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點贊!樂都城區更精緻了

2019-07-25     海東時報

城市的一草一木、市民的一言一行,反映出整個城市的文明狀況。

連日來,記者走訪海東市樂都區一些公共場所發現,文明禮讓、遵守規則的場景比比皆是。漫步在樂都區的大街小巷,市容越來越美麗了,出行越來越方便了,市民素質越來越高了,社區小廣場裡文化牆越來越多了……這座充滿濃郁文化氣息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精緻了。

學生走上街頭清掃馬路。

市容越來越美麗了

走出家門,漫步公園,沿著湟水河邊散步、聊天、嬉戲……今年來,樂都區的居民感受最深的是這座小城越來越美了,城市乾淨整潔、綠樹環繞,公園一步一景。

「這幾年,樂都區的變化說不完。如今,街道兩旁的店鋪招牌整齊劃一、靚麗美觀,商鋪規範有序經營,河面也清澈乾淨了……」市民劉大爺正在濱河路散步,對於樂都區近年來的變化他全部看在眼裡。

劉大爺是土生土長的樂都人,以前的樂都城區馬路狹窄,到處都是占道經營的小攤小販,垃圾隨處可見。如今不一樣了,現在的樂都不但城市變大變美了,就連交通也是四通八達,出行非常方便。「平日只要不下雨,我每天早上或者下午,都會帶上老伴沿湟水河散散步。」看著湟水河沿岸的優美風景,劉大爺感慨萬千。

109國道人行道上的景觀小品。

湟水河中時不時還有鴨子出現,漫步在湟水河兩岸也成了樂都區市民的一種享受。「樂都的環境真是日新月異。這幾年,樂都城區多了好幾處市民休閒廣場,而廣場的綠化美化也有了很大提高。每年春夏各種花卉爭相開放,現在的樂都不只是環境美,更成了花的海洋了!」說起樂都區的變化,家住樂都區碧水園小區的袁艷麗說。

在樂都區朝陽山片區的人工湖邊上,每晚都有市民在這裡跳廣場舞、散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抬頭可讀。「這些文化宣傳看著比商業廣告清爽多了,還可以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如今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市民的文明水準也在不斷提高,真是件大好事。」一位市民指著109國道人行道上的景觀小品說道。

出行越來越方便了

走進海東市樂都區城區,處處洋溢著全區人民齊心協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熱情和決心。在109國道地下綜合管廊施工地點、西門橋頭附近的建築工地等,記者看到,綠色的圍欄上扇形樣式的宣傳欄讓單調的圍欄增添了不少景色和亮點。城區主要幹道兩旁的綠化帶鬱鬱蔥蔥,市民行走其中,舒心愜意。

紅馬甲成為樂都創城的生力軍。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快馬加鞭,給居民生活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許久不回來,發現樂都的變化可真不小啊,新增的幾條馬路寬敞乾淨,不僅乾淨,而且四通八達,去哪都方便。」常年在格爾木工作的申如存談起了自己的感受。

對於家庭主婦來說,最關心的還是菜市場。市民秦曉英說:「現在大型超市也越來越多了,買菜選擇的餘地也多了,可以說出門買菜也成了一種享受。」

「現在孩子上學不用費心去找關係搶名額了,稍微大點的小區都配有幼兒園,小孩就能在自家小區內報名讀書,教育配套設施逐步完善了。最近看新聞,樂都又要新增好幾所中小學了呢,真是太好了!」家住樂都區錦繡水居的張先生向記者說道。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是一個口號,樂都區將更好地改善城市環境,打造城市形象,惠及百姓,讓市民更有獲得感。」樂都區宣傳部副部長晁孟德說。

市民素質越來越高了

7月6日,記者來到樂都區橋北路,正在清掃道路的一環衛工人說:「掃了這麼多年地,現在的垃圾比以前少多了,主要是市民的素質比以前提高了,亂扔垃圾、亂吐痰等不文明行為越來越少了。」

「以前我經常在這邊跑步,有時候天黑才過來,這裡的光線也不太好,稍不留神就會踩到『地雷』,真的很煩人。現在不一樣了,雖然養寵物狗的市民也越來越多,但自己寵物的糞便自己就會清理掉。市民的整體素質真是提高了不少。」經常去湟水河邊上跑步的吳宏亮感慨道。

樂都中心廣場一隅。

在隆泰佳苑門前的廣場上,70多歲的張大爺與老伴正坐在廣場上曬太陽。作為老年人,張大爺對這些年來樂都區人文素質的變化有著切身的體會:「人生活在這乾淨的環境,就會很自覺。不只自己會將垃圾丟到垃圾桶去,還會把別人掉在路上的垃圾主動撿起丟到垃圾桶。另外,該走人行道就走人行道,不那麼亂走,這都是和諧的表現。」

禮讓斑馬線的更多了,機動車不再亂停亂放了,闖紅燈現象越來越少,文明交通宣傳欄越來越多……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城市主幹道,還是背街小巷,無論是車窗里,還是車窗外,「文明」成了彩陶故鄉的新風景。「來往的市民在交通信號燈的指引下,規範有序地過馬路。我感覺到市民素質是越來越高了,闖紅燈的人越來越少了,大部分人都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一位交警說道。

記者手記:於城市而言,硬體升級帶來的是外表的變化,文明建設則事關城市內在精神的提振。於市民而言,在創建文明城市的進程中,人們一邊享受著便捷的出行、有序的生活,一邊將文明的觀念植入心底。全民參與,是創建文明城市的應有之義。只有人人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做文明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才能更給力。(時報記者 周曉華 攝影報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PcGKGwBmyVoG_1ZLt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