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辦案
2019年7月21日下午,在蘿北縣法院第二審判庭,原告胡某和被告王某、徐某貸款合同糾紛一案正在開庭。與以往不同的是,重要證人聶某因定居在外省無法到庭,本次庭審法官、原告和被告及證人連線視頻,進行遠程線上開庭。
本案原告於2018年曾來院提起訴訟,因為證人聶某無法出庭,原告自知證據不夠充分,遂撤回起訴。2019年3月,原告再次提起訴訟,因二被告下落不明,蘿北縣法院對二被告採用公告送達的方式。開庭之前,原告稱重要證人聶某無法趕回,希望法院能延期審理,考慮到本案是公告送達,開庭日期已定,如果延期審理,需再次公告,公告期重新起算且原告需要重新繳納公告費,無形中將增加原告訴累。
主審法官經原告方同意,決定採用證人遠程視頻的方式開庭。庭審現場,當事人的發言語言很清晰,看到的證據也跟原件一樣清楚。
在蘿北法院,遠程視頻方式結案一件件。
通過遠程審判,與面對面的開庭審理沒有多大區別。打通了線下線上多種渠道,在線製作調解協議和文書確認送達,高效便捷、靈活開放的庭審,促進社會矛盾有效預防和化解。
巡迴審判
清晨,法官徐鳳江帶書記員驅車離開縣城,鼓鼓的手提包看起來分量不輕,裡面裝著法徽、法袍、法槌、案卷和電腦……
這次他們要去的是團結鎮八隊當事人家中,對一起贍養糾紛開展調解工作。
周老太今年98歲,因一場贍養糾紛將大兒子告上法庭,當得知原告年歲已高,長年臥病在床,難以到庭參加庭審活動的實際情況後,經被告方同意,徐法官做出了到原告家中開庭審理方案。
法官有鐵面無私更有溫情,調解現場一度失控,在徐法官的暖心釋法下,鄰里鄉親也在場參與調解,既講法理也講情理,一對母子釋懷過往恩怨,最終達成贍養協議,下鄉巡迴開庭的做法得到了當事人雙方和當地村民的點贊。
附近村民見村委會裡掛起了法徽,有法官在現場處理案件,紛紛跑來旁聽,並就自己關心的法律問題向法官諮詢。徐法官現場用一個個案例來釋疑解惑,普法宣傳效果也是極好的。
「走社區進村屯開展巡迴審判,比在院裡審案子更累,更辛苦。風吹雨淋日曬,審結案件的數量也比在法院開庭少。如果只算司法統計帳,確實不划算。但是,法官心裡還有一本政治帳、社會治理帳,算起來結論肯定不一樣。真的投入,法官收穫的是滿滿的成就感。」
流動法庭
法官和書記員走到哪裡,我們的流動法庭就建在哪裡。
9月6日,法官劉傳軍及其審判團隊審理了一起特殊的健康權糾紛案件。
此案特殊性是由於被告是一名在押的犯罪嫌疑人。2017年在某小區,因債務糾紛被告關某將原告李某打傷,雙方達成賠償協議,但被告至今尚欠原告5萬元,原告訴至法院。
開庭日期將近,被告關某因涉嫌拒執罪被羈押在看守所。為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經原告同意,審判團隊做足預案,來到蘿北縣看守所開庭審理此案。
把庭審開進看守所,相比傳統的審理,庭審不用被告人出入看守所,這樣既可以避免安全隱患,又降低了被告人押解途中的風險,節約司法資源,有效提高了審判效率,縮短了訴訟周期。
「法官需要威嚴,但絕不應該冷酷,也絕不能世故,只有自己經常受感動,才能感動當事人。」
徐法官現場用一個個案例來釋疑解惑,普法宣傳效果也是極好