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日照5月7日訊 又是一年休漁季,很多市民反映,不是「封海」了嗎?市場上怎麼還有這麼多海鮮?
休漁和市民們所說的「封海」不是一個概念,休漁≠封海。國家為了保護海洋漁業資源,採取的是伏季休漁政策,並不是「封海」。通過實施伏季休漁,可以讓魚類休養生息,為親魚和幼魚提供一個更好的繁殖、生長環境。休漁季,不是所有的漁船都不能出海作業,只有從事拖網、刺網、圍網、耙刺、帆張網、定置網、籠壺、陷阱、雜漁具等作業類型的漁船不能出海作業,而從事釣具作業的漁船,休漁期間可以從事捕撈活動。
休漁期間,市場上出現的海鮮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一是,從事釣具等作業類型的非休漁漁船捕撈的漁獲物。近海釣具漁船的漁獲物主要有黑頭、沙板和鱸魚。但是這種釣具漁船的產量較小,大部分投放到餐飲業,流通到市場的數量相對不多。
二是,南方或外地的漁獲物。由於我國休漁期的時間不一致,處於北緯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黃海海域,休漁時間為5月1日12時至9月1日12時。但2020年南海伏季休漁時間為5月1日12時至8月16日12時,而且大量釣具漁船不休漁。據統計,今年僅廣東省核准免休漁船就有2715艘,所以部分南方的新鮮漁獲物會大量流入日照市。另外,每年休漁期大量帶魚、鮁魚通過青島、連雲港的批發市場流入日照市。
三是,遠洋漁船運回國內的漁獲物。遠洋漁船不休漁,山東省有500餘艘遠洋漁船,榮成、石島等出國作業的遠洋漁船回運的海鮮,大量進入日照市市場,成為市場鮮活海產品的另一個主要渠道。
四是,近海養殖魚類。網箱及工廠化養殖的魚、鮑魚和海參,以及伏休前暫養的梭子蟹、蝦虎、長蛸、短蛸等成為市場鮮活海產品最大的渠道。日照沿海灘涂養殖的蛤蜊、扇貝、海螺、扇貝、海蠣子等貝殼類海鮮以及養殖的南美白蝦、中國對蝦、鱸魚、黑頭、海鮒和大菱鮃魚等不受伏休的影響,會大規模投放市場,市場供應比較充足。
五是,解凍後的冰鮮魚。現在冷凍技術相對成熟,超低溫冷藏廠的魚解凍後均可進入市場,這也成為水產品進入市場的最主要的渠道。像鮁魚、帶魚、舌鰨魚、小黃花魚、墨魚等品種捕撈時均可速凍,解凍後投放市場,幾乎和新鮮的魚類沒有任何區別。很多商家抓住消費者「吃鮮」的心理,為了吸引顧客,招攬生意,會在解凍後的魚上澆上海水,灑上海草,聲稱這是剛「出海」捕來的魚。
伏休期間,不排除有極少數違規作業漁船的漁獲物或被依法處置的違規漁獲物存在。日照市沿海各級漁業執法機構將會同海警、公安、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全方位加大海陸監督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希望廣大漁工、漁民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擁護伏季休漁制度,遵守各項管理規定。也請廣大市民主動監督,發現違規捕撈行為積極舉報,共同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漁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