烈,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的停車衝突也就顯現出來」。
早在2015年,濟南停車位缺口就已經達74萬。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這一缺口正在逐漸加大。
「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低,與消費者的剛性需求不足密切相關。」劉廷認為,不同於燃油車加油必須要去加油站,電動汽車還可以去家用電充電,「公用充電樁的市場定位應該更明確,對於個體消費者來說,公共充電樁只是『輔助手段』,起應急作用」。
「政府應該更加明確公共充電樁的市場定位,並且採取有力措施,破解充電樁難進小區這這一現狀。」劉廷認為,電動汽車的普及,急需解決提升車主充電體驗這一問題。
「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是非常必要的。把車主用電體驗提升上來,讓車主不再有充電焦慮。」濟南一家充電樁運營廠家市場部經理張先生說,「個人願意買,又有便捷的充電樁網點,新能源車的保有量將會繼續增長。」
「它順應社會轉型新能源的趨勢」,老楚說,充電站儘管現在尚未盈利,但對於它的未來,公司上下都充滿信心,「後續還將提供餐廳、休息室、會議室等功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R27w3EBiuFnsJQVA-V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